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学脉诊,方脉篇,承气汤类方脉

在临床中,我使用承气汤类方的最主要依据是出现沉滑脉。临床实践证明,在出现沉滑脉的情况下使用承气汤类方加减,无论是何种病证,效果都十分可靠。当然,这并不等于承气汤类方的使用要局限于沉滑脉。

我们来看看病案。

女,27岁,因“月经衍期未至”前来就诊,否认怀孕可能,伴心情烦躁,小便黄涩痛,膝盖酸痛。诊脉双关脉沉滑,双尺脉细弦。舌水滑舌尖红。脉象图如下:

对于这种类型的脉象,双关脉的沉滑,提示中焦的积聚较深,必然需要用承气汤类方去清除。而尺脉的沉弦细,提示了水饮的停留和津血的不足,需要用温化的方法。那么这样一来,桃核承气汤就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了。

另外,即使抛开脉象,单从症状来看,月经衍期、烦躁、小便黄涩痛,是非常明确的血结并血燥证。从这个角度看,也是桃核承气汤证。我在临床上,凡是见到月经衍期伴有心情烦躁的,只要脉象没有大的偏差,都会考虑使用桃核承气汤。这个经验是从曹颖甫的《经方实验录》中学来的。我认为主要依据来源自《伤寒论》条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气汤。

展开剩余41%

处方就以桃核承气汤为主,因为沉滑脉同时出现在双关脉,难以排除双关气弦脉被掩盖的情况,所以加上四逆散,组成大柴胡汤方义。因为患者伴有突发的膝盖痛,加麻杏苡甘汤。血结燥热波及膀胱水,加上鬼针草清楚尿路的水热。处方如下:

桂枝5 桃仁15 大黄12 芒硝15

茯苓15 炙甘草10 鬼针草20 柴胡15

枳壳15 白芍15 鸡屎藤30 麻黄5

杏仁15 薏米30 5副

患者服药后,很快就月经来潮,并且膝盖也不痛了。

下焦血结成阳明燥热引起的膀胱蓄血证,有时候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小便异常,严重的就出现膀胱蓄血和膀胱蓄水证同时出现的情况。常常见于一些老年人患者,证见腰痛、大便难、小便点滴涩痛。我以前没有经验的时候,处理没有章法。后来想清楚这个病机了,面对这种情况,我的套路就是先用桃核承气汤加五苓散,往往就会二便通畅、腰痛减轻,随后即用肾气丸为主调理,这样效果都还可以。

(0)

相关推荐

  • 『常用方剂』理血剂>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治便秘血瘀

    [来源]<伤寒论>. [异名]桃仁承气汤(<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伤寒括要>). [组成]桃核50个(去皮.尖) 桂枝6克(去皮) 大黄12克 甘草6克(炙) 芒消 ...

  • 名家使用抵当汤经验的摘录

    经方抵当汤 丹波元坚<杂病广要·胀满>:瘀蓄死血而胀,腹皮上见青紫筋,小水反利,脉扎涩,妇人多有此疾,先以桃仁承气汤:势重者,抵当汤:如虚人不可下者,且以当归活血散调治-血巧有形之物,必得 ...

  • 承气汤类方的临证运用及思考---蔡长友

    六经辩证,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的感觉就是,三阳病相对来说比较多.在家兄的影响下,我对三阳病临床及处方的看法及认识,尤其是对承气汤类方的临床运用有我一定的看法与思考. 我今天与我们在坐的各位就把承气汤类 ...

  • 承气汤类方

                        承气汤类方 1.大承气汤:伤寒论:大黄(12克).厚朴(24克). 枳实(12克). 芒硝(9克). 2.小承气汤:伤寒论:大黄12克(酒洗) 厚朴6克(炙,去 ...

  • 承气汤类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渊源

    本文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渊源.方剂演变以及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肺与大肠相表里"源自<黄帝内经>,是中医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肺与大肠在经络上相 ...

  • 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承气汤类方

    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承气汤类方

  • 伤寒论中“白虎汤类、承气汤类”方组归类并用总结

    白虎汤类 白虎汤 方组:石膏一斤碎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方用:阳明经表里俱热,烦渴大热汗出脉洪大有力者 白虎加人参汤 方组:白虎汤四味原量 人参三两 方用:伤寒里热盛而气阴不足,发热,烦渴 ...

  • 承气汤类方 | 养阳医斋

    第三章 ?承气汤类方 一.大承气汤方 (堵在大肠,肚脐周围,不放屁) [辨证要点]归纳如下: 1.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发潮热.手足濈然而汗出者. 2.不大便.发潮热而谵语者. 3.阳明病谵语有潮 ...

  • 《伤寒论》类方整理——7、承气汤类方

    《伤寒论》类方整理——7、承气汤类方

  • 承气汤类方服药禁忌腹微满,大便初头硬,后...

    承气汤类方服药禁忌 腹微满,大便初头硬,后必溏者:大便干兼有恶寒无汗之表证者:三阴里虚寒证者:肠胃无热结者:胃满痛而喜温喜按者:脉虚弱.微细或脉沉迟无力者:年老体虚.慢性病.阳气亏虚等见大便燥结者. ...

  • 看图学脉诊,基础篇,气弦脉

    人处于怒而不发的状态下,管路压力会增大,管路交换会被"气"梗住,从而导致弦脉的出现.我们不妨借用<神农本草经>的说法,把这种"气梗住"的状态称之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