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瓷器款识中,看出一个朝代的兴衰
道光之后,清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特别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出现,使得整个社会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国土丧失,内忧外患,皇帝无暇再顾及一件小小的瓷器的美丑。景德镇的制瓷业因此种种,便迅速出现了衰退。
道光之后的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瓷器的生产,首先是产量上大幅度降低,其次就是品种的锐减,再有就是质量和审美上照康乾盛世时期逊色了不知多少。我们前边讲过“嘉道时期”的瓷器风格都是向着乾隆朝看齐,虽然总是差一口气,但还能看出乾隆盛世的余威,可是从咸丰开始,这仅有的一点余威也被消耗殆尽了。
咸丰皇帝朝服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道光皇帝一共有九个儿子,他准备立储时,排在前边的三个儿子都已去世,皇四子按排位就变成了长子,所以被顺理成章地确定成了皇位的继承人。这皇四子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从这点上来看,咸丰帝还真是个有福之人,本来无缘的皇位,因为哥哥们的相继倒下落到了自己的头上。可是就在咸丰帝登基的当年就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仅仅三年的时间,太平军就攻占了南京,使得清朝统治元气大伤。这还不算,紧接着登基的第四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改《南京条约》等要求,咸丰皇帝没有同意,因此惹怒了列强,英、法等国从此便不断找借口武力进犯。
咸丰十年八月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皇帝情急之下以“秋狝木兰”为名逃往承德避暑山庄。果然没过几天北京失守,英法联军侵入京师,使得大清宗庙震惊,圆明三园尽遭焚掠,百姓遭殃,文明受辱。咸丰皇帝这一逃也就没再回来,三十一岁,正当儿立之年就病死在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回顾整个咸丰一朝,除了内忧就是外患,里外夹击,让咸丰皇帝没过过一天太平日子。
咸丰时期社会状态如此,所以这一时期生产的瓷器面貌也是这样,看起来就是一个字——“弱”。马先生在百家讲坛里说,咸丰时期的龙画得就跟刚洗完澡出来似的,弱不禁风,强打精神。其实不单画片弱,就连写的款也是弱弱的。篆书写的笔画断断续续,毫无力度,矾红款多于青花款,就怕写坏了影响整件瓷器。
清咸丰 粉彩人物纹杯
“大清咸丰年制”矾红六字篆书款
观复博物馆藏
清咸丰 粉彩人物纹碗
“咸丰年制”矾红四字篆书款
观复博物馆藏
鉴于此,从咸丰朝开始,瓷器落款楷书字体又开始增多,一改雍正、乾隆留下来的习惯。篆书和楷书比较起来,毕竟难度大一些,反正皇帝没有精力顾及,工匠能省就省,能偷懒就偷懒,甭管什么字,反正有个款就算交差了。不光字体简单了,连原来与楷书款相配的双圆圈也被省去了,直截了当在瓷器底部写上六个大字“大清咸丰年制”。这一点一滴的变化,虽然不明显,但背后反映的却是整个大清朝生产力的退步。
清咸丰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咸丰朝只是个退步的开端,是整个晚清社会的缩影,下一期我们接着讲讲清朝最后的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瓷器款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