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咏雨诗写得感人至深,句句都充满了忧愁,道尽了人生的无奈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时年54岁的杜甫离开成都沿江而下,到达了夔州(重庆奉节)之后用尽了盘缠,只得停留在当地,以此来寻求机会再次出发。其实从成都出发之时,杜甫身上所带的钱就不带,当时由于各地还爆发了战乱,一路上也是很不安全,所以到达了夔州之后,又是陷入了困境。

夔州地位于西南湿气大,再加上当年可能雨水较多,不时会有倾盆大雨,搞得杜甫很狼狈,一路上可谓是风雨大作,为此他写下了很多的咏雨诗,其中最经典的要数这首《雨不绝》,从诗名就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雨不停地下,一直就没有停过,对于一位失落的人来说,尤其是在雨天会变得更加的伤感,杜甫的心情是很糟糕,写得也就伤感,每一句都充满了忧愁。

《雨不绝》

唐代:杜甫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杜甫之所以离开成都,主要还是由于想家了,虽然成都的生活相对安稳,毕竟还有朋友相助,在那里建了一座草堂,过着相对平稳的生活,可是对于杜甫来说,他不愿意过那种生活,尽管没有了后顾之忧,但是他时常会想念故乡,想到远方的亲人,正是这个原因,他毅然决然选择离开成都,希望可以在晚年回到故乡,以此来排解自己的思乡之苦。

纵观杜甫的一生其实没有过几天安稳的日子,早年间虽然家境一般,可是后来逐渐没落,最终连吃饭都成问题,为了可以活下去,他前往成都投靠了好友严武,正是在他的帮助之下,终于是在成都安家。可是他又是一位伤感之人,生活上安稳了,对于故乡的思念却更加深沉,无论是从故乡到成都,还是从成都到夔州,杜甫应当说都是不快乐。

夔州的风雨让他感慨万千,所以在这首《雨不绝》一诗中,他用很悲情的口吻道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首联起句就是直接描写了夔州,那令人伤感的雨,刚刚下过了一场很大的雨,此时逐渐变小了,眼看着雨马上就停了,那淅淅沥沥的小雨映着天空在飘荡。颔联着力于描写眼前之景,还有雨中的情景,这样也让此诗更加立体;下过了雨之后,石阶前的小草沾满了泥土,但是并不脏乱,院子里柳条上的风也变得稀少了起来,看来这雨眼下是停了。

颈联和尾联最见功底,可谓是处处引用典故,在这里“舞石”出自于《水经注》,舞石将乳子,且不要播撒云层而打湿自己的衣服。这里同样引用了典故,那就是楚怀王与巫山之女。眼前的江船来来往往,彼此都走得很匆忙,并不等下江水平缓下来,而是依旧迎风向前,不会畏惧风雨。在这里杜甫也是表明了自己坚定的决心,无论天气多么糟糕,也依旧还是要上路。

杜甫晚年的诗写得凄美感人,而在这首《雨不绝》一诗中,他把人生中的无奈,还有悲痛之苦,全部写进了作品中,从而使得这首诗有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以及对于故乡的思念。正是由于身上没有了盘缠,再加上路上风雨大作,一时之间难以行船,只能是停留在夔州,这让他悲痛万分,所以这首诗更多的是在描写心境的变化,虽然通篇只有短短的几句,可是每一句都感人至深,读来让人感慨万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