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点评 | 第12期:答题时基本理论怎么运用,得讲究先后顺序才行
上期的「真题精讲」(真题点评 | 第11期:答题之前,一定要审好题目再去写,不然你会后悔的)中,我们留下了一道作业:
【论述题】根据新闻客观性发展历程,分析其在当前中国新闻业的意义。(30分)
截止10月23日24:00,共收到了68份作业。我们以9为次序,随机挑选了第1、第10、第19、第28、37篇作业进行点评。
评分规则:
绿色字体代表亮点,红色字体代表欠缺点,括号内为具体点评内容。
错字别字病句每处扣0.5分,但每篇扣分总计不得超过1分。
语言不顺不鲜活,视情况扣1-2分。
考点不足不充分,视情况扣1-4分
其它情况,具体见文中分析。
1
新闻客观性指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这不是真实性的解释吗?】,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理念和操作。】,内容上指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人物或事件【内容最正确是表达是理念,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指的是客观性原则,就是平衡、诚实、无偏见等,是一种理念。】;形式上指新闻所显示的倾向性是通过其所报道的事实的逻辑力量实现的【倾向性怎么理解?这是立场的问题,客观性讲的是平衡。】。下文将依次论述新闻客观性的发展历程,新闻客观性对我国新闻业的意义以及坚持新闻客观性的具体做法。
一、新闻客观性的发展历程
1.从新闻业的发展角度来看,新闻客观性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美国新闻界,政党报开始向便士报转变,美国的报刊界开始按经济规律独立经营报业。由此发展出一套以提高地位和报酬为目的的新闻经营理念,客观性原则即包括其中。【客观性代表事件是奥克斯接手《纽约时报》事件,这个必须要提的。还有通讯社的兴起,以及美联社的供稿原则等都要谈一下。】
2.从思想哲学层面来看,新闻客观性源于西方哲学上的客观性,是西方哲学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产物,在19世纪“主观性”受到怀疑的情况下日渐抬头,并由此成为新闻报道和新闻教育的理念。【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是客观性研究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还有从技术层面来看呢?照相机的发明也为客观性原则的提出奠定了研究视角。】
二、新闻客观性在当前中国新闻业的意义
当前中国新闻业正处于传统媒介机构、网络媒介组织和以自媒体为代表的公众信息平台三足鼎立的局面中,网络信息环境复杂多变,信息鱼龙混杂,舆论复杂难控,坚持新闻客观性具有重要意义。
1.保护新闻机构的利益。一方面新闻客观性是保障新闻机构公益性和公共性的基础【准确来说应该是合法性。】,客观性给新闻业提供了生存保障。另一方面保护媒体免受政治权利及其他社会权利的侵害。这与新闻客观性原则出现的初衷是一致的:为公众服务并摆脱对政治权利的依附。
2.保障新闻从业者的利益。首先,保护记者免于以文字损害名誉诉讼和社论编辑的谴责【这句话注意语言规范,免于由文字损害带来的诉讼。】,避开新闻报道所隐含的价值观及其带来的后果。其次,使新闻记者在选择新闻方面维持独立,也消除了对新闻记者需要在不同的事实主张之间做选择的问题。再次,可使新闻工作者转移言论责任,让消息来源为新闻报道内容负责。【三个部分,其中最后一个才是真正的原因,前面两个才是结果,注意一下顺序。】
3.维护社会的稳定秩序【维护社会公正更加好。】。客观性给公众提供了接收信息的途径,有利于各种观点的自由辩论,有助于维护社会公正,保证信息公开。当下新闻信息真伪难辨、舆论复杂多样,信息系统的混乱必然会对社会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坚持新闻客观性十分必要。
三、坚持新闻客观性的具体措施
1.选择真实可靠的新闻源,新闻源需是相关机构认证的代表或是新闻事件的直接参与者。
2.记者要避免煽情,遵循标准规范,只为公众提供他们亲眼看到的、或者有证据证明的信息,以及被可靠消息来源确认的事实。
3.注重将新闻事实与记者观点和评论相分离,观点和评论只限于专栏、特写等特定体裁,或是引用相关者或权威人士的观点。
【这几点讲的不错,但不够全面,具体措施包含实际操作规范,比如用中性词汇表述事实,强调可以查证的事实等,具体措施放在一段讲即可。】
由此,新闻客观性原则对于当下我国新闻业具有重大意义,应坚持客观性原则产生的初衷,维持信息环境以及社会系统的有序、良好发展。
答案点评:
这位宝宝对客观性的理解还存在问题,建议翻一翻陈力丹老师《新闻理论十讲》关于客观性这一章节,它的内涵包括理念和操作规范,你的“内容+形式”并没有给到一个很好的阐释,并且混淆了概念。
答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阐释客观性的进程,你有具体的分类,这点非常好,但是分类不全,而且也没有凸显“进程”这两字,其次,意义部分写的很好,但是也不够完整,多抓基础。
综合得分:19分
2
所谓新闻客观性,是指新闻是一种不受新闻人主观意志而改变的,对实际发生的事件与牵扯到的人物进行综合、全面、客观的分析与报道,给受众提供最真实,最原始的新闻事件的文体。【太过专业啦,新闻理论不需要这么解释,直接说新闻客观性包含哪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一下即可。】
1.新闻客观性的发展历程(这部分不是很了解,查阅的)【没关系,查阅了之后记住就好啦~】
19世纪,新闻客观性原理是对美国政党报纸深刻反省的产物。【政党报刊向商业报刊转时期,】报纸的言论就必须超越党派,在保持中立的状态下,赢得广泛的读者。
1848年由《纽约太阳报》《先驱报》等6家报纸出资组建的“海港新闻社”(美联社前身)的成立,进一步促进了客观报道观念和技术的发展。由于当时各报的报道立场不同,美联社不得不采取中立、平衡的客观写作方式提供稿件,只报道事实和细节,不作任何评论。
扒粪运动,19世纪下半叶(1850年左右),基本与新闻客观性产生的时间相一致。同时,1830左右的便士报出现,政党报刊衰落。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新闻客观性原则被人们抛弃,无论是正义的一方还是邪恶的一方都将新闻事实摆放一边。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推崇朴素的“客观主义”,讲究有闻必录。因为,竭力排斥新闻报道的主观性和选择性成为严格的新闻信条。此同时,受众对新闻报道的信任度也一度跌入低谷——人们不再盲目地崇拜客观性,更有些人甚至对其存在的可能性持否定态度。
20世纪20至30年代,又是从“有闻必录”到“客观解释”。但是,得益于相关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以及客观性原则本身的强大生命力,新闻客观性近年来再次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新闻专业主义”“公共领域”的概念提出,都是在追求新闻客观性的道路上前进的步伐。
【这一段我就不补充了,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范本。但是,如果要写新闻专业主义的进程的话,采取这个答案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客观性只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核,仅从客观性产生的进程来讲就够啦,可参考以下答案。】
2.新闻客观性对当前中国新闻业的意义
2.1 新闻策划客观化
一次好的报道需要新闻工作者精心策划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为求效果而进行刻意的“属性议程”则是对新闻客观性的巨大损害。目前,部分政府工作者缺乏党性,利用新闻媒介自我吹嘘,自我标榜或者掩盖劣迹,欺上瞒下,对新闻工作者施压,造成刻意的新闻策划【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的概念还没有搞清楚啊宝宝,欺上瞒下的新闻报道是策划新闻。】,有违新闻真实客观报道,带来广大人民群众质疑。所以,为了维护中国新闻业的权威性,应该坚守新闻客观性。【不是让你论证应不应该坚守,而是坚守的意义是什么?给新闻界能带来什么好处?】
2.2 新闻业务规范化
新闻客观性要求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写编过程中保证综合全面的分析,不凭借主管论断或者带着主观想法去找寻新闻事件。这对于新闻业务操作过程,具备客观公正真实还原事物有着重要意义【注意语病,这对于新闻业务操作过程中坚守公正客观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对于新媒体冲击下的当前中国新闻业,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负面能量的不断剧增,带给新闻工作者更大的任务【挑战】在采写编过程的坚守新闻客观性。【还是在阐述当前的新闻环境需要客观性,但是客观性带来什么你并没有说,这个逻辑还是要搞清楚的。你的小标题跟你的内容是相反的两个方向。】
2.3 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业,不再是过去传统媒体“独占天下”的局面,新闻工作者的神圣感也有所下降,特别是要做出一番成就更为艰难。一些新闻工作者或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新闻报道夸张化,或怕苦怕累,仅靠电话、道听途说搞定一篇报道,这些都不符合新闻客观性。越是在这样的时代,越应该坚守新闻客观性,才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成为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同样的问题,不再赘述。】
2.4 新闻客观性不是要求有问【闻】必录
在新闻客观性发展历史中,也有一段片面追求客观性而导致必须有问必录,新闻大幅累赘,反而适得其反的过程。新闻客观性是针对一篇报道乃至一系列报道的过程而言。在对新闻选择过程,这是一个新闻价值,受众需求等多方因素的结果。【问意义呢小伙子,不是让你阐述客观性应该干什么~】
3.结语
新闻客观性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对于新闻专业主义,我们不能够弃之,也不能过分推崇。任何的新闻传播业都无法做到完全的客观公正,我们能做的是尽量靠近。特别是在新闻业发展水平欠缺的中国,并且在新媒体、互联网的冲击之下的传媒业,新闻业更是要坚守新闻客观性,进行更好的新闻报道、引导舆论的工作,做好人民和党的耳目喉舌。
答案点评:
答题画风不对,意义部分完全跑偏,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问题,客观性带来的意义就是保护新闻工作者,是一种职业的追求等,其实你的小标题没多大问题,但是阐述完全是相反的逻辑;错别字、语病这样的问题可要注意啊;
还是要注重基础,回去多翻翻书,新闻客观性、真实性、全面性这部分是新闻理论的不死考点。
综合得分:15分
3
新闻客观性的概念:新闻客观性是指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的“客观”只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人物或事件,而不是虚构的,捏造的。形式上的“客观”指新闻所显示的倾向性,是通过其所报道的事实的逻辑力量实现的,作者采用的是“客观陈述”的方法,不随意加以主观的解释。【跟前面同学的作业一样,大家应该背的都是同一个概念,我在第一个同学的作业中强调了“理念+方法”,这样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客观性不仅是一种职业理念,也是一种操作规范,而这正是客观性的内涵,“内容+形式”也行,但万万不可断章取义,加上这位同学后面这句话就非常好。】
【小伙子呀,论述题不能这么答,起码得有个序号吧。】发展历程:客观性理念的产生来自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报刊正完成向商业报刊的转变。商业报刊在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在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保证了报刊的客观中立。随后,客观性理念得到发展,通讯社特别是美联社的诞生和发展,是客观报道原则得以确立的动力;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社会责任论强调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客观性原则在我国新闻传播历史活动中也有所体现:《大公报》曾把“不党”“不私”“不盲”“不卖”作为办报方针;《人民日报》在关于华北人民战胜灾害的报道也说明这点。【能分点作答吗~一般来说客观性的发展进程就整个世界而言,不用单独区分中国。】
当前中国新闻业存在客观性缺失问题:我国新闻中较多的主观操控现象,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时,往往主题先行,不能客观地描述人物,而是硬要人物服从于某种宣传目的,如“最美乡村女教师”皓艳敏,故意回避被拐经历;善于给人物和事物标签化,如医闹事件中先入为主地认为院方错误,最终导致诸多反转新闻的出现。【我的理解是你想先抛出客观性缺失的问题,然后下面回答客观性对新闻的意义,这样的逻辑没问题,但是你的缺失问题不全面,既然写了就要写好,除了你说的那几点之外,还有信息源调查不全面,牵扯个人利益等等。】
客观性对中国新闻业的意义:
1.客观性是新闻传播真理的基本方式,因为真理都是客观的,坚持新闻客观性有利于传播事实和真理。
2.人们获取正确认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新闻的客观性是受众认识生活的最有效途径。客观报道能够促进人们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有利于人们根据外部世界的变动调整自身范围,保证了“协调”与“监视”的运行。【看清题目,对新闻业的意义,而不是整个社会。】
3.新闻的客观性能够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当前中国政府公信力下降,在报道新闻的活动中坚守新闻客观性是能维护政府的权威。【阐述并不具有说服力,你得先明白真实性和客观性之间的关系。客观性(内容真实)=新闻来源真实+事实本身真实。】
4.新闻的客观性能够维护传统媒体的权威,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不被消灭的法宝。虽然自媒体现在已飞速发展,但它有不专业性,容易在传播新闻时出现倾向性,传统媒体具有专业素养,坚守客观性增强了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体现了新闻的价值。
答案点评:
论述题的写作规范在这个时候就不要让学姐学长强调了呀,这么写老师看着都累,所以分清楚序号,按照论文的格式来;
你的意义阐述太简单,论述题最重要的是要论述你的观点,看到了你的观点但是你的论述并没有太大说服力。没有结语,收场太草率了吧娃儿~
综合得分:18分
4
新闻客观性,指的要求新闻报道人不带刻板印象、媒介偏见,不融入个人的主观情感、观点、意见,对报道内容也不作片面地分析或过度地煽动,以此保证新闻消息的准确度与可信性,更加全面、平衡、贴近真实地还原客观世界的图景。【总结得很全面。】学者郭镇之早年就提出“客观性是视觉象征,是一个360度旋转的人眼。”新闻客观性既是新闻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与职业操守,也是新闻报道内容的应有之义。
新闻客观性的思想发端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便士报的兴起以及在商业竞争中发展出的“黄色新闻”,宣传花招与公关手段无疑都给倡导民主、自由的美国新闻业带来沉重的打击,因而作为职业道德准则的”新闻客观性”的概念粉墨登场。哈钦斯委员会在《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提出社会责任理论,替代原有的自由主义理论,要求大众媒体应当设置一套到理念与行业规范来对新闻报道负责。【不用说这么多,一两句话就进入主题,直接说进程,用序号标注出来。】
中国的新闻事业是伴随着革命与建设的时代主题发展起来的,报纸、通讯社、电台都秉持着战时的党性、战斗性、指导性。改革开放以后,新闻客观新闻学逐渐进入我国,对我国的新闻事业变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 思想嬗变: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成型
改革开放对新闻事业重新定位后,“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观念已经演变为“媒介的双重属性”,保持作为党与人民的喉结的职能,同时也具备了上层建筑信息产业的内涵。而客观性新闻就要求设立新闻行业部门内部的职业道德规范,正面宣传但不盲目煽动,探访事实而不做“客里空”,引导舆论而不权力寻租。追求真理、真相,全面、平衡、中立的报道事实、反映事实。【不错。】
(二) 制度改革,迸发活力仍不忘初心
紧紧跟随改革开放,积极响应改革开放,新闻界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手段使得新闻的客观性:报社编营分离、电台制播分离,作为信息产业需要大众媒介保持活力、在商业竞争中创新发展,但也始终不能忘记初心,美国的“黄色新闻”就是世界新闻史上的沉重教训。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主流媒体都能坚守严肃新闻、坚守主流价值的倡导,【重点在这部分,可以详细论述客观性带给新闻业哪些好的方面,其他的可以删掉。】坚守客观性的新闻准备,是给泛娱乐化的社会打的一剂镇静剂,也是一味也许需要持久的耐心才可以发挥药效的苦口良药。
(三) 回归本位:普惠人民、造福社会【注意题目要求,是对新闻业的影响,而不是社会。】
新闻客观性的提出本就是为了提供准确、可信的新闻消息,使公众了解社会关系上的变动,从而对个人的现存问题进行修正,对前景规划作出调整,进而使社会进一步全面发展。客观新闻的发展,是作为社会公器保障公民利益的基石。例如在医患问题上,媒体报道不应对持“黑心医生”标签化,不查事实就作出主观评论大肆宣称医疗体系背后的黑暗腐朽,这无疑会计划医患矛盾的恶化,也不能实质上解决问题根本。
伴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异军突起,互联网上的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由于新生事物发展不全面、不充分、对行业规律认识尚不成熟,也暴露了不少的有悖新闻客观性理念的问题。【这部分是次要的,简单介绍就好,没有必要用这么对篇幅。】
(一) 报道形式上可视化、虚拟化【造成什么影响在标题中就得提出来啊,不然像是具体的措施而不是问题了。】
大数据时代,所有的事物、关系似乎都呈现出“泛数据化”的特征。为了更为真实、生动的呈现新闻,新闻媒体在报道上往往会利用VR技术、H5技术、可视化技术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给予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这种报道在内容上无疑更为全面、丰富,但形式上的花哨冲击了人的全部感官,但是缺少印刷文本形式的阅读的严肃性、逻辑性,人的大脑习惯性享受,而不再理性思考。
(二) 新闻算法、个性定制构筑信息茧房
基于给予受众更好阅读服务,不少新闻APP推出个人定制的新闻服务。但是当受众一位重复自己的兴趣,而不能全面认知世界,甚至隔绝于世界其他场域的联系。布尔迪厄提出的场域理论,强调的是再一个系统中,各个位置相互关联,依靠自己的资本决定自己话语权。而如果都不融入整体社会体系,单独的人就自己丢失了权利,还可能作茧自缚,单独的社群就容易发生群体极化的现象,这对社会的进步、治安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样,新闻业的客观理念缺失带来的问题,机器算法并不涉及新闻理念,它仅仅是一种技术。】
(三) 公民新闻、实时报道引发新闻反转
技术赋权、去中心化使得全民拥有了自主报道的麦克风, 直播、短视频、文字图片,各种形式的UGC在各大新闻媒体平台上如雨后春笋,也同时也是一阵良莠不齐难以分辨的乱象。实时新闻使得新闻更为新鲜及时,但同时碎片化、快餐式、缺少专业内涵等问题引起新闻反转频频发生。这种泛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缺少客观性、冷静思维的一场喧闹罢了。
(四) 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的“人性”
微软“小冰”都能作诗了!一时之间,人工智能的话题层出不穷,新闻行业机器人新闻也开始在灾难报道、财经新闻解读、体育新闻呈现等各方面开始发力。应该说机器人新闻诚然是不带任何主观情绪、媒介偏见,似乎真正做到了客观。但应该看到机器人背后仍然是人的算法编制,新闻工作者仍然需要新闻价值观的坚守。
(五) 后真相时代泛娱乐化
波兹曼曾为80年代电视泛滥的美国担忧: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一切公关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反观我们现在的互联网舆论场,真相往往都裹挟着情绪,呈现后真相的特点,新闻的真实性似乎已经不重要了。那么人对社会变动消息的需求也日益消亡了吗?变动的只是时代、技术、形式上的新闻报道方式,但新闻专业内涵的、本质规定的东西在社会发展中才是日久弥新的精髓。
这样一个全民狂欢的舞台上,少不了跟进时代的激情,我们诚然可以采用新的面貌呈现出崭新的新闻业态,但依旧应该遵循新闻业的初心,新闻专业化的核心,坚守客观性的职业道德规范。【这部分“应该”阶段同样不是题目需要的。】
(1)作为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积极倡导主流文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是根本。但也要运用互联网思维,融入严肃报道、深刻理性的内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打好“互联网+战略”转型的攻坚战。
(2)政府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制定相关政策,立法规范工作应有条不稳、具有针对性得展开。“简放管”的出台,本就要求行业自律、自由发展、自我管理,应当明确法律应当是最后一道防线。
(3)对公众应当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对信息事实的认知、分析、鉴赏、批判能力。2017年中央互联网连发四条政令,全面实名制的出台在某程度上应该能够使得用户发言更为理性,更有逻辑思考后的意义。【跟新闻客观理念没关系的。】
在西方,客观性即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是西方实证主义、理性主义的产物。中国在吹响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之后,这个概念随着新闻学体系也跋涉千山辗转来到神州大地,在扎根、成长、经受风雨之后,中国的客观新闻学更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尤其是在十八大以后的“新时代”,新闻客观性仍然应当是新闻业始终坚守的初心,但同时也应该有着更为丰富的包含了中国特色的内涵发展。
答案点评:
题目练习是一定要按照真题的标准来的,字数太多反而抓不住重点,所以下次练习一定要控制你寄己啊~
进程这部分回答太简略,这差不多要占一半的分数,但是你并没有给足篇幅;给中国新闻业带来的影响这部分总结得很好,但是要注意控制你的论述字数;
“问题”和“应该”这部分答得非常不错,很善于总结技术带给客观性的思考,但是这些都是无用功啊,一定要注意看清题目要求。
综合得分:18分
对于本题,可参考以下答案:
新闻客观性是一种新闻职业理念,即作为新闻精神的客观理念,也是一种报道方式,即新闻报道具体的操作规范,前者需要做到对事实的信奉和对价值的不信任,同时要把握好客观性的内涵,后者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将事实和意见分开,用中性词汇表述事实,为事实涉及各方提供应答机会,给受众提供全面的信息等。
客观性理念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核,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展过程,具体如下:
1、19世纪中叶政党报刊向商业报刊转变。新闻传播要满足普遍公众需求和兴趣,而不再是站在某一党派的立场上,尽管商业报刊的立足点仍旧是市场,但他们还是站在大众这一边,成为人民和公共利益的捍卫者。
2、便士报的产生,使“新闻”战胜了“言论”,“事实陈述”战胜了“意见呈现”,由“言论纸”过渡到“新闻纸”。
3、传播科技的发展,照相术、电影、电视的出现,人们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还原的。
4、通讯社特别是美联社的诞生与发展,是客观性原则得以确立的动力。通讯社强化了新闻的商品性,为了把自己采集到的新闻供给持有不同立场、观点、办报方针,就得在新闻中去掉自己的立场,只提供客观的事实信息。
所以,在以上社会条件下,大众传媒建构了洗碗呢客观性原则,它们通过主动调整新闻业同政党、商业的关系,并结合传媒市场的情形进行自我建构——通过提供新闻事实吸引受众,通过广告扩充利益,与政治保持距离。但是出现过度商业化,在19世纪末出现黄色新闻潮。
客观性对于新闻业发展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闻客观性是实现新闻真实的基本途径
内容客观和形式客观是客观性原则重要的两个内涵。内容客观意味着报道中呈现了各方不同的观点,达到了平等对话的要求,是真正做到了“客观”叙述,不会引起各方的意见,而形式客观意味着虽然以第三者的立场叙述了当事人的观点,但这只是达到了新闻事实本身的真实,而未达到内容的真实,因为消息源提供的信息未经过核实。所以,新闻工作者在形式和内容共上达到真实以后才可以做到最大的真实。
2、确保新闻报道可信和公正的手段
新闻报道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超脱、平衡对待事物,记者应该全面展示某个事件中不同的解释和观点,给当事各方以表达、表现的空间。只有坚持原则,才会以“社会公器”的角色去赢得受众以及采访对象的认可,构建专业权威的媒体形象。
3、保护新闻工作者的武器
作为一种渴可望而不完全可及的理念,客观性原则应成为一种新闻职业追求,一种评判新闻工作的原则,将客观性原则作为职业理念是一种对新闻职业的保护策略,如果传媒或具体记者按照一定规则报道了,即使出现差误,也不宜处罚。
客观性被称为新闻界的“不死之神”,而新闻工作者要做的就是把握客观报道的内涵,即诚实公正;不抱成见或持偏见,不固执己见;不牵扯个人利益;只相信事实,怀疑出于价值观的别人的判断,努力将两者分开,但将意见视为相关;所提供的讯息是各项可查证事实的总和。
答案点评:
这篇作答在进程介绍中按照门类划分,从技术、报刊发展等角度进行解释,并没有长篇大论,很恰当地讲到重点;
其次在分析意义时对基础知识运用得很好,其实这次作业考察的就是基础知识,在追逐热点的过程中可别忘了基础才是考试的核心;最后一段提出把握内涵自然结尾,符合题目的要求。
综合得分: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