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方秘方(二)
清代名医(著)方(二)
汪昂方
虚 证
一、斑龙丸
[组成]鹿角胶、鹿角霜、菟丝子、柏子仁、熟地黄各等分。
[用法]为末,酒化胶为丸。
[功效]补阳。
[主治]虚损,理百病,驻颜益寿。
[来源]《医方集解》
二、百合固金汤
[组成]生地黄6克、熟地黄9克、麦冬5克、百合、芍药(炒)、当归、贝母、生甘草各3克、元参、桔梗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清热,润肺化痰。
[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症见咽喉燥痛,咳喘气喘,痰中带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来源]《医方集解.补养之剂》
三、黑地黄丸
[组成]苍术、熟地黄500克、五味方250克、干姜(春冬)30克(秋)21克(夏)15克。
[用法]枣肉丸,米饮或洒下。
[功效]健脾补肾。
[主治]脾肾不足,房室虚损,形瘦无力,面色青黄。不治血虚久痔。
[来源]《医方集解》
四、参乳丸
[组成]人参末、人乳粉(顿乳取粉法:取无病少妇人乳,用银瓢或锡瓢倾乳少许,浮滚水上顿,再浮冷水上立干,刮取粉用,如摊粉皮法)等分。
[用法]蜜丸。每服6-9克。
[功效]大补气血。
[主治]气血不足。
[来源]《医方集解》
五、十四味建中汤
[组成]黄芪(蜜炙)、人参、白术(土炒)、茯苓、甘草(蜜炙)、半夏(姜制)、当归(酒洗)、熟地、川芎、麦冬、肉苁蓉、附子、肉桂、白芍(酒炒)各等分。
[用法]加姜枣煎服。
[功效]益气养血。
[主治]气血不足,虚损劳瘠,短气嗜卧,欲成劳瘵,乃阴证发斑,寒甚脉微。
[来源]《医方集解》
内伤发热
一、人参清肌散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半夏曲、当归、赤芍药、柴胡、干葛。
[用法]加姜枣煎服。
[功效]益气养阴,清虚热。
[主治]午前潮热,气虚无汗。
[来源]《医方集解》
二、清骨散
[组成]银柴胡1.5克、胡黄连、秦艽、鳖甲(童便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3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为散,每服9克。
[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骨蒸劳热。
[来源]《医方集解》
遗 精
一、金锁固精丸
[组成]沙苑蒺藜(炒)、芡实(蒸)莲须各60克、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1日1液,煅粉)各30克。
[用法]为细末,莲肉煮粉糊丸,每服9克,空腹时淡盐汤下。
[功效]固肾涩精。
[主治]肾虚不固。症见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痠软,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
[来源]《医方集解》
二、龟鹿二仙膏
[组成]鹿角5000克、龟板2500克、枸杞1000克、人参500克。
[用法]先将鹿角、龟板锯截刮净,水浸,桑火熬炼成胶,再将人参,枸杞熬膏和入。每晨酒服9克。
[功效]补肾填精止遗。
[主治]瘦弱少气,梦遗泄精,目视不明,精极之证。
[来源]《医方集解》
三、茯菟丹
[组成]菟丝子300克、五味子240克、石莲肉、白茯苓各90克、山药180克。
[用法]将莬丝用酒浸,浸过余酒煮山药糊为丸。漏精盐汤下,赤浊灯芯汤下,白浊茯苓汤下,消渴米饮下。
[功效]滋肾益精,健脾泄浊。
[主治]遗精白浊及强白消渴。
[来源]《医方集解》
痹 证
一、扶桑丸
[组成]嫩桑叶(当蒂洗净暴干为末)500克、巨胜子(即黑芝麻淘净)120克、白蜜500克。
[用法]将芝麻擂碎熬浓汁,和蜜炼至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每服3克。
[功效]除风湿,起羸尪,驻容颜,乌髭发,却病延年。
[主治]肾虚,全身骨节风湿痹痛。
[来源]《医方集解》
二、上中下通用痛风丸
[组成]黄柏(酒炒)、苍术(泔洗)、南星(姜制)各60克、神曲(炒)、防己(下行)、白芷各30克、羌活、威灵仙(酒拌上下行)、桂枝(横行)各9克、红花6克。
[用法]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3克。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主治]痛风有寒、有湿、有热、有痰、有血之不同,此为通治。
[来源]《医方集解》
疟 疾
一、三解汤
[组成]柴胡、麻黄(去节)、泽泻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主治]时行疟。
[来源]《医方集解》
二、桂枝羌活汤
[组成]桂枝、羌活、防风、甘草等分。
[用法]每服15克,迎其发而服之。
[功效]疏风解表截疟。
[主治]疟疾。
[来源]《医方集解》
疝 气
一、吴茱萸加附子汤
[组成]吴茱萸9克(汤洗)、人参9克、生姜18克(切)、大枣4枚、附子9枚(炮)。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阳暖肝,祛寒止痛。
[主治]寒疝,腰痛,牵引睾丸,脉沉迟等。
[来源]《医方集解》
二、禹功散
[组成]黑牵牛120克、茴香30克。
[用法]为末,每3克,姜汤调下。
[主治]寒湿水疝,阴囊肿胀,大小便不利。
[来源]《医方集解》
眼 疾
一、加减驻景丸
[组成]枸杞子、五味子、车前子、楮实、川椒(炒)各30克、熟地黄、当归各150克、菟丝子(酒浸)240克。
[用法]蜜丸洒下。
[功效]补肝肾。
[主治]肝肾气虚,两目昏暗。
[来源]《医方集解》
二、益气聪明汤
[组成]黄芪、人参各15克、葛根、蔓荆子各9克、白芍、黄柏各6克、升麻4.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每12克,临卧服,五更再服。
[功效]益气升清明目。
[主治]内障目昏,耳鸣耳聋。
[来源]《医方集解》
三、拨云退翳丸
[组成]当归15克、川芎、地骨皮、白蒺藜、密蒙花、甘菊花、羌活、荆芥、木贼各30克、天花粉、蔓荆子、薄荷、枳实、甘草(炙)各15克、川椒22.5克、黄连、蛇蜕9克。
[用法]蜜丸,每30克做10丸,每服1丸,日3次。翳者米泔下,睛暗当归汤下,内障木香汤下。
[功效]养血活血,祛风清热,明目消障。
[主治]风热障翳,睛暗,内障。
[来源]《医方集解》
四、点眼方
[组成]黄莲、人乳。
[用法]浸点或煎点或加朴硝。
[功效]清热润燥明目。
[主治]目中百病(属阳证者)。
[来源]《医方集解》
其它
一、龙胆泻肝场
[组成]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甘草(生用)。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泻肝胆实火,清利三焦湿热。
[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之胁痛、头痛、口苦目赤、耳聋耳肿等。
(2)肝经湿热下注之小便淋浊、阴痒阴肿、妇女带下等。
[来源]《医方集解.泻火之剂》
二、银翘败毒散
[组成]银花、连翘、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炒)、甘草。
[用法]为粗末,每服6克,加生姜、薄荷,水煎服。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疮痈初起,而有表证者。
[来源]《医方集解》
三、神术散
[组成]苍术(制)、防风各60克、甘草30克(炙)。
[用法]加生姜、葱白煎服。
[功效]疏风胜湿。
[主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而无汗者,亦治刚痉。
[来源]《医方集解》
四、雄槟丸
[组成]雄黄、槟榔、白矾等分。
[用法]饭丸,食远服。
[主治]腹痛,胃痛,干痛,虫痛。
[来源]《医方集解》
五、人参樗皮散
[组成]人参、樗根白皮(东引者去粗皮醋炙)各等分。
[用法]为末,米饭或酒调下。
[主治]脏毒挟热下血,久痢脓血不止。
[来源]《医方集解》
六、芦根汤
[组成]芦根30克、竹茹30克、生姜60克、粳米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和胃降逆。
[主治]伤寒病后呕哕不下食。
[来源]《医方集解》
七、金银花酒
[组成]金银花(干者亦可,不及生者力速)150克、甘草30克。
[用法]水500毫升,煎250毫升,再入酒250毫升略煎。分3服,1日1夜服尽。重者日2剂,服至大小便通利,则药力到。外以生者捣烂,酒调敷毒4周。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一切痈疽恶疮,不问发在何处,或肺痈、肠痈,初起便服奇效。
[来源]《医方集解》
八、辰砂散
[组成]辰砂30克、乳香、枣仁各15克(炒)。
[用法]温酒调下,恣饮沉醉,听睡一二日勿动。万一惊寐不可复治。
[主治]风痰诸痫,癫狂心疾。
[来源]《医方集解》
九、咳血方
[组成]青黛、栝蒌仁、滴石、山栀(炒黑)、诃子肉。
[用法]等分为末,蜜丸,噙化。
[主治]咳嗽痰血。
[来源]《医方集解》
十、清咽太平丸
[组成]薄荷30克、川芎、防风、犀角、柿霜、甘草各60克、桔梗90克。
[用法]蜜丸。
[功效]疏风清热利咽。
[主治]膈上有火,早间咯血,两颊常赤,咽喉不清。
[来源]《医方集解》
十一、乌梅擦牙关方
[组成]乌梅。
[用法]揩擦牙龈,涎出即开。
[功效]开窍。
[主治]中风口禁不开。
[来源]《医方集解》
十二、清震汤
[组成]升麻、苍术各15克、荷叶1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风清热。
[主治]雷头风,头面疙瘩肿痛,增寒壮热,状如伤寒。
[来源]《医方集解》
十三、姜茶饮
[组成]生姜、陈细茶各9克。
[用法]浓煎,或微炒煎服。
[功效]温中祛寒。
[主治]赤白痢及寒热疟。
[来源]《医方集解》
十四、羊肉汤
[组成]当归、白芍、牡蛎(煅)30克、龙骨(煅)15克、生姜60克、附子(炮)60克、桂枝22.5克。
[用法]每服30克,羊肉120克,加葱白煮服。
[功效]养血,温中散寒。
[主治]伤寒汗下太过,亡阳失血,恶人踡卧,时战如疟,及产脱血虚。
[来源]《医方集解》
行之医话昨日回顾:
老石更中医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