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2》开播,王凯靠宋云辉重塑形象,他的逆袭值得深思
文/紫依
这个年底几部大戏轮番上马,真的让人应接不暇。
既有《大江大河》的续集,又有《人民的名义》同类剧《巡回检察组》,《大秦赋》也还在追。
12月20日晚,电视剧《大江大河2》在卫视首播。
目前只播出两集,还不知剧情走向如何。
看第一部时,我内心最大的疑问便是:像宋运辉这样的技术宅男,真能有那么强烈的主角光环,不断被穿小鞋,而后又不断逆袭吗?
在宋运辉这里,不通人事,只讲技术,便是他最大的特点。
他的人生,可以用起起落落来形容,几乎行走的每一步都磕磕绊绊,可最后都能凭借机遇、伯乐和自身过硬的技术,成功逆袭。
- 背诵政策真能换回上学机会吗?
- 被人顶替真能重获进厂机会吗?
- 遇到站队真能等到上位机会吗?
关于宋运辉许多人喜欢分析他的感情,可他的奋斗史恰恰是最开始最令我困惑的点之一。在看第二部之前,就让我们先重新回顾一下宋运辉的第一部。
关于姐姐宋运萍,我也写了一篇文章
童谣获金鹰奖,《大江大河》一心为家人的宋运萍,完美但却不幸福
背诵《人民日报》封面文章,争取来的读书机会
《大江大河》这部剧,改编自阿耐的长篇小说,分三部、从1978年写到1998年。
电视剧一开始,就对他们一家四口的处境进行简单的描述,各色人物开始登场。
等了许久的高考终于恢复了,姐弟俩都考上了大学,弟弟宋运辉还考了全县第一,来报喜的就是杨巡的母亲。
本以为苦了这么久的日子,终于熬出头了。
可是村里竟再次因为成分问题,卡着他们前进的道路。
宋运辉为了说服主任将自己高考档案文件送至上级部门,站在灼灼烈日下背诵上百遍的中央文件政策。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各级领导干部要支持青年人报考大学,在政治审查中,要重在本人表现,为建设四个现代化选拔人才,这是关系到我国千秋万代的大事。
短短的几句话,愣是被宋运辉背出了效果,也赢得了新来村委书记的主持公道。
只可惜,他们家当时的帽子还没摘,最后姐姐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机会,让给弟弟。
其实,这段小插曲,早已将姐弟二人的性格铺垫清楚。
姐姐宋运萍是一个隐忍,无私,愿为家庭牺牲,知书达礼,爱护弟弟的女人;而弟弟宋运辉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有点一根筋,认死理,脾气又有点倔的人。
他在村委会背诵社论的行为,要放今天,是可大可小的事件。
轻者当众喧哗,重者聚众闹事。
但不管怎么说,也许他的全县第一,再加上当时开明的村委会书记,以及姐姐的牺牲,让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大学校园。
靠小舅子的一通电话,力挽狂澜得到附加的进厂名额
大学四年里,作为寝室里年纪最小,学习成功最好的宋运辉,颇受其他三位室友的照顾。
除了他之外,其他人都是工作一段时间,重遇高考机会才得以重新进入大学的“叔叔”。
所以,他们年纪更长,也更懂得人情世故和世态炎凉。
只有宋运辉,上到初中就替姐姐去生产队里养猪;而在生产队里,还遇到待他不薄的杨巡母亲,让他得以边干活边读书,有足够的时间温习功课。
因而,他显得更像是从小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人,多少显得与周围人有些格格不入。
风平浪静的四年很快就要过去了,马上就到了毕业分配的重要关口。
学习成绩连续四年排名全年级第一的宋运辉,不懂这些利害关系,依旧每天往返于图书馆和宿舍;可其他几位室友,已经忙着找关系,打听自己的下落了。
其中一位,便是一直与他关系很好的“三叔”虞山卿。
而他恰恰是整部剧里,与宋运辉相比,最典型的社会人代表。
虞山卿的家庭很普通,所以他一直都想通过努力拥有一番成就,他有野心,并且为之付出很多。
在毕业的关键时刻,他每天跑前跑后,给学校送礼,给省里的大国企——金州化工厂的人送礼,最后成功上位,顶替了第一名的宋运辉,如愿被分配到当时效益最好的省化工厂工作;
而宋运辉却落选,要回到县里的小化工厂工作。
失意的宋运辉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回到家后他垂头丧气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只有细心的姐姐宋运萍发现了端倪,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姐夫雷东宝。
雷东宝恰好在工作过程中,与县委书记颇为熟识,便提了一嘴,希望帮忙推荐一下他的小舅子,当年的高考县状元,以及大学专业课连续四年第一的宋运辉。
非常凑巧的是,县委书记是北京来的,原先就与省化工厂的党委书记——水书记特别熟悉,一个电话就解决了问题。
于是宋运辉被破格录取,省化工厂破例新增一个名额。
不得不说,这一段的描述特别让人有代入感。
智商第一的宋运辉,竟被情商第一的室友虞山卿给顶替了。
虽然这个转折非常机缘巧合,可也为之后进厂的一系列遭遇做足了铺垫。
如果不是宋运辉如此耀眼而不容辩驳的成绩,相信仅仅凭着雷东宝与县委书记那么一点点交情,是不足以产生这么好的效果的。
化工厂需要大学生,尤其需要掌握先进技术的大学生。
如果县委书记打一个电话就能送给对方一个业务能力超强的人,何乐而不为?
这样的顺水人情不做白不做。
相反的,如果是虞山卿落选,他想找的人情,使的努力,花的钱财恐怕要比宋运辉要多得多。
打铁还得自身硬啊!
脚踏实地站队成功,靠专业论文得到升迁机会
进入金州化工厂的第一天,是虞山卿来接的。
从报到当天,宿管主任亲自来迎接,宋运辉入住的宿舍条件比别人好太多这一点上,精明的虞山卿就看出不同了。
没想到大学四年,自己竟然会看不出宋运辉背后还有这等关系?
只可惜,好景不长,宋运辉的所谓“靠山'水书记,居然被费厂长给提前内退了。
从宋运辉进入金州厂的那一刻,就已经卷入了所谓的“厂斗”中。
原本他只是想安安静静地靠技术吃饭,可无奈,他是水书记破格录取的人,终究是无法置身事外的。
宋运辉的职场生涯,一开始便是谷底,所有人都将其划入水书记一派。
于是,他便被费厂长安排到最苦最累的一线,当一个正常三班倒的工人。
前一天还对他笑逐颜开的虞山卿,被顺利安排进轻松的厂报宣传科,此刻却不敢跟他扯上半毛钱关系。
而宋运辉恰恰就是用“最笨”的办法,靠着一点一滴的积累,把金州一车间的工艺流程摸得清清楚楚,并且找到了优化的方案,能够成功提高生产效率。
那是他头一次崭露头脚,虽然最后厂报宣传里,他的功劳被完全抹杀,可他在一车间的威望却已经建立起来了。
其实有时候看起来“最笨”的办法,往往却是最高明的。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虽然时间会比较久,但只要有足够的立身资本,就不至于没有出路。
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宋运辉虽然三班倒,却仍然抽出时间到厂图书馆研习新技术,时不时打个篮球,也在那里,他第二次认识了水书记。
因为他卓越的技术水平,还有强大的言语能力,宋运辉在水书记与费厂长的那次“厂斗”中,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凭着一篇专业论文,直接帮助水书记夺权成功。
第一局中,水书记延迟退休,费厂长被送进党校学习。
就在大家以为宋运辉会平步青云的时候,水书记却让他继续在原有的岗位,踏踏实实地再干了一年。
而宋运辉完全宠辱不惊,该干嘛干嘛,丝毫没有受影响,经受住考验,最后被一举提拔。
这一段经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虽然宋运辉的本意并非厂斗,然而他还是被无情地卷入;哪怕他会因此面临暂时的压制,可他仍然在默默地积蓄着力量,不放弃对自身能力的提高。
终于,遇到合适的机会,碰到属于自己的伯乐,得以施展抱负。
技术立身,而非投机取巧,奠定了宋运辉的基础
其实,宋运辉看似站队,但他却从未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他做的,都是对厂子有利的事。
比如,在水厂长即将正式退休之际,他提醒宋运辉,将金州技改的事情暂缓,等到他职位确定了之后再做。
这样,他既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还能够得到职位提升;而不像现在,只是单纯地为闵厂长完成政绩,却于己无利。
然而,宋运辉拒绝接受这个建议,他认为技改刻不容缓,自己未来的前途并不是什么大事。
事实证明,金州厂的技改,宋运辉让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员,从而站稳了脚跟;闵厂长可能也没意识到,利用完宋运辉,自己却也完全离不开他了。
宋运辉凭借个人卓越的专业技能,成为领导的“一把刀”。
他既是水书记否定FRC项目谋求再次上位的刀;也是水书记亲手扶起的徒弟——闵厂长推进金州技改谋取政绩的刀。
在这个过程中,他以自己的执著和专业,吸引了当时的一车间主任和刘总工的注意和支持,也获得了自己的爱情。
因为宋运辉的好用,所以无论金州化工厂换哪个领导上位,哪怕是刘总工、水书记还是闵厂长,甚至是后来化工部的领导,都离不开他,需要他。
有时候,领导跟个人之间其实是一种共生关系。
宋运辉的能力,是为化工厂带来效益,完成领导政绩工程的工具;
而这些领导们的人脉资源,则是送宋运辉上青云的阶梯。
现实中,我们许多人都做不到像宋运辉这样,踏踏实实学习、勤勤恳恳工作,坚持技术立身,不参与斗争,却能在多次内斗中屹立不倒。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宋运辉有“被利用”的价值。
相对而言,整部剧里的反例,便是三叔虞山卿。
虞山卿为了得到进入金州化工厂的机会,靠着送礼找关系,挤掉了宋运辉的位置;
而后,为了能够平步青云,他主动追求刘总工的女儿刘启明;可却在刘总工出事后,虞山卿便消失不见了。
在他担任业务员的日子里,虞山卿主动地适应行情,收受各种好处,享受着政策带来的红利。
如果没有水书记后续留一手的操作,也许虞山卿的春风得意,恰恰符合许多人所熟悉的成功社会人的人设。
可惜,当他所遵守的行业潜规则被打破,厂里主动整治收回扣的现象时,虞山卿面临的则是扫地出门,上交一切不当得利。
当虞山卿被开除离开时,只有宋运辉一人不顾旁人的眼光,也不管他曾经伤害自己的作法,依然冲着当年同为舍友的那份情,前来相送。
也许那一刻,虞山卿有过后悔吧。
他还主动说,你不要来了,大家都恨不得跟我撇清关系;你也认清楚水书记,人前人后各一套的样子,怕你会吃亏。
说到底,虞山卿只不过是水书记厂斗的一个棋子罢了,虽然毁掉的是他的前途。
结语
在昨晚播出的《大江大河》第二部中,技术宅宋运辉,有幸成为东海化工项目的重要参与者。
而他进入这个大项目的时机,恰恰是出于特定的时代原因,项目面临暂停的风险。
所有人都在找关系等着离开,只有他一门心思想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对项目进行技术优化后,等待重新启动。
宋运辉再一次逆流而上,做出与旁人所不同的决定。
他不考虑个人前程,不考虑人事关系,只考虑从自己熟悉的技术领域,尽到应尽的职责。
只要尽力了,就问心无愧,而命运往往偏爱像宋运辉这样的一根筋,每每都能成功逆袭。
他一次次赌对,找准属于自己的市场。
宋运辉的前半生,看得人斗志昂扬。
上大学受阻,毕业分配受阻,工作后被穿小鞋,被利用,被过河拆桥,宋运辉一步一个泥坑地过,却又一步步逆袭。
这其中,有主角光环,有机遇,更多的是他的主动作为。
只有让自己成为不可或缺之人,拥有立身资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