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颜色」搬上了银幕,可是没人看
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观影生活
携程旗下亲子园的虐童事件,距离曝光不到半个月;
「三种颜色」幼儿园,再次爆出丑闻。
而且,这次事件的性质,要更加恶劣。
难以想象,幼儿园老师和园长们,把孩子当成了什么。
“我有一个长长的望远镜,可以伸到你家里来,你做什么说什么我都知道。”
甭说是三岁孩子,派爷听了这话,也会不寒而栗。
25日下午,北京警方、北京市教委和朝阳区政府分别发布了情况通报——
22岁的涉事女教师被刑事拘留,具体情况还在调查中。
而幼儿园园长被责成免职。
在这个时代,如果我们连孩子都保护不了,还能保护什么?
巧合的是,就在事件曝光的一天后,大陆第一部关于未成年性侵题材的电影,上映了。
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派爷怀着无比真挚和迫切的心情,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部影片的存在。
它就是——
嘉年华(2017)
前不久,派爷刚刚看了影片的点映,并且也介绍过它——
但此时此刻,派爷还想再介绍一遍这部影片。
原以为,性侵事件曝光后,影片也会引起很大的反响。
可没想到的是,电影首映日的排片,只有可怜的1.2%。
上映两天,影片目前的票房仅有700多万。
和票房走势截然不同的是,影片的评分却不断疯涨。
从威尼斯电影节放映时的8.1,涨到了目前的8.7。
其中有一条短评,这样说道:
“等《嘉年华》国内公映的时候,我要告诉所有的外国朋友,这个国家的确就像你们在电影里看到的一样。”
派爷当时看到后,认为它是极其偏激的。
虽然我们生活的地方还不够好,但是影片中的故事,并不是常态。
然而不久之后,三种颜色的事件,就把派爷不切实际的幻想,击得粉碎。
而这条短评,也成为点赞最高的一条。
影片聚焦在两个少女的身上。
一个是在旅店打工的小米。
她碰巧成为在旅店发生的性侵儿童案件的唯一知情者。
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决定保持沉默。
一番挣扎与挫折之后,她终于醒悟,说出事情的真相。
另一个少女,则是被性侵的女孩小文。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一直出于缺失的状态。
妈妈忙着跳舞,而爸爸“根本一年都回不了一次家”。
而当妈妈撕扯着小文的裙子,大吼“让你穿这些不三不四的衣服”时;
当妈妈直到女儿被性侵后,打了女儿一耳光并疯狂地剪掉了她的长发时;
正常人都能感觉到,发生在这里的事情,不太正常。
长发、裙子,这些是女孩对美的最初认知;可是在大人眼里变成了她邪恶的佐证。
在“荡妇羞耻”的语境下,受害者所要承受的往往不只是性侵;
还有世俗偏见和羞辱,甚至包括最亲近的人。
作为一部女性电影,导演文晏在影片中塑造了各个年龄段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
从12岁被性侵犯的少女;到为了渣男被迫人流的女人;再到试图挑战权力暗网的中年律师。
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这样一条时间线索,既是社会上的女性群像;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女性在岁月的流转中,需要经历的苦难。
而除了女性视角,影片也有太多社会问题的反思。
当小文律师质问孩子妈妈,出事当天在哪里时说到:
“比起发生了什么,我更知道为什么会发生。”
这也是导演在镜头外的追问与反思。
虽然题材关于暴力和侵犯,但是作为一部反对暴力的影片,导演的镜头中,却没有聚焦在暴力本身,更没有卖弄苦难。
影片几乎全程采用了手持摄影和自然光线;
大多数景别也集中在近景和特写镜头。
之所以这么设计,文晏是希望能够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女孩本身;
而不是人物之外的其他事。
正是这种隐忍和克制,让《嘉年华》显得尤为珍贵。
哭喊叫骂并不是高端的表达方法,压抑的力量反而更加震撼人心。
当然,影片并不是尽善尽美。
比如对于几个女性形象的诠释,虽然鲜明,但有些人物的塑造还是有些单薄,立不住脚。
而对于人性方面的剖析,也少了一些深层的挖掘。
为了表达而表达的女性观点,也让影片多了一分刻意之感。
尽管如此,派爷依然认为,它是今年最值得观看的华语电影之一。
而在此时此刻,《嘉年华》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影片本身。
如同《二十二》一样,它的拍摄技法虽然不完善;
但是它公映后的社会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它本身的艺术价值。
而《嘉年华》则是在二者间做到了兼顾。
如同豆友@雾淡乡所说:
“我们不但拍出了超过《熔炉》的电影,还上演了超过《熔炉》的惨剧。”
在「三原色」之前,派爷从来不敢相信,人性之恶竟然会到如此地步。
也从未想到,一个女孩想要在中国安全地长大成人,竟然是一件这样不容易的事。
「嘉年华」这个词,是「狂欢节」的音译。
未成年性侵,是多么悲伤的一件事,但是影片却有这样一个讽刺的名字。
导演文晏,这样解释:
“我们生活在一个光鲜喧嚣的时代,很多节庆活动都冠以「嘉年华」,而这些光鲜背后的人和事,却鲜少有人去关注,而这正是我想关注的。”
确实,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像是一场嘉年华。
每当一个新闻热点出现,所有的目光都会一窝蜂地投来热切的期盼。
然而当潮水退去,那些充满热忱的眼光,也随之而去。
留下的一地滩涂,逐渐被人遗忘。
很有可能,这件事不久之后就遗忘在人们的脑后。
受伤的孩子和悲愤的家长,也会湮没在下一个热点新闻中。
但是派爷希望,它可以被我们记住得久一点。
就像这部《嘉年华》一样。
我们也不希望它能改变什么,但是希望它能给我们心中,留下点什么。
所以请别那么快就忘记;
那些哭泣的母亲,无助的父亲,受到侵害的孩子们,还有拿着望远镜的“叔叔爷爷”。
我们不是没见过黑暗,但还愿意相信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