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法家代表人物之·林则徐,书法出自欧、颜、二王和米芾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号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庆九年(1804)中举人,十六年中进士。二十五年(1820)起,先后外任湖道、盐运使,御史、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道光十七年(1837),林则徐出任湖广总督。湖广总督任内力主禁烟,抵制英军。虎门销烟,更使他名震天下。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等。所遗奏稿、公牍、日记、书札等辑为《林则徐集》。
行书 赠星石兄联他不仅是个卓识远见的政治风云人物,也是一位书法家。其书法功底很深,加之清劲秀博之风,使其书法绝无矫揉造作,柔中含刚,宽博疏朗,一如人品。
行书 上皇山采石轴书法的主要成就是行草,而又以《集王圣教序》为基本路数,属于传统派系。其楷书,从欧、颜入手,但又不拘泥于某家框架,自成一格。
行书 临米芾箧中帖在林氏传世的众多尺牍对联墨迹中,笔墨轻重随意,或错落有致,或倚侧生姿。在对亲朋好友吐露胸怀时,更无疑虑矜持,笔随情发,一泻自然。有时家书语句,更现朴讷真情,读令人肃然起敬。
行书 横批“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名震四海,远近求书者接踵而至,戌伊犂后,始得肆意于书法,“求题咏者虽踵接,不暇应也”,“远近争宝之”,“伊犁为塞外大都会,不数月缣楮一空,公手迹遍冰天雪海中矣。”(《国朝书人辑录》卷八)一时传为佳话。
行书 赠勺轩四条屏
行草 致双圃书札林则徐书法临帖四条屏,故宫博物院藏。
临颜平原坐位帖
林则徐节临柳诚悬书
节临怀仁集圣教序
道光壬寅三月林则徐集临清代林则徐书录沈大悟诗四屏,尺寸:129.4×31.2×4,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幅林则徐书法,点画工整,间架挺拔,有唐人遗韵。行笔时的徐疾和提按的轻重变化都丰富了笔墨的层次,为其晚年难得一见的大楷精品之作。
林则徐书法渊源康雍乾之世,重董尊赵,帖学风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矣”这就直接影响考官的取向偏重书法取人。“苟不工书,虽有孔、墨之才,不能位列清显,况敢问卿相?”与林则徐有深交的龚自珍就因为在殿试、朝考对策中被认为书法不工整而未列优等,无法入翰林院。
▲ 林则徐 条幅清朝中期之前,书法风气流于赵、董。在朝中,以书法著称于世的人物如张照、清四家、梁同书、王文治(与刘墉并列,称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无一不浸染赵孟頫、董其昌流风。林则徐所书写的楹联与条幅的字体,细品析解,隐约着赵、董影子。林则徐有开拓的视野与博约的识见。他的书法艺术并不固守唐楷,而能融汇晋唐,出入苏轼、米芾、赵孟頫、鲜于枢、董其昌,运以己意。他认为对书法各家各体要互为吸取,取长补短,方能受益。在致郭伯荫札云:“有刚柔相济之道,取《皇甫碑》、《灵飞经》二种帖,每日早晚更端临写,则风神可以两得,不至偏于一边,未得其利先入其弊也。”
▲《皇甫碑》林则徐书法最能体现其个性与风格的,应是他的行书。写得精妙,渗透韵味,雅逸温润,神融笔畅。集晋人之精微,具唐人之法度,取灵飞经之流丽,得东坡之厚重,法南宫之率真,崇赵、董之疏朗。这正是他所尊崇的“书法博采诸家,运以己意,骎骎入古,奕奕有神,自系向来本色”。
▲ 林则徐 书法作品
▲ 林则徐 书法作品
▲ 林则徐 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