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爱情里有许多人都需要,却一直不知道的一个重要诉求。 2024-06-10 18:47:53 从最初的朋友发展为恋人,再退回朋友,一定不是最初的友情那么简单,而包含着满满的回忆和牵挂。新的朋友的模式会对双方都更有挑战,处理好了可能真的能收获一位不可取代的知己,处理不好可能又会把自己逼回无尽的漩涡无法脱身。以前情话有多动听,分开以后脸打得就会有多疼。怎样才能做到好好分手?所谓的好好分手是什么样的?分开一定要搞得你死我活吗?分手时,为什么撕x大战如此常见?每个人对于感情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界限,它界定了异性接近我们的方式和距离,也决定了有人冒犯它时我们会做出的回应。恋爱中双方的界限就会融合在一起,但只要分手,这条界限就会慢慢退回到原点,把两人分隔开来。分手后要不要做朋友?这是困扰着无数男男女女的问题。曾一路相伴的亲密爱人转瞬间要分道扬镳,这种从身体里拿走原本属于自己的一部分的痛苦,想想都难以承受。遗憾的是,如果分离必然发生,那么痛苦也必将发生。对于很多人来说,分手也不仅仅=分手。还可能意味着被拒绝、被抛弃、被否定等多种情绪感受的合集。从恋人退回朋友,看似能减少分离的痛苦,实则是阻止了将痛苦转化成智慧的过程。在面对爱情破碎时大多数人是没有准备的,虽然爱情破碎了,你知道吗?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别只看见它带给你的伤害,这次伤害背后,其实也隐藏着你进步的可能。过去是我们的一部分,不是必须要放下。我们要做的是让过去对现在产生积极的影响。人们之所以放不下,有时是因为想要改变过去,有时是因为想要逃避现在。爱情里有许多人都需要,却一直不知道的一个重要诉求。爱情是为了什么?繁衍生存?还有一个我们一直都在找寻的需求存在,那就是身份认可。我们希望从对方的眼里确认到自己的存在感,主要是通过价值、尊重等属性表现出来。仔细回想一下,你是否因为某些诉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大发雷霆呢?爱情里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恋人关系,即你对伴侣的认可。还有一种关系就是归属关系,比如你会说“我们的爱情、我们的家”。爱情和家是你们共同拥有的一个存在,在这个存在里你们需要明确分工,而最明显的作用是确定男女属性。男人在关系里偏女性化、女人在关系里表现偏男性化,这样的关系都不会太好。在一起的理由基本上毫无意外的会是“喜欢”但是到了分手的时候。他们不会说自己“不喜欢”了,而是会说“ta太粘人我受不了”、“ta太花心了”、“ta太‘作’了”……分手的时候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他们真的知道自己是为什么分手的吗?他们遇到的问题真的是无法调和的吗?并不是。一个成熟且称得上是真爱的恋情,必须经过4个阶段,共存——反依赖——独立——共生。各个阶段之间转换所需的时间不一定,具体情况因人而异。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三次分离,而第三次分离简单来讲,就是真正的情感独立。你来了,我很高兴。你走了,我会很难过,但是我依旧有勇气继续前行。而那些从小被自己家庭保护的很好的人,从小就没经历过什么太大的挫折和痛苦,突然起来的情感离开会让她接受不了。不愿意接受分离,就离不开,就跟一个一直不忍心断奶的孩子一样。而不同的是,孩子会被迫断掉,未成年人很多事情必须独自承担。当你承担不了的时候,你就会选择逃避。给自己编织很多需要对方的理由来挽回对方,而你内心深处一直知道他可能真的不适合你。有一种心理,有的人宁愿待在不满意的关系里,即使无法改变,也无法放弃,心理学上就是用“依恋障碍”来形容这种关系。这其中的原因和依恋关系有关。依恋关系是什么呢?指的是跟一个人发展出来强烈的有情感连接的,这关系叫做依恋关系。一般来说,依恋关系有这么几种:母婴关系、夫妻关系,有时候闺蜜关系也是依恋关系。为什么我们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因为你后来找到的伴侣是什么人,可能就取决于你早恋的依恋关系是什么样子。依恋理论认为,我们与我们小时候的“重要他人”(父母或其他重要的照顾者)之间的互动模式会继续延伸到我们成年后的爱情和婚姻中。我们对于母亲的依恋已经内化到自己的内部工作模式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将对母亲的依恋投射到伴侣身上,也会将与母亲的依恋模式表现在和伴侣的关系中。一个内心创伤的孩子带着需要去寻找和他内心关系最吻合的,相似度最高的关系,对方的客体关系一定是与之相配合。比如一个在和母亲关系里用糖衣包裹,但内核是受虐的孩子,他一定会倾向于找一个和母亲对待他最为相似的客体。其二,在关系中,投射性认同在发挥作用。在一段长期相处的关系中,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内在客体,在从小有着巨大创伤经历的孩子来说。他非常不相信对方能够对他好,他需要不断地试探这个关系的接受度与柔韧性,在这之中仍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我这样折腾,你行不行?你能否接纳我的弱点呢?你如果不行,就说明你不爱我!第二种是我这样退让,请你虐待我,看看你还能怎么伤害我呢?我要抗衡,因为我很强大,直到无法容忍还要忍。如此这般在投射性认同中,大家相互纠缠,谁也无法离开谁。但究其根本,所有纠结的关系还是因为和父母的关系无法分离如果一个人的内在孩子有被抛弃感,那么他在发展他的亲密关系的时候,就会呈现出一种经常抛弃和被抛弃的关系。我们都执着于自己的依恋模式上。并且,绝大多数人所拥有的是不健康的依恋。我们会自动认为,越危险的时候,我们就越需要执着于这一套认知上,只有这样做才能拯救自己。一个婴儿的依赖并不容易让我们感到厌烦,因为婴儿的依赖是真实需要,他必须依赖我们的照料,否则他真的会死去。但一个成年人的依赖,尤其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的依赖很容易让我们感到厌烦,因为这不是他的现实需要,并且我们能切实地体会到一种压抑。我们会感到,我们没有回应他的自由,我们只能以一种被限定死的方式——照料他——来对待他,否则就会遭到威胁。处理分手的创伤,是一次抽丝剥茧式的梳理,我们需要从自己受伤的感觉中跳出来,从依赖和索取的执念中走出来,真切的看看自己发生了什么,这段关系发生了什么,看看自己的需要是什么?对方的需要是什么?到最后,是一个重建自我的过程。超羡慕一次恋爱就可以修成正果的人,可是现在的社会这样的感情变得太难,东西坏了就扔掉,不再懂得修补,因为观念的开放让很多人都有了丢弃的资本。爱一个人需要鼓足勇气,需要在心里给自己多少鼓励才可以开始,或许这种感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懂。你懂吗?如果因为一次的失败你便不再振作,那么又怎么得到你想要的一切。或许人生就是一场考验,不断的坚持才能让你获得真正的幸福。给彼此一个机会吧,重新爱一次。 作者简介:贤弘 赞 (0) 相关推荐 抓住幸福,五大秘诀分享给你! 爱情,是我们一生中重要的课题之一.有人说爱情很复杂,不知情从何起,也不知为何爱着爱着就分了.....很多人觉得爱情要靠缘分.需要等,才能顺其自然的找到那个对的人....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爱情是一 ... 期待一个“灵魂伴侣”,是对爱情最不切实际的幻想 为什么两个人明明相爱,最后却会分开? 有一档心理学真人实验节目<幸福实验室>,用心理学实验,为我们揭开了爱情的真相. 节目中有一对情侣,相识12年.恋爱5年,一起参与了这个沙盘实验 ... 心理学:渴望亲密关系,又惧怕亲密关系,这是怎么回事? 文/学乃身之宝 渴望爱与被爱,这是人的基本需求. 但生活中,又有很多人惧怕进入亲密关系. 比如,有的女生明明很想谈恋爱,但如果自己喜欢的那个男生和她表白后,她会害怕,甚至不愿再靠近对方. 从心理学角度 ... 张海音:分离焦虑障碍的精神动力学解析 我在临床实践做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的时候,有非常深的感触,有各种各样的所谓标签来诊断心理问题. 但是如果有精神分析的视角做个案概念化,很多问题都可以串在一起. 还有主要的防御机制,核心的心理冲突,一 ... 想哪儿说哪儿---爱情为什么让每个人都心碎 城市一片漆黑 谁都不能看见谁 除非紧紧依偎 我让自己喝醉 没有你我就不能入睡 整夜又整夜的徘徊 我说过我绝对 不会后悔 寂寞是被原谅的罪 爱情怎么让每个人 都心碎 怎么去安慰 爱 ... 3月5日∣春天里,每个人都要咬一口阳光 <诗经>里说,春日载阳,有鸣仓庚.3月5日,今天惊蛰了. 惊蛰是一年之中的第三个节气,前两个分别是:立春.雨水.这三个步骤连起来,很像妈妈喊小朋友起床. 首先是和风细雨:天亮喽,该起床喽. ... 心理学:高效生活的人都懂得拒绝“情绪传染”,远离这一类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你相信情绪会传染吗? 一个人如果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那么周围的人也会受她的影响,心态慢慢转换为乐观向上的:但如果一个人的心态始终保持消极低沉,那么周围的人也会受到她的影 ... 《正常人》|绿色乌托邦里,每个人都想成为悬崖边上的爱尔兰小情侣 作者:Ansel 校对:LITCAVE工作室 配图:Online 题外话:<正常人>是2020年BBC与Hulu合作的新剧,康奈尔与玛丽安的恋爱故事让我想起曾经安妮·海瑟薇主演的<一 ... 《知否》:爱情里最让人难过的事情,莫过于此 我是用文字温暖你的夕言,点击上方蓝色按键关注我哦. 看<知否>的时候,我和很多人一样,对于小公爷齐衡和明兰的感情意难平. 刚开始,我以为大家都是因为饰演齐衡的朱一龙才对这段感情唏嘘和感伤, ... 把鸡蛋放进矿泉水瓶里,很多人都不懂有什么用处?看完涨知识了 把鸡蛋放进矿泉水瓶里,很多人都不懂有什么用处?看完涨知识了 爱情里,多卑微都没用,相爱才有用 以温情的笔触,抵达心灵的远方 -- 在对等的情感关系中,卑微是相互的,那是男女双方对一份情感的努力和付出. 01. 我们时常劝别人,无论多么爱一个人,也不要失去自我,不要太过卑微.太过卑微的爱,往往不 ... 家族里几代人都一直贫穷的原因1、没有互帮... 家族里几代人都一直贫穷的原因 1.没有互帮互助的习惯,经常各自为政.如:兄弟姐妹之间往来很少,家境好的不帮助困难的,家境差的也不服气家境好的,而且还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建议,甚至于彼此心怀埋怨. 2. ... 在他的画里,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 | 爱德华·霍珀 爱德华·霍珀( Edward Hopper:1882-1967 ) "在他的画里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每对夫妇与情侣都陷入了无以为继的空白和沉默.他们叫他:沉默的目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