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这首词连辛弃疾读了都服气,从开篇到结尾句句伤感,令人心碎
姜夔和辛弃疾是南宋最具有影响力的词人,而且两个人也是至交好友,彼此之间惺惺相惜。其实文人与文人是很难成为了朋友,不是有那么一句古话“文人相轻”,同样是写文章,所以很难去承认别人的优秀,可是姜夔和辛弃疾不一样,他们是真心赞美对方,为此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是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虽然姜夔的词入选课本没有辛弃疾的多,但是论成就的话不在他之下,其中有很多的名篇佳作,不仅有水平还很深情,特别是这首《扬州慢·淮左名都》,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其中的名句比比皆是。当时姜夔前往扬州,看到城里变得很萧条,一时之间很是伤感,所以在这首词中,他把那种孤独之感,还有悲痛之苦,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也就使得整首词意境凄美,每一句都有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也是凭借这首词名垂青史,还与辛弃疾齐名,成为了南宋最后的大师,整首词从开篇到结尾句句伤感。南宋由于连年战乱,搞得民不聊生,无数的文人士大夫悲痛万分,可是又无能为力。像辛弃疾那种为国为民的才子,原本是想要去到军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但是与当时的南宋朝廷理念不合,最终是被罢官,从此孤身隐居于乡野,过着一种看似平淡,实则悲苦的生活。
那么姜夔也是一样,同样是郁郁不得志,可是又无可奈何,只能是随波逐流,对于这样的生活,他是很不甘心,可是不甘心也无济于事,毕竟他和辛弃疾一样,时常是被人排挤,只能是把一腔的热血,全部写进作品里,以此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在这首《扬州慢·淮左名都》一词中,他笔下的扬州变得没有了生机,不再是当年繁华的扬州,到处都是一片萧条。
扬州是江南最富庶的地方之一,无数的文人当年生活在扬州,也为扬州写下了很多的诗,要是到了南宋之后,由于连年的战争,使得很多文人离开扬州,去到更加偏远的地方生活,以至于扬州没有了以往的勃勃生机,所以姜夔到达了扬州之后,看到了眼前的一切,当真是悲痛万分,才写下了这么一首感伤之作,无非是在诉说人生的无奈,还有那份悲痛之苦。
词的上片娓娓道来,从最细小的部分入手,扬州自古就繁华之地,可是现在的扬州早已变了样子,不再像以前一样繁华。我在竹西亭下马,原本这里是名胜古迹,但是现在没有人来游玩。扬州城的繁华消失殆尽了,路上还长满了青草,到处都是一片荒凉。自从金国大举入侵之后,洗劫了扬州,只留下了残垣断壁,每个人都害怕谈论起战争。临近黄昏时分,城里响起号角,使得这座空城越发的凄凉。
词的下片就更加的感伤,姜夔抚今追昔,把那种孤独之感,还有扬州的荒凉写得更加凄美;杜牧曾经在扬州生活,那时的扬州是何等的繁华,如今繁华早已不复存在,要是杜牧还来到扬州,也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即使是豆蔻词精工,青楼美好诗意好,也是难以诉说内心的悲苦。想那桥边的红色芍药花,每年都开得很艳丽,可是它为谁开也为谁生呢?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公元1154年生于江西鄱阳,作为南宋最后的大师,姜夔的词自成一派,有着很明显的个人色彩,在这首《扬州慢·淮左名都》一词中,他把曾经繁华的扬州描写得一片荒凉,正是由于战争,所以词人是痛恨战争,希望战争可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