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课精练: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附参考答案
荷香芬芳,浸润美文馨香
一课一帖(电子课本+朗读+图文+知识点+名师视频)
每课精练: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
7猴王出世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省得受气(shěng) 獐鹿(zhāng) 猕猿(mí) 石窍(qiǎo)
B.伸头缩颈(jǐng) 镌刻(juàn) 避暑(bì) 饮涧水(jiàn)
C.瞑目蹲身(míng) 顽劣(luè) 遂称( suì) 开辟(pì)
D.拖男挈女(qiè) 石碣(jié) 楷书(kǎi) 禽兽(qín)
1.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本题中很多字容易读错,是因为只读了这个字的一部分,比如窍,读成qiǎo(巧)。还有一些字读错是因为平时没有严格区分,记忆它的正确读音,如劣(liè)、镌(juān)。平时,要熟记生字的音、形、义。
2.根据课文内容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①日( )月( )②( )耳( )腮③不知( )( )
④天造( )( )⑤( )头( )颈⑥力倦( )( )
(1) 词语⑤的头、颈两个字是表示身体部位名称的,请你再写四个这样的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用词语②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案①精华②抓挠③其可④地设⑤伸缩
⑥神疲
(1)示例:花拳绣腿 指手画脚 愁眉 苦脸 点头哈腰
(2)示例:飞机还有一小时就要起飞了,我们还没有赶到机场,急得我们几个抓耳挠腮,如热锅上的蚂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积累、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主要依据平时的归纳、背诵。补充词语时要根据所给出的字结合自己的积累进行正确填写,也可以从课文中找一找。填写时注意“挠”和“其可”的写法。第(1)题,带有人体部位名称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张口结舌、交头接耳、昂首挺胸、摩肩接踵,平时要注意分类积累词语。第(2)题,造句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前提下,表达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注意要从生活中选取情境。“抓耳挠腮”的意思是抓抓耳朵,搔搔腮帮子。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这个词语是对人物动作的描写,表达的是人物内心的焦急。所以选择情境的时候,注意要符合“焦急”的心情。
3.下列问句不需要回答的一项是( )
A.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
B.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
C.石猴端坐上面道:“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3.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疑问句、反问句的掌握。解答时,先要辨析两种句式。疑问句是向对方发问,不知道答案,需要对方来回答。通常是由一方发问,由另一方作答。反问句是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含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
A和B选项中的众猴都不敢进瀑布泉中,见石猴进去又出来,对水帘后面很是好奇,心中充满疑问,才有此问,因此这两句是疑问句,需要石猴回答。C选项是石猴提醒众猴不要忘了先前的誓言,要讲信用,按先前讲的拜他为王。“何不拜我为王?”其实是在说“要拜我为王”,表示 的是肯定的语气,是反间句,不需要回答。
4.下列句子和运用的修辞手法对应正确的是( )。
A.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对偶)
B.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夸张)
C.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比喻)
D.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比喻)
4.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辨析。 B选项“似滚瓜涌溅”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水的样子;C选项要注意虽然有“似圆球样大”,但其实并不是比喻句,只是说“卵”的大小像圆球那样;D选项中众猴做的是人的动作,不是比喻句。因此,本题答案为A。
5.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将“游 采 食 伴 友 宿 群 饮 亲 觅”按正确的顺序填人括号中。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草木,( )涧泉,( )山花,( )树果;与狼虫为( ),虎豹为( ),獐鹿为( ) ,猕猿为( );夜( )石崖之下,朝( )峰洞之中。
(2)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句写石猴入洞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了石猴_______的特点。
5.(1)答案 食 饮 采 觅 伴 群 友 亲 宿 游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熟悉情况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解答第(1)题时,要熟悉课文内容。本句中也有相应的提示,如草木不可“饮”,涧泉不可“食”,山花比树果要容易找,所以山花可“采”,树果未智要“觅”。 这是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的。 狼虫更为常见,可以作“伴”,与虎豹一起,是“群”。 石猴与猕猿都是同类,可以为“亲”,而獐鹿相对温顺,可以为家品“友”。夜晚睡觉是“宿”,早上在峰洞中是“游”。
(3) 答案示例:蹲 纵 跳 抬 勇敢、敏捷
(4) 解析本题考查对动作描写的掌握。句子使用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将石猴人洞的姿势写得活灵活现,表现出了石猴的勇敢和敏捷。
6.课文综合回顾。
(1)《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_______》第一回,作者是
___________。石猴被群猴拜为猴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课文中的石猴集猴、人、神于一体, 请你根据下面句子表现出的形象,判断他所属的特性。(A.神B.人C.猴)
①石猴机警、聪明、勇敢,有时还透着活泼的稚气。( )
②石猴的身上充满了野性,在林间快活逍遥、自由自在。( )
③石猴来历非凡,是一个感受日精月华的石猴,出世充满了神奇色彩。
( )
6. (1)答案 西游记 吴承恩 群猴有言在先,谁可以钻进瀑布,寻个源头,不伤身体,即拜为猴王,而石猴做到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这要求我们平时多记多积累。在阅读时要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作者名字、生活时代、书中人物、作品名称等要点记清。石猴被群猴拜为猴王的原因可从“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中得出。
(2)答案①B②C③A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题干,联系课文分析。孙悟空就是猴的身形,人的思维,神的功力。他成为猴王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他的勇敢顽皮,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品质。他日常在山中行走跳跃,在林间游走玩耍,又有着猴的特性。他的出生环境及经过,与其他众猴不同,充满了神奇的色彩。所以他是猴、人、神三者集一身。
7.阅读课外片段,完成练习。
①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
②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
③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
④那老者慌张道:“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1) 选段中孙悟空想借“芭蕉扇”的目的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2) 选段中主要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_描写,文中画“____”的四个句子分别体现了孙悟空怎样的特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A.自信乐观,不畏艰险B. 本领高强,神通广大
C.和气有礼,尊敬老者D.关心民众疾苦
(3)联系原著,可以知道孙悟空____次借“芭蕉扇”。赶快找到原著读一读,将借扇的过程讲给同学听一听。
7. (1)答案①扇息火焰山过去② 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这句话,清楚地说明了孙悟空借芭蕉扇的目的:一个是把火焰山的火扇熄,从这里经过;二是把火扇熄,使这里的老百姓能够照常种地,生活得以安宁。
(2)答案 语言 ①C②D③A④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概括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选段是孙悟空想借芭蕉扇,向老者询问铁扇仙的对话过程,以语言描写为主。画“,影”的四句话主要是
对人物的语言描写。解答时,要弄清人物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话,说的话的意思是什么,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个性。句①中,孙悟空对老者应对有礼,称呼老者为“老人家”,充分体现了对老者的尊敬。句②
中,孙悟空说明了借芭蕉扇的目的,不仅是师徒四人要从此经过,还要让这方百姓过上正常安宁的生活,可见他对百姓的关怀。句③是在老者历数前往芭蕉洞的艰辛“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 五六十里”后,孙悟空没有被困难吓住,轻松应对,体现了他自信乐观,不畏艰险。句④是对老者的描写,借老者的话,从侧面衬托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3)答案 三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积累。这个故事出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三个章回写了脍炙人口的故事《三借芭蕉扇》。阅读这个故事后,记得将借扇的过程讲给同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