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丨梁实秋与韩菁清:文学巨匠的倾城之恋

梁实秋与韩菁清:文学巨匠的倾城之恋

作者:李菁

“择一城孤老,遇一人白首。”城易寻,爱难守,人生悠悠数十载,遇到彼此相爱的人真是难上加难。但是有缘遇见,必要倍加珍惜,让这份爱跨越年龄的界限,突破世俗的眼光,一直葆有温存。

已过而立之年,更加懂得爱情的艰辛,于是,此生挚爱,争分夺秒地付出真心,拥抱真爱。爱深了,这爱也无悔了。(编辑:萱齐)

点击上方绿标

即可收听主播韩枫朗读音频

“菁清。

我恨上天,我恨命运,不让我们早几十年相遇!不过,你想想,人生苦短,几十年的时间总会匆匆过去,迟早还不是一样?眼前的一刹那,如果我们能完全切实的享受,那就是永恒,复有何憾?”

“秋。

我们是两个极端,东西半球的人。想要生活在一起,也的确很不容易。但是我们双方都付出了相当的感情和爱,如何能收得回来?这就是别人所不能了解的。”

“爱,我自命是你的知己。”

白发红颜,一见如故

1974年11月27日,七十二岁的大文豪梁实秋与四十三岁的歌影星韩菁清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极为平常的一天却改变了他们的余生。

那天,韩菁清的姨父谢仁钊带着她来到了远东图书公司,老板浦家麟奉上一本《远东英汉大辞典》,恰逢这本辞典的主编梁实秋先生也在台北,便相约着一聚。这样的机缘巧合之下,梁实秋与韩菁清相遇了。未见过其人之前,梁教授听过菁清唱的歌,菁清曾捧读过梁教授的著作,甚至书中一些经典的文章段落她都能背诵。

梁实秋学贯中西、学养深厚、“著作超身”,是德高望重的文学巨匠,韩菁清对他是满满的崇拜。

梁实秋对韩菁清也早有耳闻,她曾是上海的“歌星皇后”,能唱能舞能演,是万众瞩目的一颗星,红极一时。

只在外貌上迷人,内在无修为涵养的歌影星根本入不了梁实秋的眼,可韩菁清在与他的聊天时出口成章,可背诵《孟子》,对李清照、李商隐、李白、杜甫这些诗人的经历、作品如数家珍。梁教授当即喜从心来,发出感叹:“你这样喜欢文字的女孩子,当初如果长在我家里,那该多好!”

梁教授不解,身为歌影星的韩菁清为何会有如此深厚的文学基础?

菁清如实告诉他,她的祖籍在湖北黄陂县,父亲韩惠安是大盐商,担任过汉口市商会会长、湖北省参议会会长,他视菁清为掌上明珠,鼓励她努力读书,日后必成金凤凰,为此专门请了家庭教师教她习古文。

韩菁清才情不俗,在二十三岁那年就由香港东南印务出版社出版过她的散文集《韩菁清小品集》。她也学习过油画、国画、书法,有深厚的美学素养。此外,她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韩菁清是真正出自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

才貌双全的菁清让梁教授在心中萌生了爱意,他感到自己遇见了志趣相投的灵魂知己,一见如故。回到华美大厦之后,他的脑海里浮现的都是菁清风姿绰约的身影,她太让他迷恋了。在他看来,菁清是一名正直、善良、热情与极富才情的女性。

从次日开始,他便时常去找韩菁清聊天,陪她吃夜宵,聪慧的菁清怎能感受不到教授对她的爱意?但是她想到他们之间二十九岁的年龄鸿沟,便退却了,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她写了一封信给教授,上面写明自己的缺点,她想用此信婉转地要他冷静考虑,甚而在心乱如麻之时用水彩笔在镜子上写了一行字:“世上没有真爱”。

可是陷在爱情里的梁实秋又怎愿放弃呢?他依然每天去梁菁清的家中与她“晤言一室之内”,而且不断当面向她递交情书。

他在情书里如此表达自己炽热的爱:“你说悬崖勒马还来得及,在时间上当然还来得及,可是在情感上是来不及了。不要说是悬崖,就是火山口,我们也只好拥抱着跳下去。”

其实韩菁清并不是不为所动,大文豪为她写的情书,每天雷打不动的看望,在楼下的“仰望”,一起进餐的美好时光……每一样都让她心动不已。

不管是他写给她的文字,还是他看她的眼神,都充满了爱,好似她是一颗世间最珍贵的珍珠。何况她早已崇拜教授的学养,敬重他的人品。她并不觉得他老,在她看来,梁实秋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这是比年龄更为重要的东西,这位博学且有幽默感的教授征服了她的心。

菁清的犹豫坚冰渐渐被梁实秋炽热的爱所消融,她终于勇敢地接受了梁实秋的爱,无比喜悦地拥入他的怀抱。白发红颜遇知己,是白发的幸运,也是红颜的幸福。

力排众议,永结连理

俩人过了一个多月恋爱的甜蜜日子后,梁实秋不得不为了前妻程季淑的死亡官司回一趟美国西雅图。热恋中的人最怕离别,虽是短别,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心心念念全是对方。离开台北的前几日,他们对坐着总会泪目相对,不是梁教授流泪,就是菁清哭泣,梁实秋承诺,回来之后就与她结婚。

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记者们听到大文豪梁实秋与歌影星韩菁清恋爱的消息后便以最快的速度在报纸上披露了出来,消息一传开,便成为了当时的爆炸新闻。社会舆论哗然,有人怨怼梁实秋的夫人刚去世不久,梁就另结新欢,确实不该;有人觉得梁实秋作为大文豪,就算再娶,也不应找歌影星,他们本是两个星球的人;有人劝告韩菁清,她尚且年轻,有权有势的男人一大把,为什么偏偏选了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有人恶意攻击菁清,说她是“收尸集团”的女人,等着梁实秋去世后继承他的遗产;梁实秋的学生们甚至成立了“护师团”,坚决阻止这门婚事,以维护梁实秋“孔夫子”的形象……各方指责,让这份恋情走得如履薄冰。

这恶言恶语像针一样刺着韩菁清的心,人言可畏啊,她在最绝望的时候甚至想到了放弃,幸好梁实秋的信让她重拾起爱的信心。他们都知道,这份爱情是对封建思想的一次挑战。

他们相隔万水千山,却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彼此,双方都付出了极真的爱。能被世俗、距离、年龄、相貌、钱财等外界因素阻断的爱情,就不是真正的爱。若是两个人真心相爱,就会冲破一切艰难困阻,一起手牵手在风雨中奔向繁花盛开的地方。只有付出了坚定的心与行动上百分之百的努力,才会修来余生的共枕眠。

在与韩菁清分别的这七十七天中,梁实秋给韩菁清写了八十三封情书,足足有二十万字。能让一个早已过了冲动年龄的学者老人每天写下含情脉脉的情书,源于他发自肺腑的爱。在美国西雅图的日子,他每天都要到邮局发信,哪怕是冰天雪地,而他一天不收到菁清的信就会坐立不安。

1975年3月,梁实秋回到了台北。5月9日,他们的婚礼在台北国鼎川菜厅正式举办。梁教授亲自主持,在新郎致辞中他满面春风地说:“我们两个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最大的异,是年龄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有更多相同的地方,相同的兴趣,相同的话题,相同的情感。我相信,我们的婚姻会是幸福的、美满的。”

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越过了世俗层层陡峭山峰,终于结为连理。张爱玲说过,男人要被崇拜才快乐,女人要崇拜才快乐。菁清对教授的崇拜,教授对菁清的疼惜,才是这爱情冲破世俗藩篱的基石。

灵魂伴侣,相知相惜

梁实秋与韩菁清过上了甜蜜的婚姻生活。梁实秋唤夫人为“小娃”,韩菁清唤夫君为“教授”。

许多人猜测韩菁清嫁给梁实秋是图他的钱,其实韩菁清一个晚上唱歌的收入就是梁教授一个月码字的收入。而且婚后,他们住的是韩菁清在台北的房子。她有钱,所以她不在乎对方是否能给她物质保障,她在乎的是两个人在一起是否有精神上的契合。物质、精神与人格都独立,她爱得底气十足。

新婚燕尔,有一日梁实秋取回了版税,交给妻子两万元,他以为她会高兴,可菁清的眼眶里却盈满了泪,随后簌簌落下来,梁教授被弄得莫名其妙,自责地问,是不是钱给少了?

小娃用手堵住了她的嘴,擦着泪说,因为舍不得用教授的钱,他的钱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她用这些钱心里会有负罪感。她陪了他这么长一段日子,她知道每天伏案写作会有多辛苦,她心疼。

梁实秋说:“你说我的钱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你呢,你是一个字、一个字唱出来的,而且你自己相当刻苦,省吃俭用,才买了几层楼。一个歌影星嫁人结婚,至少对方替她买房子、买车子、银行里再存一笔钱。你什么都不要,还要我住到台北来。你对我如此厚爱,如此伟大,怎不教我愧然羞煞?你赶紧将这二万块收下,否则我要哭了。”梁实秋一边说,一边真的大哭起来。

小娃只好接过这份家用钱。俩人各自落着泪,一颗颗眼泪里都是对彼此的爱。

他们除了年龄差距大之外,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作息习惯都完全不同。梁喜面食,不吃甜不吃辣,而韩菁清喜米饭,爱吃甜爱吃辣;梁著书立说翻译,好静,而韩唱歌演戏交际,好动;梁每天早晨五点起来开始散步、写作,晚上九点就会准时休息,而长年的歌星、影星生涯使得韩过惯了夜生活,是出了名的“夜猫子”,凌晨三点之后才睡,过了午后才起来。

俩人的生活差异虽然很大,但是他们彼此尊重,从未想过要对方为自己而改变。他们调配得很好,既有各自的自由,又有相伴的美满。晚上是菁清的私人时间,早上是梁教授的私人时间,甚至为了不打扰彼此的生活,他们分房睡。

在生活中,他们给予了对方无微不至的关怀。梁实秋早上起来会榨好一杯新鲜的水果汁放在菁清的床头,好让她醒来时喝上鲜果汁;菁清晚上入睡前会用慢电炖锅炖一锅滋补汤,好让教授清早起来可以吃到营养的佳肴;梁教授写书法的时候,菁清会在一旁当书童,准备好笔墨纸砚,低头磨墨;菁清想吃荔枝,梁教授会把荔枝皮剥好喂给她吃;梁实秋喜欢猫,菁清就陪着他一起收养流浪猫……

午饭至晚饭是他们共同欢度的时间,要么在家会客,要么外出逛街或参加活动。

他们外出应酬的时候会打扮得整齐华贵,菁清当然是贵夫人型,梁教授西装革履,是绅士型,这是菁清的功劳。

每天睡前,菁清总会把夫君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搭配好,放在他的床前。想当年教授穿的都是款式简单、颜色暗沉的衣服,现在也赶起了时髦,爱上了穿花衬衣。相传梁实秋衣柜里有几百套西装和领带,都是菁清用心为他挑选的,梁教授不无得意地坦言,自己成了衣服架子。此外,菁清还给教授配了许多副款式新颖的眼镜,让他看起来更年轻了。

朋友们都说梁教授娶了菁清之后年轻了二十岁,梁实秋本来就温文尔雅,文质彬彬,虽已年过古稀,但是脸上和身上一点老人斑与小雀斑都没有,“白面书生”名副其实。再加之爱情的甘露滋润了他,让他枯木逢春,越活越朝气蓬勃,仿佛自己还是英俊的少年。

婚后,梁实秋不仅爱上了穿花衣裳,而且喜欢上了唱歌。他时常会一边做饭一边大声地唱着歌,歌声总会传到好远。俩人相敬如宾,其乐融融,但是生活中偶尔也会有小摩擦。

韩菁清生气的时候就会躲进厕所里久久不肯出来,梁实秋为了逗她开心,就会在门外不停地唱《总有一天等到你》,这首歌是韩菁清的作品。她听到梁教授沙哑的歌声,就会忍不住笑出声,最终开了门,搂着夫君的脖子,俩人拥抱在一起欢笑。

爱的传奇,你侬我侬

梁实秋每日都会伏案写作,异常勤奋,他阅读写书的时候,小娃就会泡一杯香茶片让他提神。有时担心他太累,也曾劝他休息放松几日再写,教授就会说:“小娃,你时常忘了我的年纪,我来日无多,许多该看的书都怕来不及看,稿子总要多写些,一来我要让你过上好日子,二来我要留下许多作品给后代学生们阅读。”小娃懂得教授的使命与坚持,所以再也不劝他搁笔了,只是默默地在阳台种下更多的花草,好让教授在看到这些植物时会有更好的心情去创作。

梁实秋也善于水墨画,但他从不送人,只赠给心爱的菁清。他的字别具一格,求字者甚多,梁实秋不轻易送人,大家只好走后门找韩菁清向他索字。他在本子上记下这些人的名字,并注上“妻党”两个字,菁清见了乐不可支。

为了给梁实秋一个安静的写作环境,韩菁清搬了三次家,教授的书有上万册,每次搬家仅仅是搬书就把菁清累得够呛,可她从无一句抱怨,还解嘲说:“流汗对身体有益。”

韩菁清每年都会去香港出差一段时间,教授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外面,叮嘱她每天必须打个电话回来,好让他安心。教授耳朵不好,经常听不到电话铃声,她担心教授白天要工作,所以都是晚上打过来。

晚上几个小时里,教授一直在等妻子的电话,有时会着急,有时生怕自己睡着了听不见,只好把电话放在枕头旁边。这样精神实在太紧张,教授就说那就不要打电话了,这下韩菁清又紧张了,她不放心丈夫一个人在家,怕他生病了没有人照顾,急着赶回家。两个人总是这样相互牵挂着,真心实意地想着对方。

他们除了夫妻之情、忘年之恋之外,也是最知己的。如韩菁清自己所言:“世上找一善解人意的人已不大容易,能像我和他之间的了解、知心,我看历代至今没有多少对。我心中有他,就有一股力量。”

这份真爱让梁实秋越活越年轻,多年后,连他的长女梁文茜也惊异于八十高龄的父亲一点也不显老。她在写给梁菁清的信中说:“谢谢你无微不至地关怀爸爸。爸爸变得好年轻哟。我感谢你!如果我的生母在天之灵知道你使爸爸的晚年如此美满,也一定会深深感谢你。”

其实,所谓的婚姻幸福,一方面来自夫妻二人为了物质生活共同努力,另一方面来自俩人心灵的契合,相知相惜,默默付出,给予对方幸福与快乐。只要你好,我便欢喜。深情并持久地陪伴,是爱情最美的样子。真爱从来都没有年龄之隔,忘年之恋依然羡煞世人。

秋的怀念,天上人间

1987年11月1日,梁实秋因感心脏不适,住进了医院,躺在病床上的梁实秋似乎有一种预感,紧紧拽住韩菁清的手,不断重复地说着:“菁清,我对不起你,怕是不能陪你了。”眼里满含不舍的泪水。医生对韩菁清说,不能总抓住他的手,否则,他总落不了气。她只好忍着极度的悲痛,把手慢慢松开,背向教授痛哭起来。

11月3日,梁实秋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挚爱的文学,离开了他深爱的妻子、儿女,享年84岁。发病之前,他还在伏案写《英国文学史》,亲人送他去医院时,笔还搁在书稿上。

活到老,写到老,笔耕不辍,他这一生用了三十七年时间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四十卷,翻译了《世界名人传》一百二十四册,著书立说无数,“著作无虚日”,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巨匠。

梁实秋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刻,韩菁清陷在悲恸中,难以自拔。她花重金为教授买了红木的棺材,做了春夏秋冬的真丝寿衣,按照梁实秋生前的遗嘱,在台北北海公寓最高处选定了坟地。

文学大师梁实秋与歌影星韩菁清,俩人相隔二十九岁,共度十三年的恩爱岁月,他们都没有辜负彼此的深情,没有辜负这旷世奇缘。

梁教授去世后,韩菁清每月都会带上鲜花、水果、纸钱、香烛与平时写的信去看爱人,她把那些思念化作文字,拿到他坟前焚烧,她相信他一定能听到她的心声。每逢节日,她也必定到他的坟前,与他同过。她知道,爱人一个人在高山上很孤独。

韩菁清在写给作家叶永烈的一封信中如此写道:“我此生没有白活,直到如今我仍沐浴于爱河中,因为他永在我的心底。”小娃从不觉得教授离开了她,好似他一直都在身边。在商店看见了好看的砚台,她依然会买回家,朋友知道这是梁实秋在世时的习惯,他问:“他现在也不能写字了,你买回去干吗?”她回答得很轻:“就当他还在,还能继续使用。”

她的晚年,与猫为伴,她不爱猫,但是梁实秋爱猫,使得她也把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每年梁实秋忌日那一天,韩菁清会以梁实秋夫人身份在台北颁发梁实秋文学奖,将丈夫对文学的赤子之心传递给更多有志向有才华的年轻人。

1994年8月10日,年仅63岁的韩菁清因病去世。她定是太想念她的秋了,长相思长相忆究竟是苦涩的,等不及要快些去另一个世界寻他,这一世相伴十三年还不够,愿来世再相守一生。

“是谁让我们两人忽然在一起?

两人本来就是两个天地。

是巧遇还是安排?

事到如今我已记不起。

树上小鸟歌唱,

风吹樱花香,樱花香。”

End

作者 | 李菁。笔名吧啦,80后湘西灵气女子。艺术硕士,曾为大学教师,现为自由写作者,自由摄影师。喜美学,痴写作,迷传统文化,擅长摄影。已出版散文随笔集《见素》,短篇故事集《当茉遇见莉》。个人微信ID:yujianlijing。公众号: 遇见吧啦。

主播 | 韩枫。洛阳新闻广播主持人,用声音守护一颗安静的灵魂,新浪微博@慢之味

文 | 李菁

图 | 网络

编辑 | 萱齐 张蔷

如果这篇文章打动了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