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 三纲八目
三纲八目,是大学之道的核心。
大学一书的形成和成熟,主要有孔子的大智大慧,也有曾子等的智慧浸透其中。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孔子,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大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被尊为儒家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卒于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读shēn,一读cān) ,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 。
曾子,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曾子,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申同师孔子。
曾子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大树有深根,大江有源头,讲国学知识,交待一下起源,并非赘言,而是必要。
三纲,是指明德、新民、至善。
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囯、平天下。
囯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儒家学说,浩瀚无垠。但若找到了打开儒学这扇宝库大门的金钥匙,刻苦攻读,潜心研习,便可以登堂入室,掌握儒学经典中所蕴藏的丰富知识,直至深刻领会其精髓。
三纲八目,便是国学宝库大门的金钥匙。
明德,使人性所具备的善良通明的品德展现,也并不是毎个人都能展现出好的一面,而是必须通过努力学习、良好教育及自身不断修养,才能够彰显自身光明的德行。
亲民,即爱民,关心人民,特别是君主及官吏,应当亲民,即亲近人民,心怀百姓。
换言之,今天的领导干部,必须心中时刻想着人民,关心人民,为人民办实事。
作为庶民百姓,应当亲近家人,待邻以睦,待他人以友善。
至善,做事有始有终,“止于至善”,力求尽善尽美,矢志不移,而不动揺,这是一个髙境界。
“止于至善”,虽然一般人难以达到这一个髙境界,但要不断朝着这个髙境界努力。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拿今天的话讲:“止于至善”,便是不改初心,不辱使命,为人民办实事,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作为一个庶民百姓,应当拼搏努力,做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乐业敬业。
(未完 待续)
春 风
2021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