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点读书笔记
对我来说,读书是必须做笔记的。不做点笔记的阅读,似乎给我一种未读的感觉。
有句老话讲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了读书笔记,至少会加深你对这本书的印象,有助于形成长期记忆。写读书笔记,还能产生“温故知新”的功效,不同的时期,对书本的理解不一样,读书笔记可以作为参考。前些天,我从电视里看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新闻,突然想起读柳青《创业史》摘录下的一句名言:“劳动是人类最永恒的崇高行为!”任何时候、任何时期都是如斯。
读书笔记能加深理解,提高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与书互动交流的过程。读书不仅仅是一阅而过,而是意味着要读懂、读透,以增加见识,扩展视野,更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思想境界。读周大新的《天黑得很慢》,这是一本关注老龄化社会的长篇小说。小说写出了老年人思想上的孤独、焦虑,身体上的衰老、无奈,反映了老龄社会中养老、就医、护理、家庭等现实问题,也写出老年人复杂的心境。让笔者感受其深、感同身受,让我懂得了如何坦然自若地去面对自己的老年。
读书笔记是积累知识的一种好方法。读书笔记记录下来的是一本书的精华,时间久了,精华越积越厚,正所谓厚积而薄发,这对一个人的影响甚深。这些东西,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将是一个人宝贵的财富。读刘醒龙所著的《上上长江》,作者从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起笔,溯流而上,一路考察风物,寻访遗迹,叩问人文,直达长江源头的沱沱河。作者没有过多去书写人们所熟知的长江,而是独辟蹊径,着重去写鲜为人知的玄奘与长江、王昭君与长江,以及在长江沿岸发现的元谋人等人文历史故事。读过此书,笔者能体会到,该书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正应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句古话。对于资讯泛滥时代的作家来说,“行走”似乎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在路上”的原初生命体验,不是坐在书斋里翻阅书报或点击屏幕就可以获得的。
对我来说,读书笔记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督促自己不断读好书的一种方法。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想与别人分享书中的智慧。于是,我常会读过一本书后,开始大力向家人和朋友推荐,恨不得自己买本书送给他。那种感觉,也许只有挚爱书的人才会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