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仅70万人的老北京 古今并容来者不拒

现在2000万人的北京,忙碌而不乏追逐梦想的人,有人乐在其中,有人选择逃离。而在民国初年,北京的人口不过才仅仅70万,是当时上海人口的一半,与苏州,杭州,福州等城市人口相当。

北京因为地处内陆,又是皇胄重地,相较于开埠通商的城市来说发展较为缓慢,一切皆有“祖宗家法”。所以其实当时的北京在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民国时期的北京是政治属性相对较淡的阶段,城市的主导也从权利向经济转变。在当时的北京因新旧文化的交织,有穿西装皮鞋者,也有穿长衫马褂之人;爱喝牛奶咖啡的不少,钟爱豆汁的也不乏其人。

几百年来自诩为天子脚下的北京人有着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念,维系着社会各阶层的稳定。

不过说句北京人不爱听的话,北京的历史真的不长。有句话说得好:“唐以后无西安,元以前无北京。”北京能成为政治中心,全拜成吉思汗子孙征服汉族所赐,在这里建立了元大都。后明朝要不是朱棣从建文帝手中夺了皇位,也不会从南京迁都北京,也就不会有接下来数百年紫禁城的存在。

民国初年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大变革”下的北京,随着东安市场与王府井大街的繁荣,车马云集,人声鼎沸,成为了北京繁华之地。而更多的北京人则聚集在了天桥,观赏着廉价的表演,艺人如蚁,游人如鲫。

民国的北京是包容的,他古今并容,新旧兼收,容纳着来自各地,各阶层不同的人们。

林语堂在《京华烟云》中就这样写道:“满洲人来了,去了,老北京不在乎;欧洲的白种人来了,以优势的武力洗劫过北京城,老北京不在乎;现代穿西服的留学生,现代卷曲头发的女人来了,带着新式样,带着新的消遣娱乐,老北京也不在乎;现代十层高的大饭店和北京的平房并排而立,老北京也不在乎;壮丽的现代医院和几百年的中国老药铺兼存并列,现代的女学生和赤背的老拳术师同住一个院子,老北京也不在乎;和尚、道士、太监,都来承受老北京的阳光,老北京对他们一律欢迎”

“爱历史”一家专门用老照片讲述历史的网站,专注照片十余年。请记住官方唯一域名:www.ilishi.ne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