你的不幸,其实是你自己选择的
发布时间:2021-07-21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我们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或许有人会疑惑,难道有人会主动选择“不幸”吗?那不是自虐吗?
答案确实如此。
有一次,好友玲和我讲述她和婆婆之间的事情,就说明了她的不幸或痛苦,都是她自己“选择”的结果。
玲和老公相识近20年(他们是大学同学),当年嫁给老公时,她公公不在了(可怜婆婆一个人带两个儿子生活),加上玲的妈妈在她大学时因病去世(渴望母爱),于是玲对待婆婆就像亲妈一样,有求必应,但婆婆偏心大儿子,总觉得他们夫妻俩帮助她大儿子是“应该”的,更可气的是,她这个大儿子是个妈宝男,啃老族,现在啃不动老妈,就开始啃弟弟这一家。
年初的时候,玲老公的哥哥突发脑淤血,现在是植物人状态,各项花销几乎都是玲出的,但婆婆(婆婆70多岁,没有什么积蓄,仅有的积蓄也都贴补给大儿子)还是不满足,用道德绑架的方式,让玲老公继续付出,甚至不惜举债(玲刚换了房子,手上没什么钱)。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都这么多年了,早该知道婆婆是怎样的人了,为什么玲还不改变呢?
是啊,她为什么不改变呢?
其实,像玲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明知自己改变后,就不再痛苦(或减少痛苦),但就是很难改变,亦或说,他们根本就不想改变。
这就解释了阿德勒的观点——不幸,是自己“选择”的。
今天的文章,我们具体来说说。
01
你的不幸,
其实是你自己选择的
改变,对有些人来说,是艰难的。而正是“不想改变”,才导致了自己的痛苦。就像玲。
那么,为什么她不想改变呢?
这个问题,我也问过她。她的回答是,“不好意思”、“狠不下心”、“我们不管,谁管啊,没办法”,等等。
其实,这些回答可以归结为一点——她想当一个好人,不想当一个恶人。
这个原因很容易理解,因为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是人的需求之一。
但问题在于,如果玲想一直维护这个“好人”形象,就会处在心理失衡的痛苦中,因为她明确知道婆婆仍旧偏心,老公哥哥那边是个无底洞。
我们常说,人的善良,需要点儿锋芒,或许就是在提醒那些“好人”,不要忘记自己的痛,否则就是在主动“选择”承受痛苦。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也讲到:“人无论在何时也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中都可以改变。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可见,有些人的痛苦,就是因为“不想”改变。
02
“选择”不幸,
其实是有好处的
前面说了,玲选择不改变,是想当个“好人”,因为她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而这对她来说就是好处。
除此之外,她的不想改变,“选择”不幸,还会让她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谴责婆婆。
就像她和我抱怨婆婆,其潜台词就是“我对她那么好,她还不知足,从未考虑我的感受,她是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她是一个坏人”。
这样,她的付出虽然产生痛苦,但她会在其他方面得到“好处”,所以她不想改变。
她的改变只能发生在这时——即直到她能够意识到,自己最重要时,才会不那么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后来的玲,“选择”改变了。
因为她和我说,“他怎么帮他妈,我不会过多干涉,毕竟他们有血缘关系,但不能影响我们这个小家的生活,而我也不会继续付出了,我就过好自己的生活,照顾好我们这个小家就行了”。
虽然这个改变有些晚,但好在已经开始。
另外,有人不愿改变,还有一个好处,即让自己处在熟悉的生活方式中,以获得安全感。
因为改变,意味着不确定,而不确定,会让人焦虑和恐惧。
所以,我们会看到,有些人即便在痛苦中,也不去改变,就是因为自己熟悉现状,担心一旦改变,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
比如,工作中遇到瓶颈的人,他们迷茫,但就是不肯做出改变,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即便现在的工作让自己不知所措,心理压力大,痛苦着,但这样的感觉是自己熟悉的。如果自己选择了新的生活方式,就会有很多不确定性,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而这也可能增加烦恼和痛苦。
所以,他们“选择”保持现状,这会让自己更加轻松,更加安心。
03
选择权,
一直掌握在自己手里
其实,通过玲和婆婆的故事,我在强调“人的不幸,是自己选择的”同时,还在说明,选择权,一直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选择”改变,不幸就很可能离自己远去,只是很多人缺少这份改变的勇气。
正如《被讨厌的勇气》中说的:“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那么,我们该怎么拥有改变的勇气呢?
首先,觉知到自己不想改变的原因,进而拥有摒弃现在生活方式的决心。
意识到问题,才是改变的开始。
就像现在的玲,之所以做出改变,就是因为意识到现在的生活状态不是自己想要的,她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了,而这就是改变的开始。
其次,为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付出行动。
真正的改变,一定是从“意识”到“行动”的。因为行动,才会带来新的体验。
就像玲,她想摆脱婆婆给自己带来的烦恼,不仅仅是“意识”到改变,还要真正付出行动,比如,减少和婆婆的联系,停止付出,这样才能建立自己新的生活方式。
当然,真正做到这些不容易,但唯有真正改变,才能重获内心的自由。
正如《被讨厌的勇气》中阐释的:“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必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因为我们只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终其一生我们只有一个人需要讨好,那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