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的北京老照片,要5张连着看,放大看

很多喜欢历史的人,或许会想感谢赫达·莫里逊。
正是这个1933年来到中国的德国女子,推着一辆自行车,跑遍了北京的各个角落,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老照片,使后人能直观地观察,七八十年前的城市,是什么样子;那里的人,有着怎样生活。
当然,她或许不会接受这份感谢。
她或许会说,是在中国的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是你们的文化,让我感觉到快乐;该是我感谢你们,不是你们感谢我。我只做了一个摄影师,该做的事。本职工作而已。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几张老照片,都是莫里逊在差不多同一时刻拍的。
这是连贯的照片,这些照片,放大着看,更有烟火气。
1
第一张,有一些房子,几条巷子。
我放大看过了,尽管是土路,但相当干净。
左边巷子尽头靠右,应该是有个人在卖早餐,右边几人都在看着他,包括那个骑自行车的,都停下车转了头。估计是他的吆喝声,特别出彩吧。
右上方,有个人靠墙坐着,晒太阳呢。
2
好,她将镜头拉远,我们就看到了第二张照片。
同一个地方,不过主角已不同了。
这一张的重心,在照片下方三角过道处的三个人。
看起来像是老中青三代,老人拄着拐杖,而年轻的呢,则背着手,健步而行。
大家注意这张照片的右上角,那里有一块地坪,此时无人。
3
第三张来了,角度已换,地坪里,来了两个聊天的。
他们一个白巾包着,一个戴着洋帽,手里都拿着棍子,似在指指点点,他们在说着什么呢?
往右边看,又可以看到三个人。
当然,不注意的话,只会看到两个。
刚出家门的大嫂,不是很打眼,还以为是墙壁的阴影呢。
如果放大了看,就知道,她应该是正出来倒洗脸水。
4
第四张的镜头,又左偏了一点,行人三三两两的过了,那两个正聊得起劲。
右下角这所院子,入口处的门柱上,还蹲着两头石狮子呢。
5
第五张,他们还在说说笑笑,而离他们两三栋房子外,也就是画面的正中,有个货郎,挑着担子,歪着脑袋,正在叫卖。
说起来,他并不想歪脑袋,但长期挑担子走街串巷的人,多半会有一肩“塌陷”。这也可以说是职业病了。(本文图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