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劝学》课内过关检测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1.下列句子中粗体划线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      已:停止                   B.木直绳    中:合乎

C.輮以为轮        以为:认为                 D.其曲中规    规:圆规

答案:C 以为把它做成

2.下列句子中粗体划线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青,取之蓝        于:从           B.而青蓝         于:比

C.冰,水为之而寒水  于:比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己   乎:语气词,无义

答案:D 乎:相当于“于”,对

3.下列句子中“而”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而青于蓝 (而:表转折,然而、却)   B.水为之而寒于水  (而:表转折,然而、却)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而:表并列,并且,而且)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而:表修饰,无义)

答案:D 而:表转折,但是、却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槁暴:晒干

B.故木受绳则直              受绳:经受墨线比量

C.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学识渊博

答案:D 博学:广泛地学习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    尝:曾经

B.吾尝跂(提起脚后跟)而望矣  跂:提起脚后跟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疾:快,这里指声音传的快

D.假舆马者       假:借助,利用

答案:C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非能水也          能:善于

B.而绝江河          绝:横渡

C.君子生非异也    生:出生

D.风雨兴焉           兴:起  焉:兼词,即“于此”,从这里,在这里

答案:C 生通“性”,资质,禀赋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而神明自得  神明: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

B.圣心备焉   圣心: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

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骐骥:骏马

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

答案:A 神明:人的智慧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刻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镂:铭记在心

C.蟹六跪而二螯。 跪:蟹腿,螯:蟹钳   D.用心躁也。     躁:浮躁

答案:B 镂 雕刻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用法及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輮以为轮   輮:通“煣”,使动用法,使弯曲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商

D.无以至千里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答案:C 智通“智”,智慧

10.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及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被动句,“于”字表被动)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形容词作定语,定语后置))

C.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动句,可镂,可以被雕刻)

答案:A 状语后置句,介词短语“于蓝”后置

11.下列各项对原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B.《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劝”的意思是“劝说”,课文的中心论点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比喻句旨在阐明学习的意义:学习能改改变人的禀性,能够使人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D.本文的第四段主要论述的是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答案:B,“劝学”的“劝”是“鼓励”的意思;另,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荀子劝学》中借助挺直的木头被弯曲后,即使又晒干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              ”

2.《荀子劝学》中说“青,“                      ,                。”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3.《荀子劝学》中强调“                   ,                 。”只有每天省察自己,才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

4.《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在《荀子劝学》中,也有两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                             ,                           ”

5.荀子劝学》的作者把他曾在下平地上抬起脚后跟往远处看与登上高处住远处看两相比较的句子是“                             ,                           。”

6.《荀子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原因的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                           。”

答案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三、翻译下列句子(每题5分,共30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省察,这样就明达聪慧,行为上也不会有什么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自己跑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乘坐舟船的人,并是不自己擅长游水,却能横渡江河。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因此不一步一步的走,就不能到达千里之外;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不能汇合成大江大海。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刀刻东西,如果刻一会就放下,虽然是朽木也刻不断;如果不停的刻下去,即使是金属和石头也可以雕刻成功。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地面上的泥土,下饮地底的泉水,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只脚和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和鳝的洞穴,就没有寄居的地方,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