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明庆:秋闲时节|散文选读

作者|桑明庆

来源:郑州日报

“立了秋,挂锄钩。”立秋后农活相对清闲,庄稼基本上长齐,只等着成熟收割。坡上和沟底里的谷子,抽出青涩的长长的穗子,弯着腰,在初秋里随风摇曳。梯田里玉米吐着胡须,孕育着嫩棒穗,像是女人怀孕尚不够月份一样,在安心地吸收营养,等待临产。伴随着农人七八个月的铁锄,悄悄地被挂上了南墙,该歇歇了。

我们乡下人把这个时节叫作秋闲。

秋闲时节,农家人是闲不住的,他们还要为庄稼的收成、家庭的生计忙碌。

男人们在这个季节里最繁忙的要做一件事,就是沤制农家肥。沤制农家肥,是为收秋后播种小麦做准备,田里施上农家肥,既可以暄地又没有污染,还能增加地力后劲,所以深受农家人的喜爱。“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父亲对这个理认得很死,他常说:“不上足底肥,小麦就像小娃子没有奶吃,营养不足,长不出个子,收不到饱籽,就白逛一季。”为了沤制农家肥,父亲要去割很多蒿草,一条扁担,两条大拇指粗的麻绳,一张镰刀是他的工具,天不亮他就出发了。初秋的清晨,经常会有一层薄薄的雾纱,或高或低缠绕在乡间小道上,父亲大步流星地行走,有时身上会披挂起缕缕轻纱,有时走路形成的风,会将雾纱吹得很远很远。这个季节的沟边、滩涂、岸头、山脚会长出很多蒿草,它们充分吸取了夏季雨水和阳光的营养,无忧无虑地肆意疯长,有的都能没过人的大腿。

父亲在几天里,割来十几担蒿草,足足有上千斤,再把五月打罢麦子留下的麦秸秆担来,把它们均匀地搅拌在一起,然后摊在乡间小道上,上面覆盖一层不薄不厚的黄土,任行人、牛羊、车马踩踏碾压。秋闲时节,一般会出现秋雨绵绵的“秋滴啦”的天气,父亲会抓住这样的天气,将摊在路上的蒿草联起码好,乘着雨水和高温让蒿草麦秸发酵腐烂。为了加快发酵腐烂的速度和沤制出“黑烂臭”的农家肥,父亲还要从家里茅厕里挑上几担大粪,灌在码好的蒿草堆里。经过十多天的闷、捂、发酵,这一堆蒿草麦秸基本上腐烂了,父亲还要把它翻倒一边,做最后的处理,以便使蒿草、麦秸秆、黄土掺搅均匀,充分腐烂。清晨,父亲扛着抓钩、铁锨,踏着露珠,披挂轻雾,来到粪堆边,他把一口唾沫轻轻吐在左手手心,双手合对轻轻搓揉一下,然后紧紧握住抓钩把,高高举起,猛劲落下,抓钩在天地间形成一道弧线,迅速扑向粪堆,一钩下去,将粪堆扒下一个大壑口,蒿草麦秸腐烂形成的热气,迅速从壑口处冒出,一股农家肥腐烂特有的味道,弥漫在乡间小路上。父亲不停地挥舞着铁抓钩,欲将天边的白云扯下来,揉碎搅拌在这农家肥里,让它化作春风秋雨,风调雨顺地滋养心爱的庄稼。一晌工夫,父亲将足有五方多的粪堆翻倒了一遍,最后再次码好,规整得四四方方,有角有棱,像刀切的豆腐一样整齐。

男人们在忙着沤制农家肥的同时,女人们也没有闲着,她们在忙着纳鞋底。

村口老槐树下是女人们纳鞋底的好场所。这棵槐树树冠有半个打麦场大,枝头密密麻麻,叶子遮天蔽日,投下的阴凉有半亩多。邻居大娘、婶子、大嫂聚集在树下,一边纳着鞋底,一边说着笑话,像一群喜鹊一样,叽叽喳喳聚在一起。母亲从小离娘早,在七八岁时就学会了纳鞋底,所以技术很高,纳得又快又好,总是赢来许多赞扬声。母亲拿来一只新鞋底,纳前先固定了几个针脚,然后纳周围一圈,再纳中间一行,接下来从中间向两边纳。只见母亲右手握着针锤,垂直用力扎进鞋底,再把针线也垂直穿进去,将线拉直,然后把麻绳在针锤根儿绕两圈,用力扽紧,每次拉线的力度均匀,针脚就像受阅的士兵排队一样整齐。这样纳的鞋底格外结实,麻绳劲道,褙子瓷实,针脚又密又整齐,纳好的鞋底,用手握不弯。穿着母亲做的手工布鞋,脚上透气不出汗,站得稳,不硌脚,走起路来非常舒坦。

五奶奶做活粗糙,纳的鞋底针脚又稀又乱,不耐穿,为此,五爷爷经常吵她:“男人街上走,带着老婆的手,你做这样的针线活也不怕别人笑话你?”五奶奶反说道:“谁笑话让谁给你做,穿坏了还是我来做吧,我不怕她们笑话!”五爷爷拿她没有办法。三婶子喜欢说笑话,一说笑话就“咯咯”大笑,忘了手里的活。有一次三婶子说了一个笑话:从前,一个财主家的傻孩子娶了一个傻媳妇,过年包扁食时,这个傻媳妇说:“今年我在咱家包扁食吧,明年就不知道在谁家了。”她的婆婆说:“过了年你生个小孩就好了,就拴住你的心了。”傻媳妇听后哭着说:“我可不敢生小孩了,去年我在俺娘家生了一个小孩,俺爹差点打死俺。”三婶子说完,槐树底下纳鞋底的女人们“咯咯”地笑成了一片,这笑声把树头上的野麻雀都震飞了。

(0)

相关推荐

  • 【美音&美文】《母亲做的棉鞋》(散文)——马腾驰

    请点击上面蓝字"文艺雅苑"免费订阅! 作者 | 马腾驰    朗诵 | 孟婷    编辑 | 梦琳 编者按:我是梦琳,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马腾驰老师的散文,<母亲做的棉鞋> ...

  • 来自李晓东先生的《日涉居笔记》之廿四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 【散文·赏读】永恒的母亲‖王爱民

    永恒的母亲 文/王爱民 有母亲在,我们就永远不老,永远是一个孩子! 母亲是由本村王大爷介绍给父亲的. 相亲那天只看了父亲这个人,想看看家,媒人托词没有让看.后来才了解到,父亲家是三间草房,躺在炕上,从 ...

  • 鞋子里的温情故事

    时至深秋,天气凉意渐浓,初冬的脚步正蹒跚地走来.妻子早就翻箱倒柜,陆续收拾出天冷准备穿的旧鞋子进行洗刷.晾晒,有买的布鞋.皮鞋.棉拖鞋,望着一大堆五颜六色的鞋子,我记忆的潮水冲破闸门,涨满了脑海的沙滩 ...

  • (散文百家)张春霞/母亲的柔情

    散文百家 适合一句话标题 张春霞(安徽亳州) 母亲只上过小学二年级,没什么文化,却相夫教子,谦和.孝顺. 母亲今年六十九岁了,个子不高,微胖.四十年代的农村人,脑海里还都是旧社会的观念,丈夫就是天,只 ...

  • 母亲的粥饭,父亲的茶

    母亲的粥饭,父亲的茶 他们用爱心养育我们的身体,用智慧启迪我们的思想,用美德陶冶我们的品格,用真情温暖我们的心灵.我们想念他们的一粥一饭,想念他们慈祥的面孔,想念他们关切的眼神,想念他们叮嘱的话语. ...

  • 【散文】桑明庆/清风明月故园夜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平台所刊发作品,同步在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四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桑明庆 小暑后的一天晚饭后,陪着94岁的母亲看电视,没有看 ...

  • 桑明庆 | 接站

    总第1375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五一前一天,一个朋友打电话,让我晚上帮忙开车到高铁站,接他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回家.这让我很是高兴,说明朋友把我当做亲弟兄对待.朋友就应该这样,有困难就要相互帮 ...

  • 桑明庆 | 土地的名字

    总第1345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在我们乡下,每一块土地都有一个名字,就像家里的每一个子孙一样,不论高低.胖瘦.俊丑,都有一个与之相伴一生的名字. 土地的名字,是先人们留给土地的子孙,它们和 ...

  • 桑明庆 | 人间烟火客

    总第1417期 图|网咯 版权©️归原作者 我居住的小区不到200米就是一个菜市场,每天新鲜的蔬菜瓜果,迈步就能买到,非常方便. 天不亮时,市场就在嘈杂声的催促下,活动了起来了.操着不同口音的商户,一 ...

  • 桑明庆 | 飘香的黎明

    总第1308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鸡叫五遍后,六疙瘩再也躺不住了,穿衣洗漱完毕,扛起那把心爱的铁锄头走向了田野. 深秋时节的黎明,村里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谷子.玉米的芳香,就连小巷深处密密麻 ...

  • 桑明庆 | 翰墨飘香卧龙岗

    总第1447期 图|张金科 版权©️归原作者 应朋友金科的邀请,我与建明,金书,昌奇等一行四人,于立秋前的一个星期六,前往伦掌镇文化站,参观"伦掌镇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书画展". 伦掌 ...

  • 桑明庆 | 一碗羊汤唇齿香

    总第1291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最近,我居住的楼下新开了一家羊汤馆,生意不错,每天早起顾客很多,从大厅排队都排到了街上,还拐着弯.大有一碗难求的势头. 在北方我们这个小城市,喜欢喝羊汤的市 ...

  • 桑明庆 | 那时他们正年轻

    总第1269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将近50年前,一群年轻的男女青年,聚集在太行山上,用几乎接近原始的工具,逢山开路,遇沟架桥,硬是在坚硬的大山上戳透了上百个窟窿,架起了上千座桥梁,修成了一座 ...

  • 秋闲时节-郑州日报数字报

    ♣ 桑明庆 "立了秋,挂锄钩."立秋后农活相对清闲,庄稼基本上长齐,只等着成熟收割.坡上和沟底里的谷子,抽出青涩的长长的穗子,弯着腰,在初秋里随风摇曳.梯田里玉米吐着胡须,孕育着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