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挫「三体」,这故事后劲果然大
“我不知道它想要什么,或是不是想要?”
2014年,入围“星云奖”的《三体》,惜败下场。但大刘并未沮丧懊恼,反而对冠军赞叹不已。
“在神秘莫测的世界中探险,意境诡异而幽远……”
就如他的感言一样,这部最终拿下“星云奖”的,正是杰夫·范德米尔所著《遗落的南境》系列。
而几日前,改编自系列第一部《湮灭》的同名电影,正式放出资源。
这一下,整个科幻影迷圈炸开了锅。
豆瓣评分7.5,IMDb7.4,烂番茄新鲜度87%。
这些评分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这样一部电影,来自原本被认为无法改编的小说。
不着急进入影片,先来看看原著到底有什么特别。
作者杰夫·范德米尔,国内鲜为人知,但在如今的幻想文学界,却是如日中天。
他是典型的多产作家,不仅身兼纽约时报畅销作者,也是教师与出版人。十余次提名世界奇幻奖,多次入围并获得雨果奖、星云奖、史托克奖、国际恐怖协会奖。
诸多桂冠下,最为难掩的,是他作为“新怪谭运动”的旗手身份。
何为新怪谭运动?理解它的基本含义,我们才好真正进入其作品与改编电影。
他自己总结,“一种以都市为舞台的架空世界小说,颠覆了传统奇幻中常见的概念演绎,以复杂真实世界为起点,创造出兼有科幻与奇幻元素的设定。”就是说,新怪谭运动下所诞生的一系列风格相近作品,杂揉大量类型小说的核心元素同时,又有所创造,着力于对幻想世界本身的描绘。
基于此,我们甚至可以想见,为何《湮灭》最终获得星云奖。这并非文本内容上的孰高孰低,而是范德米尔借其作品,拓宽了科幻大类型的边界,从根本上延续增强了它的生命。
但等你看了原著或电影,就会发现它远远不止单纯的科幻而已。杂揉其中的奇幻色彩与恐怖风格,还有令人咋舌的视觉奇观,宛如超现实主义的狂欢。
用一句话来形容原著,就是作者在试图描述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存在。
这种存在来自地外,它目的不明,来源不明,所作所为难以理解到让人疯狂。为了体现这种难以捉摸的暧昧气质,作者并未采用平铺直叙的文本处理,整个小说充斥连篇累牍的心理描写,基调沉闷压抑,文字飘忽不定,诡异与支离破碎的情节足以让习惯了快节奏的读者抓狂,绝非那种茶余饭后的消遣之物。
而众所周知,文学作品改编绝非简单复制粘贴。电影从体量到叙事系统,都无法完整容纳一部数十万字的小说。这就仰赖导演编剧如何选择与排列原有情节,从一个特定角度出发,重新解构因果关系。
放眼整个好莱坞,能完成如此艰巨任务的人选屈指可数。权衡再三,制片方找来了亚历克斯·加兰。
这位曾以处女作《机械姬》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与最佳原创剧本提名的导演,其丰富的科幻编剧经验,与诡异混合优雅的极简风格,正适合呈现如此特别的作品。
更何况,还有娜塔丽·波特曼饰演主角。曾经的小杀手,如今已成长为超实力派,成熟自信优雅一身兼备。
当然,原著党对该片也是众说纷纭,毕竟就连导演自己也承认,并未真正看完原著。从这个角度来说,你完全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全新故事欣赏,丝毫不会折损其魅力。
铺垫已经够多,现在正式进入故事。
影片伊始就浸润在压抑与神秘基调里,女主角莉娜面容憔悴,身处密室,四周玻璃墙外,满满当当身着防化服,全副武装的看守。他们看女主的眼神,有如什么令人发毛的东西。
原来,波特曼饰演的女主莉娜,身为专职研究基因的生物学家,她深爱的丈夫,一年前被派去参加秘密任务,从此杳无音讯。
就在她准备面对现实,接受爱人已经离去之时,她曾日思夜想的那个人,突然毫无征兆回到家里。
虽然对方言谈举止有些不对劲,但欣喜之情压下了怀疑之心。就在莉娜准备对其失踪的一年刨根问底之时,对方却突然口吐鲜血人事不省。
而就在去往医院途中,两人却被军方强行劫持。直到苏醒过来,莉娜才发现她卷入了一个惊天秘密。
原来,莉娜的丈夫凯恩,这失踪的一年时间,都在调查一个被称为“X区域”的神秘所在。
那里曾是位于海岸线不远的国家森林保护区,后被来自外太空的神秘物体击中,没过多久,怪事便层出不穷。
先看外观,整个区域被凝胶状物质笼罩,就像一层保护罩,外表浮现出浮油一般诡异色彩。不是气体也不是液体,甚至不能被称为物质化的实体。
自己领土被如此之物占据,国家自然无法袖手旁观。但政府先后派出11支调查队进入,却无一人安全返回,除了莉娜昏迷不醒的丈夫凯恩。
而更大的麻烦在于,随着时间推移,X区域的范围正不断扩大,就像是肌体里的癌细胞,不断增殖并吞噬周围健康的组织。
为了拯救自己所爱,也为了搞清楚X区域的秘密,莉娜自告奋勇,加入了下一批调查小队。
他们的任务很简单,进入X区域,找到陨石坠落的原点,取得必要数据,然后返回。
但在他们左脚离开正常世界,右脚踏进未知领域那一刻起,各种匪夷所思的怪事便接踵而至。
首先,众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身处X区域腹地,但却全然无法回忆起,从跨入边界到现在为止的那段经历,好像这段记忆突然蒸发了一样。
同时,整个X区域并非寸草不生,这里植被繁茂郁郁葱葱,但有如仙境一般的光影下,却蛰伏着无法用人类现有知识体系解释的异状。
比如这里的花草,看来与外界别无二致,但就莉娜的经验来说,它们都以同样的形态生长,应属于相同物种,无法用生物学观点解释。
途中袭击小队的巨型鳄鱼,居然长着如同鲨鱼一般的单排牙齿。
甚至还有能够说人话的巨型食肉猛兽,以及长成了人形的灌木植物。
X区域里的生物圈是如此繁茂,一切欣欣向荣,一切又不可理喻。
而随着小队的步履前进,越来越多的发现,只带来越来越多的谜团。
比如在废弃建筑中,小队成员们发现了上一批探险者的遗留物。其中有一张存储卡,内里视频令人作呕。
镜头中,莉娜亲眼看到自己的丈夫,用匕首切开了另一名队员腹部,那腹腔中蠕动着如蛇一般的不明生物。
其后,他们才得知那名队员的下场更为凄惨。他半倚在泳池墙壁上,从远处看来像是某种超现实主义绘画。
但等镜头拉近,他的身体如受难圣人般摊开,蔓延的五彩菌丝,好似疯人随手泼洒的颜料。
为了避免削减观影乐趣,剧情部分就到此为止。虽然前半段看起来只是有点玄乎的传统冒险电影,但越往后来,远非吊人胃口那么简单。
无论X区域到底是什么,我们至少可以想见,这里原本的自然法则已完全颠覆,就像有什么强大力量,以恶作剧一般的心态,把进入其中的一切生命,都当成实验室里的小白鼠。
不可否认,电影对原著小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
无论是人物设计还是剧情结构,甚至悬念与场景都可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但就如小十君一贯观点,所谓忠实于原著与否,并不能作为评价电影本身优劣的标准,那些带有负面情绪的隐喻,只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假定文学优于电影,囿于先入为主的自大而已。
就《湮灭》本身而言,它到底为何令人惊艳?才是值得讨探的问题。
如之前所说,《湮灭》融合了科幻、奇幻与悬疑等类型,拓展了幻想作品的外延,也延续了追问深刻命题的内涵。
首先,由《机械姬》原班人马打造的X区域,不仅有对经典科幻美术风格的致敬,也以奇诡的想象,让整个观影过程,笼罩在一种磕了药般的迷幻感中。
无论室内室外、森林洞穴、人造天然,所有场景都在视觉上挑战观众的一贯认知。所用色彩,所选光影,所布背景,有如疯人脑中才会出现的异境。
未完全脱离现实经验前提下,颠覆了一般人的想象极限。甚至其中最为诡异离奇的,也透出一种病态美感。
同时,片中不止一次提到癌细胞的增殖与突变。
这一直接隐喻,让不过2小时的故事,有了三重可供解读的空间。
最外一层,就是X区域与整个地球的关联。
它像癌细胞一般慢慢扩散,最终将如燎原野火般吞噬一切;
第二层则是X区域内部。
未知存在的到来,使周围生物的基因突变。我们虽然无法得知它是以何种手段实现,但能够明确的,就像癌细胞一样,当基因被人为修改后,生物也将由此异变,无论有益还是有害;
最里一层,就发生在人物身上。
整个X区域有如生命体一般,与每个侵入它的角色一一对照。
这里引出“自毁”这一关键词,虽然人人都渴望健康长寿,但都或多或少采取着自毁行为。抽烟、酗酒、恶劣习惯,它们就像癌细胞一样,好像只是偶然启动了什么开关,就马不停蹄奔向灭亡;
换句话说,《湮灭》之所以如此夺目,正是因其突破了常规套路。而这种创新之举,又并非耍耍小聪明,刻意而做作的颠覆。
它没有简单把外来生命放在人类对立面上,也没有以人类中心主义塑造方便观众理解的未知物种。它就是偶然出现,偶然启动,无关乎道德,也无关乎善恶,甚至连搞清其目的都很难。而这种被“他者”控制与毁灭的恐惧,正来源我们对自我难解本质的绝望。
电影也没有将注意力全放在摧毁人类的自以为是上,像所有一流科幻作品一样,它依然在努力追问那个终极命题——我是什么?
过去的几十年间,人类在脑科学与基因科学上的突飞猛进,并未解决追问本质意义的天然渴求。同时当我们发现,自己其实是被神经元与电信号操纵的软弱傀儡时,这种恐慌也让人越发怀疑自由是否存在。
就像电影中被改造的生命,是什么能够把"我们"与"他们"分开?一切是否只是程度问题?这一系列哲学命题,都暧昧难解。
这种终极追问,能够逼疯最坚强的灵魂。如古老的思想实验“忒修斯之船”,从不同角度得出的答案也莫衷一是。而我们总是避免思考过于庞大的东西,似乎只是稍稍碰触一下,之前所确信的一切,就会碎若瓦砾。
但所幸,不是所有人都畏惧提问,如《湮灭》,如它伟大的前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