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医学院: 被吼的孩子大脑容易受伤变形, 父母这样做比吼更有效
“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怎么就是记不住”
“这道题都讲了100遍了,怎么还是错的?”
这样的场景,你是否也曾经历过?每当面对无理取闹的“熊孩子”时,家长的情绪犹如“洪水涌来”,根本遏制不住。一不小心就来场爆发,口出恶言,甚至演变成了语言暴力。
哈佛医学院:被吼的孩子大脑容易受伤变形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副教授马丁和他的团队,曾经做过一项长达10年的实验研究。
结果发现,当一个孩子长期遭受父母的言语打击和怒吼之后,大脑容易受伤变形。成年后的他们,在大脑左侧颞上回的灰质体积,会增长到14%。
点击加载图片
这个区域是孩子语言智力发展区域,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孩子在长期的辱骂和怒吼下,他的智商水平和语言能力,会有明显的降低。
不仅如此,父母的大声吼骂还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这会导致孩子在成年之后,患上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几率会增加。甚至父母会将这种“暴怒”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影响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况且,父母用这样的“吼叫”方式教育孩子,也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反而愈演愈烈,孩子开始反抗,父母情绪更为激烈,双方似乎都失去了当时的“初心”。
点击加载图片
“我为什么吼叫?”父母应理解吼叫背后的触发机制
1)触发“吼叫”的日常原因
在《不吼不叫》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触发器”这个概念,它是指一种来源于外部的暗示或是指令,可能会引发你的行为。
当你的怒气一跃而起时,它只会不断升级,这种情绪大部分是负面、消极的。所以当一个外部“触发器”成为你愤怒情绪的引爆点时,你就开始为这怒火增添原料。
比如,当孩子做同一道题,错了好几次之后,有些父母就会想:他是不是故意惹我生气的?为什么和他说了好多次,还是不会做?
当你继续对自己阐述这些消极语言时,情绪便会变得更加紧张,于是你就通过“大吼大叫”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点击加载图片
2)触发“吼叫”的更深层原因
父母之所以吼叫,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就是吼叫可能是家族文化的一部分。父母是人生的启蒙者,而孩子是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来了解这个世界的。
所以,如果你的原生家庭经常出现“吼叫声”,那你对自己的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发脾气。另一方面,也许有父母会努力保持平静,但由于童年的经历,会让吼叫成为你不可或缺的配置。
点击加载图片
控制情绪的爆发,父母应该这样做,比吼更有效
1)深呼吸,学会正面思考
当我们在做深呼吸的时候,心情就会变得缓和,当自己完全放松下来之后,可以在大脑中想些开心的事情,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将负面情绪挤出去。
2)与孩子进行正面沟通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总是忍不住去教训孩子,其实他们的出发点只是让孩子改正,但如果变成了“大吼大叫”,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父母要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
点击加载图片
比如:孩子拖拉磨蹭时,父母将“快点,别那么磨蹭”转变为“现在有些慢,再快点就更好了。”
当孩子重复错了同一道题时,父母将“怎么还错,都和你说了多少遍了?”转变为“还记得咱们上次一起探讨的这道题吗?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正面思想就会成为内心的主要力量,慢慢地,孩子不仅能够改正,而且他们控制情绪管理的能力也会逐渐提升。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