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寻雪记

今天早晨起床,朋友发给我一张照片,说白云山下雪了,让我赶紧去看。

这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奇观啊!不只是下雪了,而且还是鹅毛大雪,世界要进入新的冰河纪了吗?在我不大相信时,另一个朋友又发来一张图:

这个更像了,因为这条路好像我爬白云山时走过很多次,好像是真的呢?去看看就知道答案了。

住在白云山脚,爬白云山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吃完饭之后兴冲冲往白云山赶去,从山脚到登顶(海拔382米的最高峰摩星岭,你感受一下)用了1个小时多一点。一路寒风凛冽、人迹罕至,就是没见到传说中的雪。

到了山顶公园,终于见到一点下雪迹象了,准确地说是冰——虽然很短,化得差不多了,在白云山出现还算奇景。

接着听到一群小孩喧哗,说『好多好多雪』,看来真的有雪,走过去一看,是这样的:

忽然觉得自己见过大雪,也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听山上下来的人说,白云上最高峰摩星岭还有大雪,于是另花5元购买门票去摩星岭『寻雪』,摩星岭北门梯子异常陡峭,几乎接近90°垂直于地面。

路边开始稀稀疏疏有些积雪了:

山顶的冰棍长多了:

一只温度计显示,此时温度为零摄氏度,请告诉我这不是Linux或者腾讯的赞助的。上摩星岭之后,冷得耳朵都快掉下来了。

上到摩星岭顶,发现并没有所谓的大雪,倒是可360°观看广州市区风景。

说好的大雪呢?

后来了解到,白云山下雪是真的,尤其是气象局首席气象专家还从专业角度进行了论证。

但是,下大雪却是假的,晚上广州公安等机构证明,各种白云山下大雪的图是PS的。见过大雪面的都知道,就算早晨下了大雪,也不可能化这么快。

没有大雪,所以广州人民堆雪人是这样的#mini版雪人#:

根据气象史料记载,上次下雪是民国1929年初,所以我也算见到百年一遇的南国雪景了。所以有人说,2016年1月24日这一天对于广东是一个特别时刻:来自广东的一位百岁老人终于知道雪是什么样的了。

有很多南方人民都去『寻雪』了——注意不是看雪,是寻雪。香港新闻显示,截止目前已经数百人因去山里寻雪被困,有40多人被送进医院,还有1个人生命垂危,南方人民要看雪,真不容易。

有人说,南方人民的雪真正下的地方,是在朋友圈和微博……

确实,朋友圈和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广州下雪这样的话题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社交网络记录了许多图片视频,尽管有一部分是PS的虚假信息,但对于下雪这个气象事件的记录却是非常全面的,比传统的气象信息收集丰富和及时了许多。所以,可能上次广州下雪不一定是1929年,但过去局部零星微雪很可能并没有被当做下雪天气来记载,并且那时候没人拍照片给气象局鉴定。如果这一次广州下雪不是因为互联网,应该还是不会被气象局记录在案。

现在越来越多的物联网设备例如智能空气检测仪甚至雨伞,正在加入到众包式的气象记录大军之中,未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天气预报将更精准、更精细、更及时。

另一方面社交网络掀起了『下雪狂欢』,这是一个很有参与感的事情,正如《南山南》歌词『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所描述,天气倒错成为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像我这样的南方人民,哪怕见过大风大雪的人对于在广州见到雪,还是觉得是很值得发朋友圈炫耀的事情,尽管这被北方朋友吐槽为『没见过世面』。越来越多的『屁大点事』的小事,都很可能会成为全民讨论的话题,大家在互联网上就像生活在一个小村子里一样,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村』。

互联网对人们认知、记录和体验世界有着新的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