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生活》-109【麻纸】

- - -指尖上的山西

023
麻纸
麻纸是一种远古遗物,在考古中发现西汉有留存之证。东汉有蔡伦加以改进,并总结推广,让工艺普及流传。由汉至唐,麻纸一直是产量最大的纸。宋以后,造纸业融入新的智慧并发展,麻纸如秋日阳光,渐渐失去光芒,但依旧温暖着我们的回忆。
一种记忆流传两千年,经历日月更替,春风夏雨,我们自然无法再去评论其优劣,只能从这恒古不变之中,明白这项技艺的不可替代与魅力所在。
麻纸因原料的不同分黑白两种,一种具有透明度高、色白等特点,用途为糊窗户、写字、绘画、记账、印刷等。另一种具备韧性好、耐磨耐揉、色较深等特点。用于打顶棚、食品包装、古建筑立柱裱糊、做纸杂等。古人利用植物纤维,佐以智慧搅拌,发明了纸,让后人受益匪浅。
造纸术流传千古,也因地而异有所区别。汉代以来,山西就有了稷山竹纸、平阳麻笺、高平皮纸等。留存至今还有定襄蒋村、沁源中峪乡、临县刘王沟村、襄汾邓庄镇等地。当然,这种经济圈存在与信息较为闭塞相关,我们不在这里探讨。伴随着走进蒋村的脚步,我们所要叙述的是这方水土的造纸故事。
蒋村捞麻纸,据《定襄县志(1993年版)》记载:“蒋村于明代就从事造纸业了。”《中国实业志》载:“清代中叶已成为手工业的盛产区域。”1934年,蒋村造纸业主已达11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三分之一,从业人员350人,年产麻纸150万刀,产值6万元白洋。
朱存田是蒋村造纸术的坚守人,继承着使用麻绳、麻布为原料的造传统纸方法,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手工麻纸的制造工艺。他的作坊不大,院子的正房用来居住,东房两间各为原料和成品存放,南房一间约二十平米左右的空间内砌有两个汗池,为主要造纸成型的地方,院子外有长长的街道,灰白墙体是晒纸的天然场所。
朱存田夫妇是造纸作坊主要劳力,帮工随产量变化,固定工为操纸工两人,晒纸和其他工人都是左邻右舍的乡人,不固定,以纸张数计费。随着他的操作与介绍,我们了解到造纸程序如下:
1、剁麻:剁麻是将采购回来的旧麻绳、废绳头,解结除杂,用清水浸湿,再用斧头剁成寸许短截。
2、洗麻:将剁好的麻和染污的废纸放在“罗柜”(一种石板砌成的槽体或大缸等容器)内,用水反复揉搓、清洗,直到水变清。
3、馏麻:洗净后的麻和纸按照麻1纸10,麻5生石灰1的比例均匀搅拌,然后放入蒸锅,用文火烧3个小时后,蒙火“闷”12小时。
4、碾麻:蒸好的原料将内部的石灰除尽晾干。用石碾子碾碎,碾滚子连着碾杆;碾杆子连着毛驴,一圈又一圈,吱扭扭…轰隆隆…直到碾出绒毛一般的纤维。
5、操纸:是纸张成型的关键,需要有老到经验的工匠来操作。“汗池”内加水→原料入“汗”→搅混→隔离→提帘操作→出纸,这些缺一不可,尤其是提帘操作,看似简单,可是每一张要荡得薄厚一致,必须得有多年的功力,需要拿捏准确,一气呵成。
用“打扣疙朵”(一根特制的木棍)来回搅动,称“搅汗”。这个需要两个人配合操作,让纤维充分融于水中。 搅汗需要耐心,长时间的单一动作伴随着匠人自创的劳动号子(搅汗歌)迎接着落去的夕阳。
一夜的沉淀,纤维需要在清晨的再次搅动中唤醒,操纸正式开始。操纸的主要工具是“帘子”,“帘子”是由很细的竹篾编制而成。将帘架垂直深入水中,水与纤维的混合物便附着于“帘子”上面,再倾斜帘架浅入一次,便可用“捏尺”(两根短木条)稍事收边,起帘“下托”(将操好的湿软纸从“帘子”上脱下来,放置于“刹托台”(由石块或砖垒砌的高台)上。
6、刹托:就是把刹托台上的纸经过加压将存水挤尽,并将纸托压实。
7、晒纸:将压实的纸托一张一张揭开,贴在白灰墙上晾晒。晾干后,揭下来,即为成品麻纸。
麻纸一张张揭下来,逆光下的纤维纵横交错,我们仿佛看到了岁月的流逝。远古文明有赖于这些材料得以流传后世,麻纸无疑承载了太多的文明,一页纸让过往的故事以及先人的形象历历在目,而这一工艺本身的延续也让我们看到了许多从前的故事。离开的时候,看到作坊的墙上有牌位。上写“供奉蔡伦祖师爷之位”,也明白了这些匠人们的崇敬之心正是这种手艺穿越千年的根本。
回头环视这低矮简陋的作坊,汗池的水面将阳光折射,光影闪动让作坊显得古朴而宁静。帘子、打扣疙朵、捏尺以及刹托台上厚厚的纸张,此刻都安静地接受着光影的检阅。那些麻纸经过匠人指尖的温暖,完成了生命的蜕变。每一张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鲜活生命,都是世间与众不同的唯一。这是否是蒋村麻纸的精美之处,也是古老手工业的魅力所在?

大山期待您的关注

这将是我坚持行文最大的坚持

(0)

相关推荐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宜春高安华林造纸作坊遗址

         宜春高安华林造纸作坊遗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华林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东溪行政村的周岭自然村.距高安朱轼墓南29.7公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安华林造纸作坊遗址发现于200 ...

  • 【散文】父亲的职业—抄纸匠

    父亲十几岁便开始抄白纸,直到去年才"金盆洗手",抄了四十多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父亲靠抄白纸,把我们养大,供我们上学. 抄纸的手艺是祖辈传下来的,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 ...

  • 【草纸王】/ 景卫平

    草纸王 景卫平 野菊花飘香的九月,我有缘结识了周至起良蔡侯纸博物馆的主人.汉麻纸的传承人刘晓东先生.先生身材高大,面容温厚,精神饱满,是个典型的关中老汉.他热情地接待了几个慕名造访的客人,像个导游,引 ...

  • 苗寨的人手真巧啊!

    丹寨,可谓是黔东南最鲜为人知的地方了.它周边有着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岜沙"枪手部落"等多个在旅行者眼中知名的目的地. 但在知情人眼里,作为贵州的第一民族手工大县--丹寨,仍有一 ...

  • 《行摄生活》-147【打铁】

    - - -指尖上的山西 056 打铁 寻找铁匠的路很是曲折,几百公里巡回都是失望而归.铁匠铺有,但全部改良为器械辅助人工,再也听不到那富有节奏感的叮叮当当声. 车行保德县,推杯换盏之余又出遗憾之语,当 ...

  • 《行摄生活》-148【面沙子】

    - - -指尖上的山西 057 面沙子 寻找山西手工业的路延续到岚县,当地朋友热情推荐了面沙子,言语之间有几分自豪,又有几分神秘. 牛怀珠是作坊的主人,也是面沙子传统手艺的传承人.老人个子不高,但腰板 ...

  • 《行摄生活》-149【堆绫】

    - - -指尖上的山西 058 堆 绫 走进交城县堆绫艺术制作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我顿时感觉目不暇接,被作品的精美绝伦惊讶到目瞪口呆.这里是堆绫的世界,更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艺术殿堂. 解爱英是这里 ...

  • 《行摄生活》-146【向阳而生---记左权盲宣队】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 《行摄生活》-150【芝麻饼】

    - - -指尖上的山西 059 芝麻饼 走在柳林县的大街小巷,总是可以闻到一种混合着面香与芝麻香的特殊香气,随风入鼻,吸引着味蕾. 寻香而去,一处僻静的小巷深处,传来一阵节奏鲜明的敲击声,叮当,叮-叮 ...

  • 《行摄生活》-145【向阳而生】19

    向阳而生 谁说是桃花红来,谁说是杏花白, 瞎瞎地活了这辈辈,我可没看出来. 山路路你就开花,漫天天你就长, 太阳开花是甚模样,这辈子难思量. 与盲哥们相识是在2007年秋,去寻找他们的路上秋风瑟瑟,车 ...

  • 《行摄生活》-144【老陈醋酿造】

    - - -指尖上的山西 055 编席 有一种感知叫味觉,有一种生活,叫味道.我们生存的空间中有许多味道,酸甜苦辣在岁月的时空中飘香,在绵绵的回忆中拉长,在分分秒秒中浸润.每一个人都会有刻骨铭心的味觉记 ...

  • 《行摄生活》-144【自如桃源—应县白马石游记】

    <自如桃源>--涂向东书 摄影--涂向东 旅途 光阴流逝着,像丝丝风语,如片片云絮,复制着岁月的山高水长.时光的脚步,总是匆匆而有序地向着无限延伸.行走是一种生活方式,任时光来去,从容面对 ...

  • 《行摄生活》-143【芦苇画】

    - - -指尖上的山西 054 芦苇画 依然是青塘村,依然是芦苇,芦苇画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知的技艺.如果说编席是芦苇生命的延续,那么芦苇画就是芦苇生命的升华. 拾阶而上一处小院,窑洞内外的芦苇画扑面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