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印:吴让之的篆刻“画梅乞米”好在哪儿

(吴让之画梅乞米及边款)

先说一下背景知识。这方印刻于吴让之60岁后,是他的成熟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吴让之一生求功名而不得,终生只考到秀才而已,仕途始终未走通,不过,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他成了晚清重要的篆刻艺术大师,幸也,不幸也。稍晚于他的篆刻大师赵之谦,也一生追求功名,至中年过后,终于走上仕途,可是他生命最重要的壮年及晚年时期,基本停止了篆刻创作,终日忙于政务,直至最终死于任上,幸耶,不幸耶。

吴让之所说的“画梅乞米”是自己的生活写照,那时候,已至暮年的吴让之借住在泰州东坝口的一处观音庵中,一方面是因为要避太平天国(1851-1864)的战乱,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泰州相对朋友多一些,他的生活全靠卖画鬻印支撑,需要一个好的人文环境。这方印,既是自嘲也是自傲。既写出自己的无奈,又透着“不用人间造孽钱”的傲气。吴让之大概50岁开始师从扬州画家郑箕学画,所以自号“晚学居士”、“晚学生”等。他学画主攻花鸟,并不只画梅花,他以金石入画,清新脱俗,别开生面。他比郑箕要小十岁,但因为文化修养、腕底功夫均高于郑箕,他的画在意趣境界方面初一开始,即超过乃师之上。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才有可能卖画自足,不过尽管如此,吴让之最终还是死于贫困之中,终年不过72岁。

(吴让之的墨梅局部)

“画梅乞米”的典故应当始于元朝的王冕,他不仅是画家,也是印家,他清贫一生,淡泊名利,曾携妻儿隐居绍兴九里山,以画自给,过着“画梅乞米”的生活而终无悔意。王冕在绘画上喜写野梅,不画官梅。其水墨梅花画中的自题诗“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真实显示了画家坦荡开阔的胸襟。诗书画俱绝的汪士慎同时也是印人,他一生最爱梅花,他画的墨梅都钤有“画梅乞米”印,其笔下梅花,以密蕊繁枝见称,偶画疏枝,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即便是54岁时他左眼病盲后,仍能画梅,并且刻印“左盲生”、“尚留一目看梅花”,足见对梅花之喜。“扬州八怪”中的画梅高手李方膺,曾为官一方,因灾年为民私开粮仓放赈而获罪朝廷被免官归家。也曾自题《冰花雪蕊图轴》:“十日厨烟断未炊,古梅几笔便舒眉。冰花雪蕊家常饭,满肚春风总不饥。”一身傲骨,两袖清风,跃然纸上。由是,画梅乞米成了文人不屈于现实,安享清贫的标志性符号。

(吴让之的画)

我们已经知道,吴让之自小喜欢刻印,15岁见汉印之后,静心摹刻汉印达10年之久,又摹近代名家印5年之后(合起来就是15年的临摹实践)在老师包世臣处见到邓石如的印(邓石如是包世臣的老师,虽然包入邓门下一年多之后邓即去世),遂“尽弃其所学而学之”(《吴让之印谱》自序),所以,其实,吴让之是邓石如的隔代弟子,是邓派(或称皖派)的重要印人,因邓石如生前重在印学探索,印作散失太多而且邓派风格并不稳定,到了吴让之手里,邓派风格才真正确立下来,吴昌硕就曾说,“学完白不若取径让翁”。

(吴让之和他的画梅乞米与边款)

以上全是背景,接下来说说今天要说的这方印。

1、石材并不确定一方印的好坏。这方印是吴让之刻为朋友汪鋆所刻,边款里吴让之记下了这样一段话:“石甚劣,刻甚佳,砚翁乞米画梅花,刀法文氏未曾解,遑论其他。东方先生能自赞,覩者是必群相哗。让翁。”(见首图,左边的隶书是汪鋆做的跋。文为:此刻為先生六十後得心之作也,其自贊如此從可知矣,光緒九年試燈日,硯山自識時年六十有九。)石头很差,刻得却很好,吴让之自己夸自己,甚至因为刻了这方印他让为文彭连刀法都不懂更不要说用篆配篆等其他内容了。东方先生是吴让之的自称,他自信地认为,覩(睹)者是必群相哗,见到的人肯定为大为惊叹的。吴让之大师的自负之情溢于言表,直接说:这方印除了石头不好,其他都很优秀。不好的石头未必刻不出来好印,这是这方印带给我们的启示。在高超的篆艺和刀法面前,石料不是决定因素。

2、对角呼应。一方印,像一篇文章,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有呼有应方构成完整的内蕴丰富的艺术品。这方印在章法上采用的是常规的对角呼应章法安排,对角呼应可以是疏密呼应,可以是占位呼应,可以是方圆呼应,这方印里,占位呼应和方圆呼应同时采用。如图:

(对角呼应)

这方印里,吴让之大师安排四字占位并没有等量占位,而是让画、米两字缩小占位,梅、气两字扩大占位。目的很清楚,就是要让气字尽可能的舒展,尽可能地展南摇曳多姿的字态(《说文解字》并没有乞字,用气字替代)。而这方印的审美着力点,也正在气字的屈曲盘绕与舒展自如。当然,对角呼应的元素里,还有梅与气的曲笔圆势和画与米的直笔方势的呼应,甚至画和米两字还是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以前我们曾说过,曲笔、圆笔一般是动态的,直笔、方笔一般是静态的,画和米是静止的(它们左右对称,安祥自然),而梅和气是流动的。这种呼应和对比都增加了这方印的审美元素,使它动静合一、方圆一体,使它耐读耐看。

3、团聚一气的章法构图。我们常说刻一方印要像盖房或者是一家人,要照顾何处开门,何处开窗,何处以长扶幼,何处老少相携。在这方印里,画、米两字相对稳定,又各自搭边,站稳姿态,梅字上搭画字,右部接边借力,下部站稳底边左边则伸入米字空间与米照应。气字上部接边寻找稳定,右部本无依傍,但巧妙挤入画字弧线让出的空间,互相揖让,尾笔又与梅字相接,寻找依托,下部又与米字头部相接消解下坠之势。米字则在站稳马步立定脚跟的同时,又将右部伸入梅字空间与之交互。四字看似各有姿态,实则互相呼应,互相依托,团聚一气,亲如一家,造成紧凑密实的气势,印章感十足。此印如果仅看疏密,可认为是画、气、米与梅的“三疏一密”,又可以看作是画、梅、气与米的“三密一疏”,其内在呼应关系丰富,四字合为一印之后,完美舒坦,实在精妙。难怪吴大师自赞如许。

(0)

相关推荐

  • 《吴让之印存》

    <吴让之印存>为社西泠印社藏品,其印为魏稼孙所手抑,魏氏收藏金石文字甚富,精于鉴别,尤好集名人印作谱,当时名家多与友善,对赵之谦.吴让之刻印搜集尤勒,此册多为吴让之自用印,精品精抑,优美绝 ...

  • 读印:齐白石“我自作我家画”

    翻遍整个中国篆刻史,恐怕再也找不出另一位比齐白石更加特立独行的大师了.他是木匠出身,但他却是民国以来中国近代篆刻史上不得不得的响当当的篆刻大师. (拄杖端坐的白石老人) 齐白石先生对自己的篆刻作品也自 ...

  • 读印:黄易“卖画买山”

    如果说从明代文彭开始算起近七百年是篆刻最为蓬勃发展的七百年,那么,自清代的丁敬开创浙派算起,近三百年,则是篆刻最为鼎盛的时期.所以,当代后学,只要想学习篆刻,则必然会涉及浙派篆刻,而提及浙派篆刻,就必 ...

  • 读印:钱松“山水方滋”,名家的篆刻作品到底好在哪儿?

    钱松(1818-1860)本名松如,字叔盖,号耐青.耐清.西郊.老盖等.1860年,太平军攻陷杭州城,钱松闭门服药殉难,以布衣终生. 钱松自小酷爱金石文字,隶书.行书功力很深,山水.花卉均有很高造诣. ...

  • 读印:钱松:“丁丑鼻山”,名家的篆刻作品到底好在哪儿?

    我们决定再读一方钱松的印,前文说当代篆刻家韩天衡对他的评价甚高,实际上,在钱松的时代,印人们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因此,我们需要再补充一些资料: 赵之谦的好友,清代最著名的篆刻评论家魏锡曾在<钱叔 ...

  • 读印:钱松“心心契合”,名家的篆刻作品到底好在哪儿?

    也就是前年的事情吧,一位印友说他的朋友要结婚,他要送一方印给朋友,已经想好了印文要刻"永结同心"四个字的朱文,可是怎么也写不好印稿,让我帮忙一下,本以为这是件容易的事,但真正动手, ...

  • 读印:晚清篆刻天才赵之谦的“二金蝶堂”

    在中国的篆刻史中,最有名的篆刻家太多,仅所谓的"晚清四大家"(有两说,一说是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另一说是用胡鑺替代了黄牧甫,两种说法各有理由,无定论)已经是初学者学习篆 ...

  • 读印:初学篆刻,千万别小看了朱简的这一方“又重之以修能”

    不管是前面写篆刻史文章,还是后来又整理<印人传>系列,我们都强调过朱简的重要性,只是他所处的晚明时期离现代太远,而在他之后的清代又出了像丁敬.邓石如的大师,以后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黄牧 ...

  • 读印:从一方印谈起,说说为什么说邓石如对于篆刻史有重大意义

    前天写邓石如的<印人传>,其中谈到他对于整个篆刻史的重要性,其重要性主要是从他开始,篆刻真正进入完全的自主创作时代,他之前的时代,文人们不得不从战国玺印中寻找大篆.从秦印中寻找摹印篆.从汉 ...

  • 读印:篆刻大师邓石如的“一日之迹”

    何震的弟子梁袠刻过一方印,内容是"一日之迹",后世的大师们陆续都在仿刻,比如,邓石如仿梁袠,吴让之又仿邓石如,此后,黄牧甫又仿,陈师曾又仿--显然,这些大师们一致认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