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大史
开车从北往南沿着崇文门大街走,从同仁医院往里拐,就到了当年的老北京的使馆区,东交民巷。
曾经华人不得随意出入,外国军人遍地走的东交民巷,如今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巷子,开车走过这条小巷,道路两旁的建筑,充满着欧式风情的古朴气息,这条小巷,见证了近代中国百年的荣辱史。
同仁医院是早年北京传教士所建,根据百度百科记载,在1899年,“卫理公会”的霍甫金斯·贺庆先生捐资教会选定并购妥院址,开始筹备兴建工程,1906年建立了中国北方最早的磨镜室,从此需要配眼镜的知识分子,再也不用海淘了。
沿着这条街往西走几十米,在北门口的有座不起眼的二层小楼,这座小楼,就是原来大名鼎鼎的“阿宝照相馆”所在地,精美的石雕刻花、石砌的墙角与檐口,依然不失当年神韵。
这张是老板和老爸娘哈同夫妇在店中的合影,从内部装潢可以看出夫妻俩的生活不错,后来他们家店的女摄影师,赫达·哈默与近代史上有名的《泰晤士报》驻京记者乔治·莫理循之子结婚,成为了一桩美谈。要知道,那个时代的女摄影师,就算是洋人也是很少见的,和同时代民国打天足的汉族女性一样少见。这家照相馆洗出来的最出名的照片,莫过于斯诺拍摄的这张照片《毛主席在陕北》,斯诺孤身去陕北,写了采访手记《西行漫记》,向世界介绍了红军,畅销一时。就这样,斯诺也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在往西走过一个路口,就来到了东交民巷的第一个打卡地,东交民巷19号,法国邮局。下图是义和团运动时该建筑的照片。据记载,“光子弹穿过的孔洞就有400处”,足见当时战事之激烈。庚子年后,东交民巷化为了使馆区,由于各国获得了独立邮政权,当时还是瑞士人经营的北京饭店,毗邻法国公使馆,就成为了法国邮局,翻修后成为了现在的样子。下图俯瞰法国邮政局门廊、屋顶、远处的圣弥厄尔教堂和东交民巷街道(图片:老北京网)。在照片中,也能看到门口站岗的法国士兵,和不远处列队前进的不明军队。不久前这座建筑还是一家川菜馆,目前闲置,但因为其古朴的西洋建筑风格,春秋晴天天气特别适合拍照取景。再往西走不远,就是日本公使馆的官邸旧址,现在归北京市政府管理,建筑方格上可以看到和长春满洲国时期留下的兴亚式建筑风格很像。马路对面的红都服装店也是颇有来头,1956年由周恩来批示从上海迁到了北京,专门给国家领导人设计定制服装,现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像上的中山装,就是该店设计制作的。现在去这家店里还能看到它服务国家领导人的历史,也颇为有趣。再往西走,路口的红色建筑,是日本最早的外汇银行——正金银行旧址,现在是中国法院博物馆。在网上可以查到1880年创办于日本横滨的正金银行,在宣统二年(1910年)在东交民巷里兴建了这座正金银行北京支行大楼。在博物馆中能看到建国后人民法院发展的缩影,博物馆免费开放,凭身份证就可以游览。里面很有看头的是历史上东交民巷的沙盘模型。布局和东交民巷的旧地图一模一样。上图中的俄国使馆,也是李大钊被张作霖抓走的地方,目前是中国人民最高法院。而日本使馆所在地,就是现在的北京市政府。从百度地图中可以看到现在大门,和老照片的大门别无二致。东交民巷可以说是“国中之国”,中国军队和警察是不能随便进入的。但解放后就不一样了,在北平和平解放后,在解放军的入城式中,当年的带头大哥指明解放军要走过这条街,告诉洋大人们,时代变了。上图是入城式中解放军的入城路线,特意经过了东交民巷。下图是东交民巷中的麦加利银行大楼的新老照片对比,图中可以看到解放军的坦克正在经过麦加利银行大楼下面,而旁边,就是已经挺起胸膛的中国老百姓。
还原教育部科员周树人的上下班路况|沈从文的凤凰,我的北京 |我知道的不多,“胡同就是fashion”| 假如北京是一颗洋葱 |别了,广和居;别了,安乐居! |城南这块不大的地方,很有故事|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