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之间未来第三城将在哪?绝不画饼只看数据,科学分析
开篇先直接给出观点,本文认为未来成渝之间第三城将在成渝发展主轴之上。理由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基于西部地区城市群离散的网络化节点结构特点,二是成渝之间城市的现状发展基础情况,三是结合长三角等发展阶段较高城市群的现状情况揭示。
注明:以下数据未特别说明处均为各地方官方统计年鉴数据,普遍为2019年统计2018年数据。
西部地区与网络化节点城市群结构
西部地区的人口规模和用地条件决定了各个城市的集中建设用地分布在空间上非常离散。随着我国人口规模总体趋于稳定,加之难以大变的地理条件,有理由相信即使在将来,成渝地区的发展也是面上离散,节点上重点发展。
成渝城市群现状地貌和建设用地分布
此种离散的城乡空间结构,与东部地区的连绵成片一体化发展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的后果便是城乡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成本更高,那么就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而言,首先能够集中力量办好的肯定是优先锚固联系最高层级的城市节点,兼顾串联下一层次的城市节点。
卫星灯光影像(图片源于网络)
也正是上述原因,成渝地区而言,最高层级的城市节点就是成都和重庆中心城区,那么发展最早和现状最强网络必然是首选锚固这二者之间的网络。事实也确实如此,比如以现状交通为例,便是很好的例子。
成渝发展主轴与走廊
成渝发展主轴上,依托综合交通廊道,先后形成了老成渝、成遂渝和成安渝三条走廊,主要涵盖了资阳、内江、荣昌、永川、璧山、江津、遂宁、潼南、铜梁、合川和大足11个地级城市。
三条走廊具有沿线城市越早,则走廊发展建设时期越早,综合交通复合化程度更高的特点,也正是因为如此,直接决定了三条走廊沿线城市的现状发展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成渝主轴上现状的三条走廊
老成渝走廊现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成渝高速、老成渝铁路、成渝高铁。
成遂渝走廊现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渝遂高速、遂渝动车。
成安渝走廊现状重大基础设施:成安渝(渝蓉)高速。
沿线城市的人口情况
本文主要选择常住人口密度、在校小学生数密度进行人口情况进行分析,上述指标均为相对指标而为绝对的人口规模,可以较好的衡量不同空间大小城市之间的人口情况。
根据现状常住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情况,可以看出老成渝和成遂渝走廊上城市的水平较高。其中,老成渝走廊上更是除资阳市外,其他沿线所有城市常住人口密度水平均较高,总体水平较高。
现状常住人口密度情况(人/平方公里)
小学生数量(人/平方公里)可以反映城市青壮年人口(学生父母)的情况,即很好的体现城市未来对人口的吸引态势。此外,小学生数量是“数人头”数出来的,不是抽样调查或者估计出来的,因此利用小学生在校数量来衡量城市人口未来,将更加真实。根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老成渝走廊上城市的在校小学生数密度最高。
现状小学生数量情况(人/平方公里)
沿线城市的人均GDP情况
说到城市,GDP总是难以逃脱的话题,本文选择人均GDP作为衡量现状经济发展情况的指标之一。通过人均GDP(人/万元/年)可以分析得出,老成渝走廊上城市,荣昌、大足、永川、璧山和江津等城市的人均GDP明显高于其他走廊上其他城市。
现状人均GDP情况(人/万元/年)
沿线城市的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是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收入来源。特别是在以国有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为主的西部地区发展模式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更是衡量城市财政收支能力和未来持续水平的关键指标。通过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人/元/年)情况,可以分析得出,仍然是老成渝走廊上水平最高,成遂渝走廊上水平其次,成安渝走廊上水平相对较一般。
现状人均公共预算收入情况(人/元/年)
长三角城市群的现状
简而言之,可以总结为发展水平较高的,低于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和温州的次一级的较发达的城市,均分布于沪杭合宁甬——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主轴之上。这一结果可对未来成渝之间城市发展的态势起到一定的揭示作用。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现状人均GDP分布情况(人/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