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华七律诗 老来
老来
老来方晓识乘除,便悔蒙蒙迷始初。
大悟皆因明达理,深羞唯借隐穷庐。
谁知此日何多米?哪问当时怎少蔬?
两物虽微偏见著,虚涵不啻二真如。
【注释】老境中,最为感慨的就是现在能吃饱饭,常常戏说:年轻的时候要能有时下的光景该有多好!当下的年轻人有谁能把吃饱饭当回事儿?可是我们那时候,期望能吃一口饱饭,那是比命还大的事儿。感慨之余,因以成句,记于2021年8月28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到了老年才知晓去理解世间的盛衰沉浮,于是便非常悔恨在愚昧混沌中迷失于生命的始初。现在的大彻大悟都是因为明了了普世至理,深深的羞愧只因为我一直隐没在贫穷的屋庐。谁知道今天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的粮米?哪一位会问当年那时为什么竟缺少菜蔬?这两样东西虽然微小却偏偏能见出大道,其中的蕴含不啻两种真如。
首联中的“识乘除”,意思是理解人事的盛衰变化,见元代无名氏剧作家的《赚蒯通》第一折:“我从今见盈虚,识乘除。”“乘除”,比喻人事的消长盛衰,见宋代诗人卫泾的《舟行遇顺风》诗:“世间万事亦尔耳,乘除妙理君安知。”又见宋代诗人陆游的《遣兴》诗:“寄语鶯花休入梦,世间万事有乘除。”还见清代剧作家洪昇的《长生殿·疑谶》:“想古来多少乘除,显得个勋名垂宇宙。”以及《红楼梦》中的《留余庆》词:“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这一联中的“蒙蒙”,意思是愚昧,糊涂,不明就里,见汉代人刘向的《说苑·杂言》:“子居艘楫之间,则吾不如子;至於安国家,全社稷,子之比我,蒙蒙如未视之狗耳。”又见《文选·班固》:“昒昕寤而仰思兮,心蒙蒙犹未察。”李善注:“言己旦仰思此梦,心中蒙蒙,未知其吉凶。”还见晋代人葛洪的《抱朴子·明本》:“吾非生而知之,又非少而信之,始者蒙蒙,亦如子耳。”以及清代诗人钱谦益的《哭何季穆》诗:“戞戞上竿鱼,蒙蒙丧家狗。”
这一联中的“始初”,意思是开始,起初,见宋代诗人魏了翁的《先立春一日电雪交作程叔运赋诗次韵》诗:“相摩为电搏为震,始初隐隐如迢遥。”又见宋代诗人苏辙的《次韵柳子玉郎中见寄》诗:“新年始是识君初,顾我尘埃正满裾。”
颔联中的“达理”,意思是通达事理,懂道理,亦指天下通行的道理,见唐代诗人张乔的《题宣州开元寺》诗:“谁家烟径长莓苔,金碧虚栏竹上开。流水远分山色断,清猿时带角声来。六朝明月唯诗在,三楚空山有雁回。达理始应尽惆怅,僧闲应得话天台。”又见宋代诗僧释印肃的《颂证道歌·证道歌》:“后人得道何穷数,万别千差同此路。成人者少败人多,达理契经无作做。”还见宋代无名诗人的《阮郎归(远德殿作和赵志忠)》词:“留连春意晚花稠,云疏雨未收。新荷池面叶齐抽,凉天醉碧楼。能达理,有何愁,心宽万事休。人生还似水中沤,金樽尽更酬。”
这一联中的“穷庐”,指贫贱者居住的屋,见三国蜀国诸葛亮的《诫子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叹穷庐,将復何及!”又见唐代诗人牟融的《寄周韶州》诗:“十年学道困穷庐,空有长才重老儒。”还见明代诗人甘瑾的《春日登高有怀》诗:“风景苍茫大野阴,怀乡倦客此登临。十年鱼雁将家远,三月莺花溅泪深。天落湖山云水散,地连闽粤瘴烟侵。躬耕却忆穷庐叟,《梁甫》栖栖日暮吟。”
尾联中的“见著”,即“知微见著”,意思是知道一个小小的细节就继续琢磨,便可以洞晓大的影响或结果,语出《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用典见汉代人袁康的《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又见宋代人苏洵的《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这一联中的“虚涵”,意思是包罗,包含,见唐代诗人高适的《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诗:“远色带孤屿,虚声涵殷雷。”又见宋代诗人赵以夫的《沁园春(自鄞归赋)》词:“客问吾年,吾将老矣,今五十三。似北海先生,过之又过,善财童子,参到无参。官路太行,世情沧海,何止嵇康七不堪。归来也,是休官令尹,有发瞿昙。千岩。秀色如蓝。新著个楼儿恰对南。看浮云自在,百般态度,长江无际,一碧虚涵。荔子江珧,莼羹鲈鲙,一曲春风酒半酣。凭阑处,正空流皓月,光满寒潭。”还见瞿秋白的《饿乡纪程》二:“这'生命的大流’虚涵万象,自然流转,其中各流各支,甚至于一波一浪,也在那里努力求突出的生活。”
这一联中的“真如”,是梵语词,依据梵语经典,缘起之理法乃永远不变之真理,故称为真如,见唐代诗人钱起的《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诗:“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又见元代诗人李道纯的《沁园春 赠吴居士丹旨》词:“向上工夫,乾宫立鼎,坤位安炉。这火候幽微,元无作用,抽添进退,不费枝梧。阴往阳来,云行雨施,主宰机缄总在渠。心安定,那虚灵不昧,照破昏衢。性宗悟了玄珠。这命本、成全太极图。向圈圈外,圆光迸出,存存存里,独见真如。一气归根,六门三用,到此全凭德行扶。混尘世,且藏锋锉锐,了事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