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对我来说是幸运月,周围人都知道,我不仅是个生物爱好者,更是一个龟迷。8月份的清早清新而舒适,我带着我的两只小狗来到离家不远的一片野草地上散步。突然两只狗对着一片草丛狂叫,只见它们全身肌肉紧绷,尾巴直竖,还试图上前扑咬,很显然它们发现“猎物”了。我拔开草丛一看,原来是只幼龟,拿回家后。在查阅相关资料和凭我多年的养龟经验,最后我确定,这是一只东部锦龟与南部锦龟的杂交后代。
▲从左到右,依次是东部锦龟、南部锦龟、中部锦龟和西部锦龟。
这只锦龟为什么会出现同时具备东部锦龟(背甲锥盾和肋盾排列成排)和南部锦龟(背甲脊棱呈现明显的黄线)区别其它亚种的显著特征呢?
生物在野外环境下近源种杂交现象并不常见,但人工驯养情况下,常将近缘种混养在一起,在有限的空间内,近缘种之间熟悉了彼此的气味后便出现杂交。所以在一只龟身上出现了两个亚种的特征是比较正常的。
这只原产北美的锦龟怎么会在这里被发现呢?拓展我的想象力,推测有两种可能:一.附近可能住着一位我们彼此并不相识的生物爱好者,还可能还是位高手,发现自己的锦龟怀孕了,但并没有繁殖龟的计划,把它带到这片湿润的野草地上让其自己挖洞产卵,让卵自生自灭。但万万没想到奇迹发生了,卵居然自己孵化,有一只或两只小锦龟顽强的活了下来。
二.这附近有三家水族宠物店,主要出售各种水族宠物及器材,可能一只锦龟出人意料的逃脱了牢笼,成功的穿越马路,来到附近的这片草地上,并在这里顽强生存,最后与我相遇。
下面简单谈谈近4个半月来,我对这只意外得来锦龟的训养经历:
有关资料说锦龟幼体以鱼、虾为主、成年后主要捕食植物。可是这只锦龟却是个地地道道食虫主义者,可能是在野外顽强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不过驯养一个月后它也逐渐改回吃鱼的本性,可是最爱吃的还是各种昆虫和蚯蚓,对菜叶则视而不见。
到了10月中旬,北京天气渐渐转凉,树叶开始纷纷飘落,室温也随天气的变化越来越低。龟鳖们陆续停食。锦龟伏卧在水底一动不动,一般只有中午阳光直射时才探出头来,东张西望一番,然后在缸里爬一会儿,又重新趴在水底变成一个缩头乌龟。
11月中旬,开始高温供暖,温室内所有的龟又重新恢复了活力,锦龟当然也不例外,又开始继续享用它的昆虫大餐了。
锦龟在原产地数量稳定,在食物链上扮演着“猎手”和“猎物”的角色,可反观我国野生龟鳖种群现状,原来野外随处可见的龟鳖,是被大量做为食用和药用的经济动物,到了21世纪的今天,大部分种类现在已经变成比大熊猫、西伯利亚虎、朱鹮、长江江豚……还要珍惜的野生动物,曾分布广泛于长江、太湖、云南红河流域的👉斑鳖,已变成“僵尸物种”,灭绝只是时间问题;很多种类的龟鳖在当初发现它们的地区已经销声匿迹多年;连曾经在我国分布最广的中华鳖都变成了易危物种,科学家相信很多种类,特别是我国特有种已经野外灭绝……
我们的土著龟鳖种群为何在短短20~30年的时间内下降到了如此境地,这是每一个国人应该反思的问题。龟可以成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参与者,因为龟鳖家族中有素食、杂食和肉食者。它们多样化的食性使它们能够影响其栖息地中其他生物,在生态环境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些地区龟物种数量密集,大量的龟会影响以龟或其卵为食的生物体潜在的生态重要性。
现在这只锦龟已经驯养在“北京市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了,最后再上一张它的靓照吧
野生动植物爱好者,誓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为己任。
在全国相关刊物和网站发表了近十二万文字;研究、观察、撰写了相关文章近二十多万文字;实地考察、拍摄了相关主题图片近万张;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
分别在北京市农业局的“北京市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工作。
*本文仅授权《rlyl的自然世界》独家发布,其他任何媒体平台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不可擅自转载发布,谢谢您的合作与理解。向作者这种敬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精神学习
,关于他的更多文章,可以在我们的号内搜查询阅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