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中医”进基层铺就便民路!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张梦雪
家住上海市青浦区夏阳街道的张槐花(化名)20年前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在上海市中医医院石门路院区靠中药控制住病情后,她常常要颠簸2小时到医院看病,成了那里的常客。
“中药效果好,就是太远了。”张槐花说,因为路远不便,她经常不能按时复诊,她的病情一直反反复复。直到2019年,上海市中医医院的专家开始下沉到青浦区坐诊,对于张槐花来说,看一次病在车上晃好几个小时的日子终于到头了。
社区医院来了“海派中医”
“青浦区中医医院和全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上海市中医医院的专家!”张槐花在离家十几分钟路程的青浦区中医医院挂上了“海派中医”代表专家之一、上海市名中医沈丕安的号,经过一年的中药调理,她的病情已经非常平稳。
“海派中医”是上海中医药的“金字招牌”,其中很多专家号一号难求。“以前挂沈教授的号,要提前好几天赶早到医院排队,没想到如今这么有名的专家来家门口看病了!”张槐花的感叹道出了很多群众的心声,他们都是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行动的受益者。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胡鸿毅介绍,为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上海大力推动中医“区域+专科”医联体“一区一品牌”重点基地建设,从“海派中医”传承项目中选出优势突出的重点专科下沉到各区,依托区属医疗机构形成品牌效应。风湿病科就是上海市中医医院在青浦区打造的重点专科之一。
“每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一位'中医导师’,在他们的努力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力逐渐强了起来。”上海市中医医院院长钟力炜谈到,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下派的“中医导师”是排头兵,他们不仅要为市民看病、负责联系转诊,还肩负着培养社区中医药人才的重任。
一张服务网联通全市16区
不仅青浦区,上海市16个区的卫生健康委分别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曙光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市中医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随着医联体建设的不断深化,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街道的“朱氏一指禅”推拿、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的陈氏妇科、虹口区曲阳路的陆氏针灸等逐渐被人们熟知,“海派中医”服务来到家门口,很多市民成了“中医粉”。
今年年初,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中医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中医药工作在专病门诊、双向转诊、名中医工作室、强化中医综合服务能力、人才双聘、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医院中药制剂应用等方面下足功夫。
2020年12月,上海市区域中医医联体基层骨干研修班开班,来自16个区77家基层单位的95名基层中医师成为首批学员,他们在龙华医院等4家区域中医医联体牵头单位定期研修两个月后参加考核,考核成绩优秀者可被市级医院聘为坐诊医生,即获“双聘”。
“以前坐一天,也就两三个患者,现在一天的患者能达到将近30人。”闵行区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生尹现杰就是获得“双聘”资格的54名优秀学员之一,她长期跟随龙华医院中医儿科主任医师姜之炎学习。如今,她既是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骨干,也是龙华医院的坐诊大夫,治疗各类儿科杂症得心应手。
为了扩大“区域+专科”的影响力,上海市将互联网引入医联体,覆盖“市-区-社区”三级医疗机构,患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享受到“海派中医”及其团队的远程会诊及复诊,以及“智慧中药房”服务,老百姓看中医、吃中药更方便了。
打造便民服务的“满汉全席”
截至目前,上海市中医医联体新开设专科门诊128个,门诊服务量达40.9万余人次,在社区及二级医疗机构开设名中医、流派工作室35个,培训医务人员7300余人次。
“除了解决看病难题,还要在方方面面创造便利条件,让中医药真正走进人们生活。”胡鸿毅强调,只要能为群众看中医、用中医、了解中医提供便利,就是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为此,上海市多措并举,打造了中医药便民服务的“满汉全席”,包括组织中医全科医生到社区推广简单易学的中医养生操,普及中医治未病理念,提高群众的健康管理水平;遴选出24项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针对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制订中西医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等。
只有在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老百姓才会信中医、用中医,中医医联体建设及各种中医药便民举措才能有的放矢。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协同各区打造中医药特色街镇,不断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与百姓生活深度融合。
“'海派中医’不仅要惠及上海市民,还要让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群众都受益。”胡鸿毅介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医医联体建设正在进行,将汇聚长三角地区的中医药资源,让更多老百姓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
编辑: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