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冰刃双屏游戏本评测:开启崭新的移动游戏体验
ROG的冰刃系列笔记本以独到的键盘下置和特有的自垫高增大出风量等设计在玩家群体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不错的口碑。不少玩家可能会觉得冰刃系列C面上方那块空出来给风扇进风用的网罩是不是太浪费“占地面积”了,把这块地方利用起来,做一块第二屏幕上去会不会是更好的创新方案。那么针对这种想法,ROG在四月份的时候就已经预告了在今年的冰刃家族中会有一款双屏产品,也就是我们今天文章的主角——冰刃双屏。
在笔记本上面做两块屏幕这件事情并不新鲜,十年前就已经有厂商在尝试了。但双屏笔记本至今仍然还是市场上非常少见的一种产品类型,原因不外乎是消费者接受程度不高、双屏体验鸡肋等等。但华硕在这两年里开始发力做双屏形态的笔记本了,前有面向创作、商务人士的灵耀X2 Pro和灵耀X2 Duo,现在又有主要面向玩家的ROG冰刃双屏。
那么这款主要面向玩家群体的冰刃双屏会带来更为成熟好用的双屏体验吗?不要急,我们马上来说道说道。
外观及扩展
从外观来看,冰刃双屏较今年的冰刃4家族系列改变还是有点大的,机身通体不再是黑色,而是采用了银灰色的金属材质。A面在灯光下会偏向于银色,表面工艺也不再是原本的金属拉丝,而是换成了磨砂。不过A面上的斜向分割线仍然被保留了下来,被戏称为“败家之眼”的Logo仍然位于右方,并不具备发光能力。
就我个人来说,我更喜欢冰刃双屏的外壳表面材质,磨砂金属并不容易留下指纹,表面保养和清洁都比更为光滑的拉丝工艺来的方便很多。另外,从这张图上你就可以看到,这款冰刃双屏的机身后部不再是可开启的AAS风洞结构,而是换成了两个出风口和三个扩展接口的固定结构。
B面就跟冰刃4系列一模一样了,同样是一块1080p分辨率、300Hz刷新率的屏幕,对角线长度为15.6寸。官方标称它有100% sRGB色域,最快3ms的响应时间。边框也同样是三边窄一边宽,和ROG的其他机型一样,没有设计内置的前置摄像头,不过标配一个外置的1080p60的外置USB摄像头。
再往下,看到C面,这就是冰刃双屏与传统冰刃家族产品差别最大的地方了。
可以看到C面上方并不再是网罩,而是换成了一块非常宽的屏幕。在灵耀X2 Pro等机型上面我们已经见到过这样子的第二屏幕了,但冰刃双屏在这里的设计又有所不同。从图上你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屏幕不再是固定在C面上,而是与C面有一定的夹角,也就是它的顶部被抬起来了。
从侧面来看会更加明了它的设计,可以看到在第二屏幕的上端有一根与机身转轴联动的支撑杆,在掀开笔记本上盖的时候,第二屏幕会自动地抬起,与C面呈一个约莫有13°的夹角。
实际上,在之前的双屏机型上,我个人最不爽的就是第二屏幕没有抬起,视线在两块屏幕间切换时要经过一段很长的距离。而有了这个13°的夹角之后,看第二屏幕的时候就舒服多了。这块分辨率为3840x1100的显示屏拥有非常细腻的显示效果,色彩表现也并不差,当然,它还支持触摸操作。
这个13°的夹角之下还暗藏玄机,虽然没有大面积的网罩,但冰刃双屏为了提高整机的散热效果,仍然在风扇的上方设计了通风口,通过它们,两枚涡轮风扇可以从屏幕下方吸入冷空气。
再来看到D面,这也是与冰刃4系列区别很大的地方,ROG在底部设计了多个垫脚,机身后部的两枚最为硕大,可以将机身顶起不少的距离,这也有利于D面的空气流动,可以看到风扇上方有开孔,也就是说,冰刃双屏采用的是CD两面进风的形式,以弥补第二屏幕对上部进气产生的不利影响。
回头来看C面下方的键盘,因为C面上部被第二屏幕所占据,所以就没有音量滚轮的位置了,自然取消掉了。而右侧的快捷键和触摸板也有一定的修改,比较明显的就是触摸板/小数字键盘的切换按钮从实体变成了触摸式,占掉了触摸板的左上角,而让出来的一个按键位置则是给了被第二屏幕抢掉位置的电源按钮。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误触,触摸式的触摸板/小数字键盘的切换需要长按才能够触发,这点是比较贴心的。
整个键盘仍然支持设置单个按键的背光,支持AURA灯光等等ROG家族的RGB设定。
最后说说扩展接口,由于后部的AAS风洞出风口被取消了,得以在机身后部放置扩展接口。左侧的音频接口重回分离式,右侧具有两个USB 3.2 Gen 1 Type-A接口,外加一个支持Thunderbolt 3的USB-C接口,支持USB PD反向充电和DisplayPort替代模式,后部有HDMI 2.0b和RJ-45网口外加一个USB接口,有线网口的速率为2.5Gbps。
屏幕素质测试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要对笔记本的屏幕进行素质测试,这次因为有两块屏幕,所以我们给出了两组测试数据。
sRGB
DCI-P3
Adobe RGB
首先是主屏的素质,主屏是一块300Hz刷新率的1080p屏幕,对角线长度为15.6寸,其具备Pantone色彩认证,从测试数据来看,在校准前的平均ΔE仅为2.27,在没有校准情况下也有非常好的色彩准度。色域覆盖情况的话,测得99.64%的sRGB色域覆盖,与标称的100% sRGB色域相符。
sRGB
DCI-P3
Adobe RGB
副屏的分辨率为3840x1100,面板来自于京东方。测试得到它的sRGB色域覆盖有96.63%,色彩准度也尚可,对普通日用来说完全没有问题。
双屏体验
冰刃双屏最为独特的地方就是它的那块第二屏幕,那么通过这块屏幕我们可以找到多少玩法呢?首先还是从这台游戏本在绝大多数时间内会干的事情——打游戏说起吧。
游戏好助手
目前能够直接利用第二屏幕显示内容的游戏并不多,冰刃双屏的官方合作游戏——《逆水寒》算一个,根据宣传的情况来看,《逆水寒》很好地利用上了冰刃双屏的第二块屏幕,不过很可惜,我们并没有从目前的正式版游戏中找到利用第二屏幕的选项。关于这款游戏的效果,大家看看官方提供的效果照片吧。
图片来自于逆水寒官方微信号
不过呢,通过利用第三方工具,比如Overwolf,在很多游戏里面我们都可以利用到这块双屏,比如这里我们可以在《英雄联盟》中,通过Overwolf平台提供的插件,在第二屏幕上显示英雄的出装、加点推荐。
目前在Overwolf中,对不少游戏提供有三方插件支持,大多数都是联机竞技类的游戏,像MOBA类的《英雄联盟》和《Dota 2》,FPS类的《彩虹六号:围攻》、《Apex Legends》,甚至卡牌类的《炉石传说》也有支持,应该说覆盖面还是比较广的。
Overwolf目前支持的游戏列表(不全)
另外必须要指出的是,Overwolf中的插件虽多,但支持第二屏幕的却只有寥寥几个,而原生支持双屏的游戏……真的是屈指可数。
当然,我们也不能就忽视掉不玩竞技类游戏的玩家, 很多朋友可能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开着游戏然后时不时切出去看下QQ群水一水,那么冰刃双屏就能很好的满足你这方面的需求,把QQ群的窗口拉到第二屏幕中去,通过触摸即可在不同的群之间进行切换,在游戏的同时不落下水群。
而下方的4K屏幕足以放入两个窗口,左边开着聊天窗口的时候,右边还可以开一个音乐播放器或者网页窗口,把多任务发挥到极致。
创作好工具
人们用双屏,一个需求点就是双屏能够提供更多的显示内容,减少切换窗口的次数,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那么在常见的创作类程序中,将部分窗格置入第二屏幕,通过直接通过触摸的方式来控制,效率是不是就高了呢?
比如说,在Adobe Premiere Pro中,我们可以把时间轴窗口置入第二屏幕,此时直接触摸即可对时间轴进行定位等操作,双指缩放这些手势也是被支持的。这时候的第二屏幕就有点像是一块大号的Touch Bar。
高效多任务
在日常的办公环境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进行多任务处理的场景,比方说我们写新闻等内容的时候,一般都会将新闻稿置于左侧,文字编辑器置于右边。不过一旦开启了很多窗口,寻找到自己想要的窗口就会成为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有了双屏,多任务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ROG官方还提供一套方便用户利用双屏功能的软件,它会常驻在系统中,在第二屏幕上顶置显示为一个小按钮。
双屏工具的常驻按钮
点开之后就会出现一个快捷菜单,首屏是应用的快捷启动器,用户可以把自己想要的应用拖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个应用启动器启用的应用会直接出现在第二屏幕上。
左侧栏的第一个按钮是第二屏幕的亮度调节,第二个按钮是任务群组功能,第三个是交换上下屏幕的程序,第四个是最近出现在第二屏幕上的应用列表,最后一个快捷按钮是锁定键盘。
快捷菜单中还内建了许多实用的功能,比如下面这个任务群组。
用户可以自定义想要的多任务窗口布局形态,完成之后以后一键即可同时启动多个应用并自动排列成定义好的窗口布局,比如下面就是一个实例:
在主屏幕上用编辑器撰写文章的时候,可以在第二屏幕上放置一些用于参考的网页或资料什么的。
其他的各种玩法和双屏的一些设置内容
说完正经的,我们再来看看这套双屏系统的其他一些玩法。
图上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Sam同学看上去是很正经地在码字,不过请各位注意下方的第二屏幕,emmm……原来Sam同学在第二屏幕上面偷偷地在看视频,好一个上班摸鱼。第二屏幕因为有超宽的比例,其实很适合用来放电影等以宽比例拍摄的视频。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下部屏幕的分辨率默认为3840x1100,所以在配合1920像素宽度的主屏时,会有一些小小的不便,具体表现就是光标从上部屏幕的最左侧移到下部屏幕时,会出现在中间。
当然,用户可以手动把第二屏幕的分辨率降到1920x550,这样就可以与主屏幕保持同样的宽度了,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显示精度会差一些。
由于第二屏幕会被预装的软件所接管,所以要更换壁纸也需要通过它的设置来进行,总之,要用好冰刃双屏,预装的辅助软件是非常有用的。
性能测试
看完双屏的玩法,我们还是来点比较硬的东西——跑分。我们手上的这台冰刃双屏使用的是Core i9-10980HK的处理器加上RTX 2080 SUPER Max-Q的组合,这套硬件放在笔记本平台上面已经可以说是目前的顶配。那么,这套顶级的硬件在一台厚度仅2cm出头的较为轻薄的游戏本上能够释放出什么样的性能呢?来看下面的常规测试:
顶级处理器
Core i9-10980HK是这代酷睿移动处理器中的顶级型号,默频2.4GHz,最高单核睿频可以去到5.3GHz,在冰刃双屏上面ROG为这颗CPU设定了非常激进的功率限制,PL2高达150W,而PL1也要去到90W。
这会让这颗处理器有很强的峰值性能,长时性能也不会弱。首先呈现的是Core i9-10980HK这颗移动端顶级处理器的性能表现情况:
从各项单线程得分可以看到,同架构下更高的主频带来的是单线程上面的绝对领先,10%~15%的优势在很多吃主频的游戏中也会提供很大的帮助,多线程方面因为多了2个核心和4个线程所以是全方位领先于i7-9750H的。顺带一提,在冷机情况下它的Cinebench R20跑分可以去到4200。另外要提的是,因为受到机身尺寸和风道等因素的限制,这颗处理器的性能表现并不比冰刃4 Plus上的i7-10875H要好看,想要完整发挥这颗处理器的潜力还是需要更为强力的模具。
内存与缓存测试
冰刃双屏默认配置了双通道的DDR4-3200内存,由于处理器是Core i9-10980HK这颗解锁版处理器,在不进行任何额外设置的情况下,内存即跑在DDR4-3200上,从带宽和延迟情况来看,属于正常的双通道DDR4-3200 CL22的表现,下面也会提到在这个频率下,不同显示输出对性能影响的幅度较小。
RTX 2080 SUPER Max-Q
显卡方面这台冰刃双屏使用了NVIDIA于前几个月中发布的RTX 2080 SUPER Max-Q显卡,其TGP设定在90W。冰刃双屏同样搭载了ROG自家的ROG Boost技术,在增强模式下面,GPU核心频率默认有100MHz的超频,显存频率有120MHz的提升。
从GPU-Z的识别信息中可以看到,这块显卡工作在PCIe 3.0 x8模式下。
从3DMark的测试成绩可以看出,两种模式的得分非常相近,这也就是说,在内存频率上到DDR4-3200之后,核显输出对性能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所以不管选择哪种模式,用户最终得到的图形性能都是相近的,不过如果你要G-SYNC的话,就还是需要切换到独显直出。
Dynamic Boost测试
Dynamic Boost是NVIDIA在新一代Max-Q显卡上面引入的特性,简单来说就是显卡在CPU非满载的情况下,其功率限制将会有所提升,充分利用整套散热系统。
不同于之前测试冰刃4 Plus时使用的《最终幻想15 Benchmark》,这里我们使用了负载更高的《刺客信条:奥德赛》的Benchmark。在这次的测试中,两者的帧数差距并不大,但从功耗曲线上仍然能够看出Dynamic Boost起了很大的作用,至少给GPU多匀出了10~15W的功率。
整机性能测试
整机性能测试分为PCMark基准测试、游戏测试和创作性能测试多个部分,首先来看PCMark基准测试。
PCMark 10
PCMark的基准测试显示出独显输出的优越性,因为调用的GPU不同,在数位内容创作一项中独显直出模式有巨大的优势,因此拉高了总分。
游戏测试
对于这台顶配的笔记本,像《英雄联盟》、《守望先锋》这样对配置要求比较一般的游戏肯定是不在话下的,我们这里挑选了对配置需求更高的一些联机网游和3A大作对笔记本性能进行测试。
我们使用了此前笔记本测试中常用的几款游戏进行Benchmark,在高画质预设下可于较新的3A游戏中跑出比较可观的帧数,而在RTX预设下,《地铁:离去》的Benchmark显示它平均能够达成57fps,如果配合DLSS,流畅光追游戏并不是难题。
创作性能测试
第二块屏幕对创作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所以我们这里也对这台冰刃双屏在视频创作中的表现进行了测试。
测试使用Adobe Premiere Pro 14.2版本,这个版本新增了对NVENC和AMF的支持,能够调用GPU的硬件编码电路加速视频编码。我们使用了实际的视频工程进行回放和导出测试,素材和序列均为4K25p规格,可以看到在100%回放测试中,冰刃双屏能够提供满帧的流畅体验,而在导出测试中,显卡的NVENC模块也能够提供相当明显的加速效果,所得片段与纯CPU导出片段的画质差异微乎其微,冰刃双屏的性能无疑能够很好撑起视频类的创作应用。
存储性能测试
冰刃双屏提供了两个M.2 SSD盘位,我们手上的这台预装了两条1TB容量的三星PM981a,并且预组了一套RAID 0阵列。不过由于两条SSD连接的仍然是PCH,所以持续读写性能仍然受DMI总线的限制,不过随机性能确实会强悍非常多。
CrystalDiskMark
AS SSD Benchmark
散热测试
拆解
首先来看看这台冰刃双屏的拆解。冰刃双屏的主板是正装的,D壳非常好拆,将所有可见的螺丝卸下即可掀起D壳。
机型的扩展性方面,主板上有两个M.2接口,我们手上这台已经插满了,基础版的话是空了一个口子出来的。另外SO-DIMM插槽也只有一个,另外16GB的内存是板载形态的。扩展能力尚可,比17寸的冰刃4 Plus要好一些。
再来看到散热模组,可以看到冰刃双屏使用的散热模组和之前见过的冰刃4 Plus稍有不同,主要区别点是供电区域和显存区域的热管,CPU和GPU的热管配置并没有变化。另外不同的是出风口,上面设置有两块大鳍片,左右两侧也有开口。
需要提到的是,因为ROG在全系新机型上均使用了液态金属作为CPU Die和散热模组间的填料,因此能够更快地将CPU的热量导出,但我们在没有特殊工具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对其进行拆解的。
单烤
这颗CPU的PL2标定去到了150W,不过实际测试中,它很难上到如此高的功率值,一般顶峰只有135W左右,而且很快就会因为撞到温度墙而开始缓降,在100秒左右的时候CPU功率会被强制拉到PL1的水平,此时的CPU温度也有所降低。单烤时90W的水平也是相当高了,其中液态金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ROG在BIOS中提供了CPU电压偏移值选项,在修改之后,CPU的功率最高可以上到140W之高。
双烤
增强模式
从双烤图线来看,冰刃双屏的长时间散热能力为45W+90W,是目前15.6寸游戏本中的主流水平。双烤时整机风扇噪音最大约为49.1 dBA,控制的不错。
在双烤时对其进行热成像摄影,可能是因为第二屏幕的关系,键盘上部受核心元器件发热影响较大,左边常用的QWER和WASD键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在与双烤场景相近的实际游戏场景中,会感觉发热略为明显。
风扇转速拉至100%
增强模式下,风扇转速仍然是从较低转速缓慢上升的,对极限性能释放可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加入了手动把风扇转速拉至100%的测试。
在风扇转速预先拉至100%的情况下,CPU的极限性能释放情况比增强模式下要稍好一些,另外,在CPU功率下降到45W之后,风扇转速仍然维持在100%,这也让CPU的温度相较要更低一些。
续航
这么炫的一台装逼神器,相信想要购买它的各位都有拿它出门跟朋友晒一晒的想法,那么这种时候续航就很重要了。冰刃双屏使用了一块容量达90Wh的大容量电池,但它要应付的,是两块屏幕和顶配级别的硬件。
在PCMark的移动办公续航测试中,它的续航时间并不长,两块屏幕的耗电量还是不容小觑的。
质保
ROG为冰刃系列提供了时长为3年的全球联保,另外还提供一年内不限次数的意外险。
总结:很装逼也很实用
在笔记本上面做第二块屏幕并不是很新鲜的事情了,不过对于游戏本来说,还是有一定开创性的。冰刃双屏上那巧妙的13°撑起设计,在辅助整机散热的同时,也能让用户得到更为舒适的视角,可以说是目前双屏笔记本中用着最舒服的。
冰刃双屏是一台非常装逼的笔记本,带出去,它的吸睛程度不下于其他高颜值笔记本,而它也绝非花瓶。主屏挂游戏的时候,下面的副屏可以用来放其他窗口,开网页也好,开群聊也好,直接省去了反复切屏的麻烦。如果想要玩玩直播,那在副屏上面直接开个OBS和直播间进行监控,也方便无比。创作的时候,副屏直接就变成了一个大型Touch Bar,生产力upup。
当然,也不是说这台笔记本上不存在什么妥协的地方,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机身厚度和重量都相对增加了一些。而散热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虽然整套系统仍然能够维持45W+90W的散热能力,但键盘区域的发热还是比较明显的,对于一款键盘下置的机型来说是偏高了很多的。
最后,还是得说说售价问题。受散热空间的限制,我们手上的这款顶配版冰刃双屏并不能发挥出其硬件的全部实力,实际上,ROG也推出了Core i7-10875H的版本,要便宜很多,提供的性能水平是基本相似的。如果是心水冰刃双屏,而并不执着追求顶配的话,那个版本更适合你。当然,如果你是冰刃双屏的终极目标用户——不差钱的——那肯定也能够接受顶配的价格。当然,在这里我还是希望ROG能够更为亲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