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哥学习笔记(2021.1.9)
是啊,谁能想到,20年过去了,「江湖」还是周杰伦的。
我突然发现其实“穷人思维”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点,就是行为方式非常、非常地被动。
遇到哪怕是又烂又坏的糟粕事,也很少会想到“我需要主动去做点什么改变这个现状”。穷人思维永远都是无动于衷且无可奈何地忍受、忍受、忍受。
最奇葩的是,有些脑子不好使的人竟然还以此为荣,敢舔着脸出去教育别人“忍耐是优点”。优点你MLGB。
套用之前看到的一些话:“穷”是一个人思维状态和行为状态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能忍”才是所有成事之人的普遍优点。
独立知识分子的本意,是“独立知识”+“分子”,而知识的独立性,建立在理性和常识的基础之上,而不是靠他人的逢迎。
岶奎奥也有过数场的败绩,但他被公认为伟大的拳王。
而那些曾经击倒过他的对手,则得不到这样的称号。
要看他播种了什么,保守了什么,为了什么而又去做了什么。
这些远比一时一地的胜败,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有意义的多。
人和人层次的不同中,在于决策效率的不同。
白领是不需要做决策的,老板交给他一个事情,他用了一个月去收集信息,做方案,但是他没有任何决策权,只能等着。
所以白领不论接触过任何的行业资料,他本质上都只能接触到一些表层的信息——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底层逻辑——你必须去做决策,才能体会到一个不同决策偏重于不同约束条件的预期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行业信息实际上都是公开的,所有从业者都能获取,但你没有做过相关决策、做的决策的金额大小、做的决策的频率太低,都会导致你只能在浅层的表面游走。
实际上人生也是如此。
一个老板,一个决策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几个亿,一个决策一天就做出来了,就算是再小的个体户老板,一年多4万少4万的策略,一天也能做出来,大老板不用提了,随便给一个人涨工资一年都不只是4万的决策了。
其实就算你不是老板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认为很重要的一个事,别人认为完全不重要,你做这个决策需要365天,他只需要1天,就算他这个决策做错了,10年后他也一定比你有钱。因为10年时间他足够尝试1000件事情了,已经做了1000个决策了,而你只做了10个,他的信息量一定比你的大,他一定比你成功。
有时候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产出内容质量低下的网红,能受人追捧?想了很久,还是觉得是因为普通大众没见过好东西。这个时代互联网几乎可以提供任何的信息:艺术、知识,乃至各类内容精良的作品。然而诡异的是,明明唾手可得,大众却对这些视而不见。
这个世界上,最重要且唯一重要的方法论就是关于“如何打造自己的欲望”的方法论。这是因为欲望是认知的根本,欲望是人格的根本,欲望决定了你的上限。一个人不可能拥有超越自己欲望的人格、能量、金钱和格局。
大公司的任何岗位有人离开,大公司的业务都不会因此而中断,而你离开大公司,你才发现你那些工作经验,离开了公司平台,其实一点用都没有。
大公司的白领们,其实和富士康生产线上的工人们在本质上没有任何的区别,只不过你穿得精致漂亮,在漂亮的写字间里,有咖啡喝,看上去更有品味而已。
如果你想达到超人的成绩,你想赚钱,你想赚很多钱,那你就要记住——从第一天开始,你就要以你想达到的那种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你要把你周围所有人的教育、观念、思维全部放弃,并不认同他们,并反对他们,并坚定自己。
现在在做事上我已经学会恪守一个原则:哪怕业务想得再清楚,如果没等来合适的人,那么我宁肯不做。什么时候对的人到位了,什么时候就立刻开始,在此之前就是耐心地思考、寻找和等待——甚至可以说就在等宇宙给我发下启动的信号。即使为此要(暂时性地)牺牲速度、业绩和规模,都是非常值得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为自己打造一个「可以等」的客观环境也很重要。
有人在36岁的时候会倦怠,每天做同样的事、吃同样的饭、走同样的路。
到36岁后,他们就会截然分成两种人:一种是重复着36岁;另一种就是开始寻找新的人生。
一个人读书越多,眼界和格局都会大不一样,对待世界的态度也迥然不同。
他们通过读书获得了更大的后劲,他们的人生,自然就会开挂。这在20几岁时,可能并不明显,但在更拼“内功”的30多岁,就会暴露无遗。
所以,有些人,35岁就已经“死”了;有些人,35岁才刚刚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