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临渭 曹改良】原创//喜看故乡交通巨变
2021第283期总第1627期
喜看故乡交通巨变
国庆假日,兄嫂携侄、孙回渭团聚。畅聊用餐之后,都欲再登一下久违的故乡长寿塬,那里是我们这些游子们公认的精神方位。于是登车出城,上了葱笼蜿蜒的渭桥路。随着车辆疾驰,窗外的绿树、红花、农田、荒野一一掠过,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还不及赏遍沿途美景,车子已经登上塬顶,转瞬间拐弯上了通村路,很快到了家。真感叹今日交通之巨变,不由忆及当年的塬区之行路难。
我的家乡在长寿塬东北端的五星村,村名孙家洼。距巿区直线距离15华里。现在来说是数十分钟的车程,可当年可远没有今天这么便当。而心理上的距离尤甚。
首先是出门出村难。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各村的村道、村与村之间的道路还是土路。我12岁到离家三里外的公社中心小学驻校读书,14岁起到离村15华里外的五中驻校(现崇宁初中)读书,来回都是“11”号。晴天还好些,一到阴雨天就遭罪了,深一脚浅一脚不说,不小心还会栽个跟头。弄得浑身上下象个泥猴似的。其次是下塬上塬难。到渭南县城去就渭桥公路一条道,还是砂石的。那时人们经济条件普遍较差,一个村没两三辆自行车,公社书记、社长到县上开会都是自行车,普通百姓基本来回都是步行。那时公路上车少,那骑自行车的可随意撒欢,随着一阵“嘀呤呤”的悦耳声响,一辆辆车子疾驰而过,那速度真是风驰电掣,追风逐电。据说最快的从坡口到坡底仅耗时4分多钟。如从塬底下往上看,但见在熹微的晨光和塬坡缠绕的薄如轻纱的云雾中,一辆辆自行车如离弦之箭直冲塬下。看的人目瞪口呆,心惊肉跳。塬上一位名人曾自豪的说:“塬上人是神仙,腾云驾雾的下来了!”步行的人则多数抄近路,从坡口不远处的一岔路口近六七十度的斜坡直下,人称大插斜,可少走好几里路程。俗话说下坡容易上坡难。返程上塬可就难了。特别是夏秋季。下午登塬时正是大插斜西斜太阳正毒之时,加之返程时手里或肩上都提着背着刚买的家里生产生活的所需之物,又加之坡陡难行,陡峭处几乎是手脚并用,一会儿人就累得大汗淋漓。虽然半坡处有卖水的摊贩,开水2分钱一碗,但那时人们都钱短,若不是渴极都强忍着往回赶。骑自行车的人也不神气了,只能推着车子上坡,年纪大的顺公路走,年轻的则仗着身强力壮,手推或肩扛,抄近路从大插斜上。一次我恰遇一位冒头青扛着八九成新的自行车艰难攀爬,一边嘴里叨叨:“现在掮你怂能把人挣美,到平处我把你怂骑美!”小伙的幽默风趣把周围的人都逗笑了!后来我到西北边陲服役十多年,那时物资匮乏,每次回乡省亲、假满归队行李都是大包小包一堆,如何上塬下塬真是颇受折腾,倍受艰辛!
塬上的交通闭塞,导致人们的深居简出,孤陋寡闻。老一辈的男人们终生去县城的次数屈指可数,那些小脚女人们由于行走不便有的终生未下过塬,因此更难知外面世界之大。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们村有位老妇人在女儿参加了五中中考后曾得意的夸耀:我娃这次能不能考上学倒在其次,但我娃这回把大学校见了。你猜猜多大?东西南北方方正正72堵墙,大太太!许多人听的惊奇得瞪大了眼睛,哎呀,是吗?天底下还有那么大的学校?比咱公社完小还大!邻村一位曾参加过塬上地下党活动的老人解放后组织要给安排工作去外乡,这老人死活不去,最终放弃。人们嘲笑他“舍不得三十亩地一头牛,婆娘娃娃热炕头。”我弟恢复高考头年幸运入第,村里一位近亲急忙赶来好心相劝:“放着好好的村干部不当,出去上学又能咋?”弟弟节衣缩食资助侄子出国留学,有几位亲友很为不解:就这一个娃,把娃送到那远天隔里的地方,你能放下心?图个啥?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交通条件大变样。随着区乡公路的升级改造、村际公路的“村村通”工程实施到位,各类电动车、摩托车、家用轿车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人们的出行大为改观,大大改变了昔日的时空格局。不仅出村走亲访友道路通行风雨无阻,进城办事也有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私家车多种选择,上下塬的公路也有好几条,方便走那那条选那条。要想进城打个牙祭解个馋、看场球赛看场戏观场电影也是分分钟的事。
道路通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流通,促进了塬区经济的发展。塬区的特色农业得到进一步提升加速,特色农产品如苹果、柿子醋、蒸馍、陀陀馍通过四通八达的道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而城里的有车族有闲族骑友们驴友们或为了一睹长寿塬的丰采,或寻幽探胜,或为吃顿味道纯正地道的丰原包子、油炸豆腐席也驱车上塬,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道路通给人们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的冲击。发达的交通使外界人们更多的了解了长寿塬的独特与神秘,也使长寿塬人更多的了解了世界之精彩与无奈,促进了人们的观念更新,思想解放。人们在巿场经济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各显其能,大展身手,他们或经商,或打工,或从事服务业,有的甚至涉足高新技术行业,国内一线城市京沪深广都有了长寿塬人的身影,有的还把生意做到了国门之外。他们中有的经多年打拼,已成为所在行业的精英翘楚,成为长寿塬人的骄傲;有的则从与外部世界的对比中发现了家乡的独特优势,返乡创业,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回馈反哺着故乡这块热土,使这片古老的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饮水思源,穷本溯源,故乡长寿塬这些巨变都要归功于党的改革开放、强农富民的好政策!我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故乡长寿塬的明天会更美好!长寿塬的乡当们的日子一定会象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来节节甜!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曹改良,1953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上过学,当过兵,从过政,但喜欢的还是读书、思考与写作。有数百万字作品见诸报刊、杂志与新媒体平台。《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平台公告
汗滴化雨伴笔耕平台承蒙各位文友支持与厚爱,目前发展良好,为感恩各位,特决定推出四重好礼送文友。
一曰:文之有礼
每周选出最具人气文章一篇(阅读量不少于200且最高),送红包(10元)!
二曰:转之有礼
每周选出转发分享量最多的文章一篇(转发分享量不少于20次且最高),送红包(5元)!
三曰:言之有礼
每周选出留言最多的文章(留言不少于30条且最高,同一读者留言多条,只记一次,不累加计算),送红包(5元)!
四曰:在看有礼
每周选出“在看”数最多的原创文章一篇(在看不少于50且最高),送红包5元!
以上好礼从2020年4月4日起执行。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具体实施以平台解释为准。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主编:康国光 首席评论员:祝红利
欢迎关注我们
有您参与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