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新尝试:一个从小不爱说话的人努力成为讲师

最近,我成为P.E.T.父母效能训练的准讲师啦!

与P.E.T.结缘

家里有孩子的人,多多少少会见过或听说过《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这本书从1970年出版到现在依旧畅销不衰。作为一个热爱阅读育儿书籍的新手妈妈,我当然也早早开始阅读这本书。

在阅读这本书的那段时间里,我发现自己这么多年来和家人沟通时存在很大的问题,习惯迁怒、冷嘲热讽、争吵,缺乏耐心。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有些担忧,一方面是害怕和家人的关系恶化,另一方面是担心这种沟通方式代入到孩子身上。

在我第二遍读这本书时,发现书的封底写着这门课程竟然还可以线下学习,于是我就果断加了书上的微信咨询报名了工作坊。

工作坊的课程长达24小时,在课程进行的第一天,我就认定这是我期待的那种育儿方式,所以工作坊还没结束我就果断地报了讲师班的课程,期待更深入地学习这门课程。

自己看书和线下课感受是不同的,阅读时我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书的内容,很多我阅读时以为已经熟悉的知识,线下课程实践时发现自己并不能做到。

为什么选择P.E.T.

选择P.E.T.本该有很多更为光鲜的理由,比如这本书的作者托马斯·戈登获得过三次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比如比尔·盖茨的父母、中国演员陶虹都公开说自己参加过这个课程。但是对我来说,选择的原因更贴近现实。

从孩子还没出生到现在,为了做一个“合格”的妈妈,我读过很多育儿书,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育儿理念,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推行自己的育儿法则,遇到很多困难:家人觉得我看点书就指手画脚,由于没有在现实中做到理想状态而陷入自责、怀疑自己的“科学育儿”方式是否正确等等。我常常觉得,书没有问题,是我自己对书的理解和运用有问题。

但是在我遇到P.E.T.后有些问题豁然开朗,它是一种育儿理念,但不仅限于此,它还是一套系统的操作指南。上午和我们同期的学员聊了一下,她说的一句话我听了特别感动,她说之前看过很多育儿书,很多书都提到要爱孩子接纳孩子,但是只有P.E.T.告诉我们怎么爱孩子。是的,每个父母都爱孩子,但是为什么有的父母的爱让孩子窒息?因为有的爱会托举孩子,有的爱会绑架孩子。P.E.T.告诉我们什么是恰到好处的爱,最重要的是如何科学地向孩子表达爱。

因此,我选择P.E.T.是因为我认同它的育儿价值观,我能学到如何在生活中实践。

这本书和这套课程带给我的还不止于此,一开始阅读这本书只是为了能和孩子更好地沟通,没想到读完之后,有意地在生活中运用书中的沟通技巧,最先改变的是我和家人的关系。

说个题外话,在我和朋友说我在学习亲子沟通时,他们问,你孩子才一岁半,连话都不会说能沟通啥啊。首先,这本书告诉我们婴儿也可以被倾听,其次,P.E.T.和其它育儿书的区别在于,学到的沟通方式不仅是用在孩子身上的,在一切需要沟通的场合都可以运用,包括和家人、同事、朋友。尤其是我这种需要老人协助育儿的家庭,处理和孩子照料者之间的育儿冲突也很重要,P.E.T.中的沟通理论恰好也能解决这些冲突。

随手拍-下课后的傍晚去地铁站的路上

P.E.T.的独特之处

我为何认同P.E.T.,其实是有一点我的个人偏好的,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是个热爱心理学的门外汉,有咨询师的证,接受过心理咨询,也阅读过很多心理科普书籍,《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中应用到很多心理咨询的技巧,在我第一次读时就发现了,比如“面质”这个词其实是个专业的心理咨询术语。

作者托马斯·戈登博士曾是心理学家,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学生,戈登博士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为了把咨询师倾听来访者的一些技巧教给父母。乍一听这也太难了吧,心理咨询的术语那么多,自学门槛也高,大多父母都不是科班出身,怎么可能学会?这就是作者的独特之处,他把心理咨询中高深的概念提炼成通俗的概念,化繁为简,加上自己的演绎,集结而成这样一本大多人都能理解的书。这本书畅销几十年,就可以看得出它的受众之广。

P.E.T.课程不是一套速成的东西,不会直接地告诉家长做到123点孩子就可以怎样,而是一整套系统的知识,一种生活方式。它不适合想要急功近利的人,24小时的课时就会劝退一批人,但是学会这种模式,人生一定会有所改变。

可能没有接触过这个概念的人会好奇,P.E.T.到底说的是什么呢?它的内容主要有几个部分:

  • 区分问题归属:界定界限。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界限不清楚的问题,戈登博士提出“问题窗口”的概念,把问题归类,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一目了然了。

  • 协助技巧-倾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很多讲沟通的书中必定会讲的概念就是倾听,这本书把怎么倾听讲得很透彻。

  • 面质-我信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很多父母都会有“孩子不听话怎么办”的疑惑,这部分讲家长怎么表达自己才能让孩子配合。

  • 处理冲突-第三方:和平解决问题,满足各方需求。怎样能既不动用权威、又不溺爱孩子,同时还能在父母和孩子有冲突(比如孩子想买玩具家长不想买)的时候轻松处理问题。

  • 培养亲子关系:双方都处于无问题区时,怎么搞好关系来预防问题的产生,防患于未然大于亡羊补牢。

看起来一点都不高深,但是每一个技巧都非常实用。

P.E.T.何以让改变发生

在学习P.E.T.前我看过很多育儿书,大多书都写得非常好,但是都没有P.E.T.带给我的影响大。我仔细想了一下其中的缘由,可能之前的书只是过了脑,留下一点痕迹,我以为自己理解了就能在生活中应用,但其实书中的内容并没有完全地发挥作用,P.E.T.能有用,跟它“做中学”——一边实践一边学习的模式相关。

以前我习惯的学习模式只有2种:上学时老师在课堂上单方面输出,毕业后自己看网上课程死磕。P.E.T.的工作坊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老师讲解基本的概念,虽然他是课程进程的掌控者,但是大部分时间还是交给学员,真正是以学员为中心的,课堂中穿插着大量的实践、分享、练习。不仅在工作坊中练习,在课程结束后每个人也会把在日常中遇到的沟通问题发在群里复盘。书上的内容看100遍,如果不去运用也不能发挥作用。在实践中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模式。

整个学习的过程,也是在践行P.E.T.:讲师不会督促学员去练习,而是界限分明只去提醒。因为根据问题归属,学习的效果属于学员自己的事情,每个人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改变。看似“放养”,其实是信任,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员。毫不夸张地说,讲师班是我遇到过的学习动机最强的学生群体,我之前读书时大家的学习热情远没这么大。

随手拍-上课地点门口的河边

为何要成为讲师?

父母应该被训练而非被指责,这是《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第一章中的观点。我认同书中的观点,培训不是为了成为“完美父母”,而是为了成为“真实的有效能的父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同时学习到一种高效的育儿手段。

日常生活中,我很容易和那些遭受父母指责的孩子们共情,每次出门见到这样的家庭,都为那些孩子难过,他们那么小,却要经受各种打骂指责。

不仅仅是孩子们,那些打骂孩子的家长们也让人难过,我深刻地理解打过孩子后悔恨的心情。但是这些家长们没有更好的选择,除了去吵孩子,他们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但是如今P.E.T.给了父母们一个选择,通过换一种沟通方式,它让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很顺畅,不是通过权威、打骂,也不是通过妥协,双方就能愉快相处。所以我自己经受过P.E.T.带来好处后,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把它推广出去让更多父母看到,这也是我工作坊课程还没结束,就迅速报了讲师班课程的原因。

有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有天上课后回家的地铁上,我听到一位家长大声地打电话,整个车厢都能听到她的声音,她在怒吼电话另一端的孩子:你知道错了吗!现在马上说对不起!当时我都想冲过去把包里的宣传页给她,告诉她你可以不这样做,你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尝试一下P.E.T.吧!等我以后成为一个成熟的讲师,一定会这样做的。

讲师班独特的授课方式

讲师班的课程没有再像工作坊一样讲解P.E.T.的知识,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培养讲师,这种培养方式独具特色。

实战讲课

如果知道讲师班的课程需要当众授课一小时,我一定不会那么果断地报名的,可能会犹豫几个月。因为我社恐挺严重的,平时更习惯文字交流或者一对一交流,在一个陌生的群体中当众讲课,还是自己不太熟悉的内容,这是我噩梦中才会有的场景。事后想想,讲师班就是为了培养讲师,肯定要练习讲课的,正式讲课需要24小时呢,这才只是第一步而已。

在第一天制定目标时,我写的是“完整地讲课10分钟(5分钟也算达标)。”没想到第3天我完成讲课半小时的任务,第4天更是讲满了一小时,简直是暴露疗法!

为那半小时的课程,前一天晚上我写了逐字稿,晚上紧张得睡不好。第二天顺利完成后,自信心暴涨,我的日记中写着“完成任务后一身轻松,感觉自己身轻如燕。”成为讲师的第一个小碎步,我迈出的还算顺利。

由于抽签我属于第一组,所以时长一小时的课程只有一晚上时间备课,晚上9点孩子睡之后,我才开始准备。逐字稿写了2000多字,把主要部分写完了。流程顺了一遍,开场设计活动、中间讲授内容、设计互动、最后总结等等都捋顺。然后趴在卧室门口的地上画了十几张挂图,还用我小学做黑板报的水平美化了一下。完成全部任务已经一点了,二十多年来没这么拼过,次日上午就要开讲,又是紧张的一夜,还好这次也顺利讲完了。

一个内向的人决定这样挑战自我,前面一定是非常有魔力的东西在吸引我才可以,P.E.T.就是有这样的魔力。

随手拍-早晨去上课的路上经过河边

做中学

某种程度上讲,在讲师班中督导之于讲师,就像是在工作坊中讲师之于家长们,大家都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的,这是区别于传统课堂的地方。

如果足够敏锐,会观察到督导和助教的每一句话都是在践行P.E.T.。比如督导倾听讲师的方式,比如督导营造的安全、平等、无评判环境,每个人都是行走的P.E.T.。我很难用语言去形容那种氛围,似乎每个人都变得柔软起来,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他人的情绪,也更能做到自我察觉。

反馈机制

不同于传统课堂中老师为每一个学生批改作业,在讲师班中,讲师也就是学员之间互相反馈。课程正式开始前,每个小组之间一起预习,而不是由督导布置预习任务。正式的线下课程中,练习授课也是学员之间先互相反馈,然后再由助教反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督导全部放手,督导会提前教会大家如何反馈,恰好反馈技巧也是来自P.E.T.的理论,以后有机会我会详细写写这部分。

这种学习方式很有智慧,首先组织者不用为了做到面面俱到而劳累;其次学员会感觉被信任——他相信我可以做好,所以我要努力做好;最后,三人行必有我师,虽然大家都是新手,但是学员之间的反馈中总是会有很宝贵的意见。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感慨,学校也应该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学习的效率才会更高。

讲师班中印象深刻的记忆

太多了。

做活动时督导说尽量处于一种“专注而放松”的状态,听到这个词后我感觉很新奇,就像是“欢乐的平静”一样,本是矛盾的两个词竟然能放一起。这是因为我很少在专注时做到放松,只要一专注就进入紧张状态,我特别喜欢这个词组,所以课程结束后,我也把“专注而放松”当成一个信号,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平衡。

轮到自己讲课,讲完后,脑海中充满了否定自己的念头,先自我反馈,像是检讨一般说了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没想到轮到同学们反馈时,大家提出了很多我没注意到的闪光点,接收到大家极力发出的赞美后,那一刻我终于放下了自我评判,感觉还不错。

中午休息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饭后在河边晒着太阳散步,有时候聊课程中的收获,有时候聊对人生的思考,这是平庸生活中难得的惬意时刻,可以抛开一切烦心事,活在当下的那个瞬间。

备课的时候特别投入,回想了一下,就连上学时也没那么勤奋过。在那个团体中,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都很强,在一个优秀而平和的群体中,大家一起进步的感觉真好。

再一次领悟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授课风格,也有自己擅长的地方,不必羡慕自己没有的,专注于自己拥有的特长就好。

最难忘的,还是那种氛围,虽然难以用文字描述,但我能感受到那种让人踏实、平和的沟通环境。很奇特,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如果在其他场合相见,我们应该都不会马上产生链接。但是因为P.E.T.相聚在这里时,似乎突然间就被那种氛围所感化,每个人都变得柔软了,心扉也打开了,大家可以表露自己脆弱的、真实的一面,而不用担心他人的评判。那是督导和助教们,以及P.E.T.营造出来的气氛,也是我希望在将来自己的工作坊中营造出来的氛围,但我担心这会很难,大概要靠自己修行很多年很多年。

说到修行,我感受到督导包括助教团队的每个人,都散发着温柔却有力量的感觉。在此之前,很难相信温柔和力量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兼容得这么好。我以为温柔意味着妥协,力量意味着锋芒。希望将来我也能变得这样温柔却笃定,大概也要靠很多年的修行吧。

随手拍-上课地点门口河里的荷花

这条路会很漫长

P.E.T.说难也不难,把《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啃透,学到的知识就足够了。但是要在生活中实践,并不容易。

因为情绪出现得太快了,书中说不要评判要接纳,但是还没等觉察到,伤人的话就从口中出来了。P.E.T.是在打破一个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再重建起来,这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

对于一个讲师来说,也许会更困难。因为在授课过程中,一言一行都是在践行P.E.T.,你需要去倾听学员、去营造安全的开放的氛围、在面对冲突时使用面质技巧。这需要把P.E.T.内化到生活当中,而不是刻意去模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是,我有一生的时间去不断地尝试,不急这一时。我会关注于自己的内心,和成长的历程,而不是最终何时达到终点。

如今,路已经在脚下,走下去就是了。

留念


说了这么多,最后应该推销一下自己这个新晋准讲师,但是我还没准备好。我需要一些时间再去准备一下,不仅仅是需要备课,也要给自我一点成长的时间。

作为一个内向的人,走出这一步已经花掉了我很多的勇气,但是我知道内心的动力源远流长,我会慢慢走,每一步都走得笃定一些,这样同样能走得很远。

未来我计划举办一些线上和线下的读书会、沙龙,主题不仅和P.E.T.本身相关,也会涉及亲密关系、女性成长这些我一直在探索的主题,敬请期待。

最后,我想感谢我的孩子。尽管没有他我也会持续学习、成长,但是有他的存在,我的成长中多了一些意外的收获,比如P.E.T.。

此刻,小小的他躺在我旁边睡得正熟,我在一旁噼里啪啦地敲字,我好爱他。

也许你会感兴趣:

自学心理学历程和一个简单的书单

科学养猪指北 | 我的育儿书单第二辑

以知识对抗焦虑 孕期我读了这些书

育儿中的一些想法记录-01

(0)

相关推荐

  • 家庭教育导师班

    现在社会,教育问题越来越凸显,媒体频道报道,孩子抑郁跳楼自杀,被老师.家长批评跳楼自杀,青少年违法犯罪,杀父母,杀老师,强奸杀少女,各类问题,触目惊心,惊世骇俗,一波凶浪高过一浪! 而在很多家庭里,孩 ...

  • 【何言欢语】(978)只有开始,才会到达

    今天一天,只辅导了两位天悦"火凤凰"讲师班的学员,虽然大家的基础不一,情况不同,但有一点,都选择了被我"修理"(此处要点赞一下,因为他们其实已经很棒的了,特别在 ...

  • 【何言欢语】(1469)“火凤凰”讲师开课啦

    明天开始,一连四天,天悦社工"火凤凰"讲师训练营第8期开课啦! 为了方便一些学员的时间,也方便东莞本地的老师们,这期的课程我们安排在了天悦活动室进行. 从2009年开展的第一期&q ...

  • 郑一鸣老师:培训师如何主导课堂?

    课堂之上,学员是学习的主体,那讲师呢,讲师在课堂中又扮演什么角色呢? 对于有效训练来说,老师是训练的主导. 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只有以老师为主导,指引学员去学习,才能让作为训练主体的学员有所收获,达成 ...

  • 最好的投资|一对夫妻学员的感想

    写在前面 这对夫妻分别在他们的爸爸和妈妈督导群里面完成了他们的作业.对比一下他们的作业,就能了解夫妻不同的性格,但是也能看到完成课程给他们带来不同的改变.对啦,妻子也是曾经出现在<简单妈妈> ...

  • 喜欢独处,不爱说话的人,大多是这几种心理

    文/墨然 都说,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人都有,一个人只会和自己同类,契合的人相处.大多数人是不会 被理解的,于是很多人宁愿独处. 叔本华说:人这一生,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而狂欢是一 ...

  • 如果遇到一个可以随时说话的人,你真的需要好好珍惜

    哈喽,屏幕前亲爱的你,欢迎和我分享快乐,分享书籍,还可以吐槽. 在英语中有一个特别美的单词叫做serendity,我们喜欢把它翻译成小确幸. 今天厦门的天空特别蓝,像一封久违的情书.家人们在开视频的时 ...

  • 【博采众长】如何变成一个特别“会说话的人”?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博采众长] 如何变成一个特别"会说话的人"?     总觉得"会聊天""会说话"是一项蛮重要的技能. ...

  • 村上春树:《不爱说话的人,请努力生活》

    文丨村上春树 您是属于喜欢说话的人呢,还是不太爱说话? 我呢,应该算不爱说话的.虽然视情况看对手,有时会变得口若悬河,不过平常却是闷葫芦一个.也害怕详尽地说明什么,尽量不做这类事情.哪怕话说得不透彻, ...

  • 别卑微地讨好一个根本不爱你的人 -目录​

    你曾经以谦卑的目录​方式爱过一个人吗,你曾经以谦卑的方式追求过他吗? 我知道你有.但是你知道取悦不爱你的人是没用的,多付钱也是没用的. 因为当一个人不爱你时,他不在乎你是快乐还是悲伤,当一个人不爱你时 ...

  • 喜欢独来独往,也不爱说话的人,多半是这几种心态!(恍然大悟)

    东闻紫览 发布时间:06-0609:26东海发布 这个社会上, 有一种人, 不喜欢扎堆成群,总是独来独往, 不喜欢畅所欲言,总是沉默不语. 在别人眼中,像是与社会脱节了, 其实他们只是看淡了人生一切. ...

  • 喜欢独来独往,也不爱说话的人,多半有以下几种心态

    生活中,事情纷繁复杂,人也形形色色,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喜欢清净,有人喜欢扎堆成群,有人总是独来独往,有人乐于交友畅谈,也有人倾向保持沉默. 独来独往并不是不愿社交,沉默不语也不是自恃清高,这类人,看似 ...

  • 如何变成一个特别会说话的人?

    总觉得"会聊天"."会说话"是一项蛮重要的技能. 无论工作.生活,还是谈恋爱,我们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所思所想.分享情感,学好这一项的技能,无论对于恋爱.人际关系 ...

  • 职场中,如何做一个倾听别人说话的人?

    倾听,是进一步沟通的基础,尤其是职场中,不懂得倾听,就可能会使自己的工作陷入停滞状态.那么,在职场中如何做一个倾听别人说话的人呢?大家可以试试以下三个方法: 1.刻意控制自己的表达欲:每个人都有表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