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的“节”义从哪里来?“跪”“厀”二字为什么有“卩”?

说到过节,很少有人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日子都叫'节',这个'节'字意义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节'的古文字形体吧:

金文“节”

金文'节'和篆书的'节'字都接近于'节'的繁体字形'節',二者区别不大。

《说文》认为,'节'的初文是卩,形似符节相合之状。其实这种说法与'卩'字的甲骨文金文形体完全不符。'卩'字的古文字形体如下:

甲骨文“卩”

从形体可见,“卩”形似一人跪跽之形,与“節”并无直接的关系。故'卩'字或为'跪'字初文,后来隶定为此形。后来繁化后孳生的'跪'字也从'卩',而下跪必弯膝,所以早于'膝'的异体字'厀'也从'卩'。

篆文“跪”

篆文“厀”

从卩、跪、厀形体关联以及'卩'的初形可以推断,'卩'为“跪”之本字是比较可信的。这从'祝''即'等字形体中也可见其端倪。

甲骨文“祝”

甲骨文“即”

而在古文献中,卩与跪、厀、節都是古今字关系。'卩'与跪、厀为古今字易于理解,与'節'为古今字如何解释呢?其实,这也与下跪之后突出膝盖有关,人体骨骼交接处与竹子或其他植物枝干交接处极为相似,所以'節'写作卩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作为繁体字'節',有人认为是形声字,其实这依然能竹字头和'即'两个构字形体中找出其中的成字理据。竹字头表示植物的叶,'即'字则为靠近之意,合而释之,则是靠近植物叶子的部分则为'节'。因此,我们说'節'的本义竹节并不妥当,其实是植物枝干交接处或植物禾茎长叶子的地方,因此'節'也有了草字头的'莭'。

之后,'节'在本义的基础上不断引申。

(一)动物骨骼连接处

'节'由植物的节开始指称动物骨骼连接的地方。如:关节,骨节。

动物关节模拟图

(二)可见的整体中的一部分

由连接处的点又引申之整体部分中的段,比如:节节高,情节,章节,指节,枝节等。

(三)不可见的整体中的一部分:节气,时令

这里不可见的整体的一部分,就是比较抽象的时间段,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节气。我们农历有24节气之说,这种说法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不同位置来划分的,古人把太阳每运行15°为一个时间段,共有24个时间段。24个节气也由此划分而来。

地区运行时太阳表现出的不同位置

(四)指时间点:节日

24个节气作为时间段,一定会出现24个交接点,而这些交接点的时间也就被古人定为了节气。其实,这里还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古代天文家以二十四气分配十二月,在月首的称为'节气',如立春、清明,在月中的称为'中气'。后来,'节气'和'中气'都被统称为'节气'。

但是,作为'节日'就稍微不同,它是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因此二十四节气之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我们的'中秋节'是典型的节日,因它时间处于秋季三月之中而得名。

清明

后来,'节'字又不断引申为礼仪、限度、操守、事项、指乐器、摘取等义,此处我们不再做一一列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