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论养生“节制情感法”

节制情感法孙思邈在《千金方》指出:“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喜怒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将大怒列为三戒之首,可见精神刺激危害之大。人应该修养自己的精神,节制自己的感情。孔子的徒弟颜渊提出“闻过则喜”,被后人赞为美德,因为他把来自别人的批评当作值得高兴的事儿,自然也就无怒可言了。相反,后唐李后主李煜,满腹幽怨,只能空喊几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但未能解愁,反而增添了更多的愁。

自然这是不足取的。《陈确集》说:“古人云‘克己可以怒’所谓怒亦有不同,有公怒,有私怒。私怒决不可有,公怒决不可无,公怒为天下国家,私怒只为一己。凡遇事有可忍,切莫轻发。”调节情志,节制感情,趋利避害,维持七情的平衡,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不良情绪的绵延,做到适时中止,这是保持健康的措施,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精神修养

(0)

相关推荐

  • 饮食起居养生法之三

    饮食养生法又叫食养,就是通过调整饮食来养生.我国食养的历史非常悠久,比如马王堆帛书中就有不少关于食养的处方.现存最早的食养专论保存在孙思邈的医学著作中.在其<千金要方>中有<食治&g ...

  • 笔记|第2章 精神养生法

     今年的第084篇文章 这是我在上网课<中医养生方法学>时记录的一些笔记. "第一章 导论"的笔记在这:王长松<中医养生方法学>|第一章导论note 第2章 ...

  • 中医养生防病增寿 想要长寿就来看看

    人人都害怕老化,因为一旦老了青春是不会再倒流的,只会一天天变老,一天天身体衰弱.直至有一天,整个身体动弹不得,停止呼吸.年轻人还要大把时光,所以不怕老去,可是对于过了30岁的人来说,一下子就开始害怕老 ...

  • 中国医学论养生“安心养神法”

    心比天地宽,不计较生活中非原则的无端琐事.凡事不要想不开,钻牛角尖.<寿世青编·养心说>主张:"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扰,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应以自然,任其自去,忿懥恐惧, ...

  • 中国医学论养生“以心治神法”

    一旦七情失调引起疾病,将会有损寿命.心病还须心药治.<寿世新编>提出:"药之所治只有一半,其一半则全不系药方,唯在心药也. "何谓心药?古人说:"自家心病自家 ...

  • 中国医学论养生"咽唾养生法"

    古代有"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渡长年"的谚语,可见对唾液是极为重视的.自先秦时代的<内经>至明清,对唾液有许多论述,称为"玉液"."舌下 ...

  • 中国医学论养生"春季养生法"

    "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滞,冻解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寒冬已过,万物复苏,蛰虫活动,阳气升发,一派生机.气温较暖,空气变得湿润,皮肤腠理也逐渐舒展,脏腑.气血功能增强.每个 ...

  • 中国医学论养生“四时养生法”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无疑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 祖国医学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 ...

  • 中国医学论养生

    四时调神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人能顺四时者,天地之父母.精神的活动也应该随着四时的变化加以调节. 当秋高气爽,天气温和,人 ...

  • 中国医学论养生“精神寄托法”

    陆游诗:"灯前目力依然在,且尽山房万卷书,欧阳公诗:"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人到垂暮之年,要做到人老心不老,充满了理想和事业心,他就不觉老态已至,仍会"终日 ...

  • 中国医学论养生“食药养生”

    食药养生我们的祖先自古即有"医食同源"之说,"药补不如食补".金代今河南省兰考县名医张子和指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考药攻."唐代名医孙思 ...

  • 古术发新知,岭南飞针“理法方术”带领中国医学闯世界

    文/图/视频 金羊网 记者刘云,实习生陈施敏 中国针灸由来已久,是历史悠久.临床证明确有疗效的非药物疗法之一. <黄帝内经>上"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说的就是针灸.针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