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宫---江南最大明清建筑群

很多人都知道浙江东阳的木雕很出名,横店影视城属于东阳市,相较于横店影视城仿古建筑,在东阳城东有一处卢宅,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

东阳卢宅,全称为卢宅明清古建筑群,位于东阳城区东侧,古称雅溪,为雅溪卢氏聚居之地,占地面积2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900平方米,是东阳市的国家级文保单位。卢宅营造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就在近期,卢宅又与兰溪诸葛村古村落、武义俞源村古建筑群和浦江郑义门一起,被推荐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卢宅有句经典的广告语:“北有故宫,南有卢宅。”这绝非自我炒作,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就对此作了肯定:卢宅是民间的故宫。

走过一段遍布古玩店、木雕店的老街,穿过风纪世家、大方伯、旌表贞节之门3座牌坊,就来到了卢宅入口。让人纳闷的是,眼前的大夫第并非卢宅正门。经过一段曲尺形的宽阔甬道,你才会发现,原来一道照壁后面,竟然可以藏下这么宏伟的古建筑群!据介绍,卢宅的格局和故宫相仿,叫做“前堂后寝”,前堂是公共厅堂,后面则是生活起居空间,两者之间由一道石门隔开,平时石门关着,外人不得入内。

众所周知,故宫有九进,而卢宅的肃雍堂纵轴线也有九进,长320米,共115间房屋,占地6470多平方米。在中国,只有故宫和孔庙才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心建筑肃雍堂,至今已有540多年的历史。以肃雍堂为中轴,现存有自明景泰至民国初的主体建筑20余座,可惜大部分建筑多已不存,只有陈列室内的模型,向人们展示了昔日的卢宅盛景。卢宅文保所副所长吴新雷介绍说,卢宅以厅堂为轴心、轴线分明的建筑组群,不仅典型地显示出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聚居社会结构,而且从平面布局、形态架构、功能划分、规模体量以及内部雕饰,无不体现了封建士大夫府第建筑的营造理念,是儒学礼治的文化标本、封建士大夫传统道德和宗法观念的物化图解。

走进卢宅,仿佛走进了一个巨大的“迷宫”,里面回环反复的通道走廊,烟锁重楼的厅堂厢房,让人不禁慨叹“庭院深深深几许”。捷报门、国光门、肃雍堂大厅、肃雍正堂、乐寿堂、世雍门楼、世雍堂、中堂、后楼等九进院落层层递进,左右对称,空间变化繁复,令人几欲迷失。首先进入视线的是捷报门。四平八稳、端端正正,并不特别张扬,风格类似紫禁城的午门。过捷报门,走进国光门,站在风水石上看远处的笔架山头,如一方笔架,衬着门框,宛若一幅自然天成的山水画。“静观嘉禾千章绿,坐对遥山一角青”,独具匠心的建筑技艺,不仅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更体现了卢氏家族启示后辈勤奋好学的良苦用心。卢宅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肃雍堂大厅中悬挂着“吴中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的真迹。据说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清廷重臣刘墉等都曾是卢宅的座上客。在肃雍堂,还有刘墉为卢家最后一位进士卢炳涛题写的“翰林”匾。最有意思的是,第四进同寿堂是卢氏祭祀祖先的地方。以同寿堂为界,前四进是家族议事、迎来送往和祭祀的公共场所,女人不允许进入。后五进便是卢氏家族生活起居的地方。在同寿堂后,有一道移动式石库门,是古代十分罕见的隐蔽型隔门。它将卢宅分割成了“前堂后寝”两部分,这也是紫禁城的独有格局。

在卢宅,还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作为一个建筑群,卢宅的各组建筑既联系紧密又自成体系,不像故宫各建筑之间保持着较大的距离,这也是为了规避政治风险所采取的策略。因为九进结构是皇家独有,卢宅在建筑规格上自然不能与皇家平起平坐,它将九进建筑联接在一起,在外观上看就成了一处“由许多幢十三间头组成的大住宅群”(北京建工学院教授、《浙江民居》主要编写人王其明语),让政敌无懈可击。

从现存建筑来看,卢宅的厅堂各具特色,或宏敞肃穆如肃雍堂,或高大巍峨如树德堂,或小巧精致如东吟堂,堪称厅堂建筑的博物馆。卢宅还是一座雕刻艺术博物馆,它的建筑构件集中反映了东阳木雕风格的演变,因此有人说,要了解东阳木雕明清以来的变迁,只要看卢宅的厅堂建筑,就可以一目了然。卢宅中还集中了明清至民国东阳木雕的优秀作品,尤以树德堂前檐柱上双层牛腿为极品,而嘉会堂的木雕“九狮戏球”三架梁,由整块香樟木精雕而成,高5米、直径1.7米,采用深浮雕、透雕、圆雕技法,是国内绝无仅有的珍品。

除木雕外,卢宅还融石雕、砖雕及彩绘艺术于一体。卢宅的砖雕采用“雕泥”手法,即在泥坏上雕刻成型,再经土窑烧制,有别于徽州、苏州的“雕砖”即砖上雕刻。彩绘主要用“晕色”的彩画技法,以土红、灰、墨为主,富有民间艺术特色,不受规格化的局限。引人注目的是,卢宅保留了许多早期以及南方地区特有的建筑技法,它的许多营造技艺都作为典型,收入了古建园林专家王仲奋所著的《东方住宅民居———浙江东阳民居》一书,成了东阳民居的代表作。其营造技法之丰富,在省内无有出其右者。肃雍堂的前厅和正厅之间采用“勾连搭”结构,两个顶连在一起,结合部有专门设计的“天沟”(就是一根挖空的木头),可供流水,就像现代建筑中的排水管道,几百年来竟没有出现渗漏现象。

上世纪80年代,卢宅的抢救保护工作就已着手实施。经过抢救性的修缮,卢宅已经恢复了九进建筑,但是,由于卢宅处在城区,仿佛一个盆地,这就造成了与周围环境的脱节,为保护带来了诸多难题。而且在旅游开发上,由于古建筑特有的专业性,也较难与游客产生互动。让人们看到一线曙光的是,加入濒危名录的卢宅,正逐渐“复苏”。据悉,目前有关部门对卢宅制订了新的保护计划,包括抢救保护世进士第、铁门里、慎修堂、小洋楼、中河路15~18号民居等历史建筑,保护石质、砖雕文物和彩绘,疏浚整治雅溪水系等等。到时候,人们在陈列室里看到的模型将有可能成为真实的再现。

一提起故宫,你自然而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位于中国北方,规模壮观、气势恢弘的紫禁城;想到那一片富丽华贵、建筑精美的明清古建筑群;想到那份存立于天地间皇家的大气和霸气。如果我跟你说,在中国的南方,在素以崇尚小桥流水、小家碧玉的江南也有一座规制比肩紫禁城,建筑精美赛皇家的“民间故宫”的话,你一定不信。那就请你随我驱车前往位于浙江中部东阳市的那座号称“江南民间故宫”的卢宅看个究竟吧。  对于我这样“闲不住”的人,双休日也是不能放过的。赶早出了城上了宁杭高速,在拥挤的城市里憋屈了许久的别克HRV发出一声轻吼,便使出了浑身的动力向前冲去。

景点所在:卢宅位于浙江省东阳市东门外。驾车线路:上海-沪杭高速-杭州-杭金衢高速-320公里-义乌-20公里-东阳。景点价值:是浙江省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住宅古建筑群。景点精髓:考究的风水、越制的建筑、精湛的木雕。穿过空荡荡的停车场,走入一条已经修葺过,用卵石铺路,绵延数百米的狭窄老街。从街头到街尾,老街上卖的都是木雕:窗花、门板、箱子、雕花床、家俱……应有尽有,不知是真旧货还是作旧的新货。许是我来得早了,或是冬日这里的生意本就有些清淡,一些店还关着门,开着门的店里,守店的人或是在门口晒着太阳,或是坐在自家的店堂内,看着报纸。拴在门旁的狗儿,怕是见惯了来往的行人,懒懒地趴在地上,一声不吭。倒是老街深处,不时传来阵阵犬吠之声。行走间,在街北赫然见到立着一对威严的石狮,它俩身后的甬道中便是接连三座高高矗立的制作精美的石牌坊,卢宅到了。

这石牌坊多是过去官家对主人的肯定,内容少不得是褒扬功德,荣宗耀祖,光照门第,或是旌表贞节,宣扬忠孝节义;牌坊树得越多,表明主人的功德地位越高,今天瞧卢宅这阵势,便知此宅非同一般。风水卢宅,诗礼传家我从大夫第旁的甬道,绕过一处墙头上探出不少宽大翠绿的芭蕉叶的庭院,便来到了卢宅的核心建筑“肃雍堂”的头门前,但见门前一副板对,道出了卢氏的渊源和诗礼传家,科第绵延的家风。据说这一切竟都和卢宅的风水有关。卢氏族谱对卢宅风水环境是这样描述的“三峰峙其南,两水环其北”,可见,卢氏在选址时,对风水相当考究。这东阳卢氏何许人也?一看甚是了得,其原本是齐太公姜子牙的后裔。众所周知,姜子牙不仅是个辅君安帮的人物,更是个有名的能掐会算、会看风水的半仙,估计他那些诗礼治国和看风水的本事,自是悉数传给他的后人的。

穿过头门,便进得了“肃雍堂”的照厅仪门,我在此回身向南望去,一座青山隐约现于头门的门框之中,此山有峰三座,形同笔架,对于卢氏来说,这座笔架山就是保障家族兴盛的风水山。(可惜今天这座风水山,已经被宅外居民的一座座不伦不类的小楼给遮挡了不少,这要是让卢氏先人知道,恐怕其定会寝食难安了)据说,当年卢氏先人就是因为看到笔架山,才决定在此落户,让整个家族院落遥对着笔架山,使之成为家族文脉之所在,形成“云外插三峰,好安画石笔”之势。真还别说,自从有了这座灵山的庇佑和姜子牙的遗传,卢氏家族登科及第者绵延而不绝,涉足仕途者众,跻身学林者多。看过卢宅的风水和卢氏的成就,我便更明了,古往今来为何中国人选地建宅必重风水之说的,官宦富人之家为何更是具有强烈的风水意识了。呵呵,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明朝留传至今的“违章建筑”说真的,在江南一带,卢宅确实是可以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豪宅了,但以其总共占地才3万平米的规模,与占地72万平米,有宫殿房舍9000多间的紫禁城相提并论,怕是要让人笑掉大牙的;就是跟我去过的同样是民间豪宅的山西祁县乔家大院和灵石王家大院等北方大型明清古建筑群相比,似乎也是小巫见大巫了。冬日里的卢宅冷冷清清,连我在内就是可数的四五个游人,这对卢氏先人来说足以令其哀伤不已,对我而言却是件大幸事,我终于可以从从容容地好好品味一下这座江南豪宅了。

穿过仪门,呈现在眼前是一座宽大的院落,中间一座挂着花灯的楼堂,两侧均各有一排居室与仪门形成合围之势。正堂之上一块巨大的鎏金大匾上书“肃雍”二字,这里便是卢宅持之与紫禁城相比的“肃雍堂”。

不到“肃雍堂”,你还真是体会不到卢宅“大宅门”的气势,穿过“肃雍堂”正堂,一座座乌漆宅门,由近及远,向后伸展而去,形成了极富穿透力的视觉效果。站在这样的大宅门前,我才真切地领会到“豪门深似海”的意思;透过镜头,眼前的景物在光影的变幻中有些晃动和恍惚,一时间竟觉得自己仿佛业已回到了数百年前卢氏的生活场景中:厅堂里文人才子,高官重臣是高朋满座,迎来送往的阵阵吆喝之声不绝于耳,厅前廊下丫环佣人穿梭忙碌,而我则是一个来走亲戚的穷小子,站在那一串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宅门前,显得是那样的人单势寡,不知是该进还是退……唉,人穷气短啊。

可就是这座“肃雍堂”,有谁想到它竟是明朝留传至今的一座“违章建筑“。从第一进仪门开始,一条全长320米的中轴线贯穿南北(据说是国内民居中最长的主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共布置了9幢大小不一的建筑(俗称九进),其建筑布局与北方京城的皇家宫殿如出一辙。

特别是“肃雍堂”,堂开五间,高三层,内歇山外悬山式的屋顶,在封建时代这都是皇宫和宗庙才允许使用的建筑规格;而“肃雍堂”内雕梁画栋,斗拱彩画竟以娇艳欲滴的牡丹为衬底,施以巨大的龙凤图案,这更是皇家才能使用的图案。这一切都表明卢氏的家宅在建造上已经明显越格,属于标准的明代“违法违规建筑”,在封建时代“越制”和“冒犯皇家”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好在卢氏家族独霸一方,有钱有权,且东阳远离京师,也就无人深究了。不过,能躲过官家的深究自是卢氏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幸事,不然我们又怎能在百年之后能欣赏到这堪比故宫的东阳卢宅呢。

看不够的东阳木雕东阳自古就有“百工之乡”的美誉,东阳木雕更是中国六大名雕之一。而卢宅堪称东阳木雕之集大成者,其所有的厅堂宅第都普遍采用东阳木雕来进行装饰,单论建筑构件的雕刻之细缕之精美绝伦,则我去过的国内的古建筑群落唯有浙江新叶村的祠堂木雕尚可与之相提并论,连著名的徽派民居木雕怕是也难与之相比。

此次东阳之行,与其说是冲着卢宅的“民间故宫”的名头而来,不如说我是为了卢宅的东阳木雕而来。信步于卢宅的厅堂之间,眼睛和大脑很快就会变得很满很满:在一片片不起眼的窗隔扇、门裙板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精美的木雕,或人物、或山水、或花鸟鱼虫,或琴棋书画,或透雕、或浮雕,内容不同,雕法不同,但无不雕工精细、形态传神,而且每一个图案可能都是一个象征、一个寓意,实在令人叫绝;只是一时间,看多了,人都会有些眼晕。

我端着相机或站或跪,或横或竖,一个图案接着一个图案地拍着,全然忘记了时间和别人的存在,“你是研究木雕的吧?”忽然身后有人发声问道,我猛一回头,看见一个体形微胖的年轻保安正笑咪咪地望着我,“呵呵,不是,不是,我只是喜欢这里的木雕”我急忙否认,“看来你是真的喜欢我们这里的木雕,我都巡视经过这里几次了,一直看到你对着这几扇门窗,拍了都快有30分钟了”,保安说道,“其实你拍的那些真的不算什么,我们这有更好的呢”“是吗?”听保安这么一说,我不禁有些尴尬(拍了半天原来什么都不是),“跟我来,带你去看我们这里最绝的”保安说完转身就走,此时我已经顾不上难堪,一听有最绝的,急忙收拾好相机,追着保安的脚步而去。

保安带着我在卢宅中穿堂入室,好一会来到了一处规模不大,毫不起眼的偏宅,“到了,就在这里面”保安用手一指,示意我进去,迟疑间,我跨进了这处宅第,院里只有一处三开间的楼堂,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我正想向保安问个究竟,猛一抬头已是被看到的景物所震住:此处楼堂的棚檐下,廊柱边的斗、拱、雀替、牛腿皆是雕刻难度极高的多层镂空木雕,但见其中人物神态自然,花草逼真生动,鸟兽虫鱼栩栩如生,特别是一组“荷塘夏日”的牛腿木雕,让我莫名产生了恨不得将其拆卸下来搬回家去的“邪恶”念头———只见在荷塘中独脚而立的一只仙鹤,低首望着一对在荷叶边栖息的鸳鸯,它们头上和身后的高处,两片荷叶似乎被酷热难耐的鹤不小心啄出几处窟窿,破处迅即向四周卷曲,火辣辣的阳光便从破处穿透下去,突如其来的阳光,使得本想在荷叶下避暑的这对鸳鸯顿时有些不知所措……这块30余厘米长的镂空木雕,历经风雨,至今依然栩栩如生,让仰望它的我仿佛重新置身于炎炎的夏日,感觉到阵阵拂面而来的湿热微风……细细看去,不得不感叹这组作品的巧夺天工,真是恍若神品,一时间我竟如同中了邪,出神中连手中的相机都忘了用。“这里是东吟堂,上面的木雕据说是我们东阳史上最著名的木雕艺人,人称“木雕宰相”黄紫金的作品,是最好的,你慢慢看吧”年轻保安的介绍,把我从出神中惊醒,连连对他称谢。待保安走后,我定了下心神,这才想起手中的相机,忙不迭地举了起来,空旷的院落中回响起一串轻脆的快门声……

东阳卢宅彰显出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建筑及雕饰的精致就这样将我征服。当我意犹未尽离开卢宅时,已是午后冬阳西斜,顿觉腹中饥肠漉漉,我早已错过了午饭时间。此次,东阳之行实是有些走马观花,日后若有闲情,我一定会重返卢宅,花个二三天的时间去细细品味这座江南民间故宫的韵味。卢宅古建筑群是一座有着560多年历史,集东阳木雕、石雕、砖雕、堆塑和彩绘等艺术于一体的江南士族宅第,始建于明景泰七年(1456年)至天顺七年(1462年),全宅占地550多亩,房屋数千间,明朝到民国时期的建筑20余座,是名副其实的江南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因此也被古建筑专家称之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东方住宅”。卢宅的修建离不开卢氏的千年昌盛能够有如此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在古代肯定也是一个大家族,建筑群都存在了500多年,而其主人卢氏则更是昌盛千年,根据卢氏族谱记载,卢氏在南北朝时期有名的名门望族,高官辈出,隋唐时期,采取科举制,对卢氏家族传承有所影响,但是卢氏依然通过出彩的文学成就屹立于朝堂,初唐四杰的卢照邻即是属于该家族。

这或许就是卢氏家族深厚的底蕴才能培养出来,卢氏百年的文化底蕴不仅在北方有传承,还随着宋朝的南迁带到了南方,南宋初年,范阳卢氏迁居东阳雅溪,逐渐成为东阳卢氏的一支“雅溪卢氏”。他们东阳县古城东门外兴建住宅群、繁衍生息,逐渐构成了今天的卢宅村落。明清时期的卢氏家族更是科举人才辈出,自永乐十九年(1421年)卢睿中进士以后,卢氏考中科举的人延绵不断,乡试中举27人,夺魁2人,殿试进士8人,涉足士林有150多人,甚至曾出现过“同胞三凤”、“一跃双毙”、“祖孙父子见弟同科甲”等史迹,也正因为有如此多的卢氏家族的人走进官场,卢宅才得以有机会持续不断的修建,达到现在的规模水平。卢宅的古建之美卢宅建筑群以卢氏宗祠为中心,复荆、肃雍、树德三堂三足鼎立,其中以肃雍堂为主轴线,它是卢氏大族的公共厅堂,规模很大,可容众多人员聚集。这是卢宅的核心建筑,阔有五大开间,进深十檩,高三层(达10.6米),前檐斗栱明间用平身科四攒,次间用三攒,后尾斡杆挑住金檩。梁间不用瓜柱,用坐斗及重栱,梁头伸出柱外雕刻成各种图形。脊檩下用云牌,也雕刻花纹。不论斗、栱、梁、枋、檩,凡可雕刻和彩绘的地方,都刻上了花纹和线脚或绘上各种图案,极尽东阳木雕和彩绘的技能。

肃雍堂内的花灯,起自明代,盛于清代,各种花灯在这里应有尽有,肃雍堂现存一盏大堂灯尤为华丽典雅令人叹为观止,宝盖下,中间用羊皮、料丝、羊角3盏大灯上下相接,外围垂6串24盏羊角小灯和珠篮灯。这架大堂灯高4.5米,重255斤,用了40万颗彩色玻璃珠穿就,已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从肃雍堂一路走进去,一重又一重的厅堂房间连绵不断,总共九进,各尽其妙,各厅堂设计规整、左右对称,突现了中国建筑艺术之精、之雅、之美。北有故宫,南有卢宅在江南一点流行着一种说法,叫“北有故宫,南有卢宅”。这到底是一种炒作,还是卢宅真的名副其实,而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的认可,卢宅确实是名副其实的民间故宫。

前文说到,卢宅是九进的民宅,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九进的民宅,整个纵轴线长度竟然达到320米,在中国,只有故宫和孔庙有这样的结构,故宫是皇帝居住的,而孔庙是皇家特许的,其空间序列与故宫紫禁城如出一辙,这才让卢宅有了民间故宫的说法。卢氏修建这样僭越的宅子,不怕皇帝问罪吗?怕是肯定怕的,但是卢氏有自己的方法保守秘密,首先,卢宅地处江南,远离北京这个明清的政治中心,只要卢氏家族的人不太过招摇,一般不会有人会关心一个江南民居的形制,其二,卢宅修建的古朴典雅,从外面看一点都不招摇,反而很低调,这让卢氏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士林都有好口碑,其三,卢氏家法严格,卢氏子弟在外不谈论卢宅的情况,自然也就很少有人关注卢宅的规制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