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为什么说清朝的衰落是从乾隆时代开始的?

引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的这句诗,对所有的朝代和每一个家庭都适用,可惜,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中得到教训,包括乾隆皇帝。

事实上,所谓的“康乾盛世”,正是清朝从兴盛走向衰亡的开始。

避暑山庄丽正门

一、澹泊敬诚殿有些不淡泊

参观避暑山庄博物馆从丽正门开始。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中国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也就是清朝在承德建造的一座皇宫,所以,从丽正门到岫云门,共计有九层,其中包括五座门和四层院,“天子身居九重”,体现皇权的威严和庄重。

挂着“避暑山庄博物馆”牌子的门,是午门,也叫外午门,东西两侧“内朝房”已经是展厅,过去是文武官员候朝休息聊天的地方。

过了外午门是内午门,也叫阅射门,上面挂着“避暑山庄”四个大字的门。阅射,顾名思义,就是看射箭的地方。

避暑山庄建筑的核心是正宫主殿——澹泊敬诚殿,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

避暑山庄灰瓦砖墙,梁柱近于本色,古朴典雅。这是康熙皇帝追求返璞归真和山村野趣,“无刻桷丹楹之费,喜林泉抱素之怀。文禽戏绿水而不避,麋鹿映夕 阳而成群。鸢飞鱼跃,从天性之高下;远色紫氛,开韶景之低仰,”

节俭持家好传统,可现在看到的澹泊敬诚殿确实非常昂贵。

离宫里其他建筑的木材多取于承德本地,唯有这澹泊敬诚楠木殿,身世非凡。

原本,康熙皇帝修建避暑山庄时,澹泊敬诚殿也是和其他建筑一样,用的是本地木材,因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在乾隆十九年的时候,被乾隆皇帝给改建了,成了现在的楠木殿,澹泊敬诚殿,于是就有些不淡泊了。

康熙二十一年,为营造紫禁城太和殿,“命刑部郎中洪尼喀往江南、江西,吏部郎中昆笃伦往浙江、福建,工部郎中龚爱往广东、广西,工部郎中图鼐往湖广,户部郎中齐穑往四川,采办楠木”(清圣祖实录)。采伐楠木,异常辛苦,蜀民有曰:“入山一千,出山五百”。这些楠木在山洪暴发之时乘洪水之势浮冲出山,结筏输入长江,转运河输送到北京。康熙三十六年,太和殿告成,剩余的部分楠木,在乾隆初年,又经滦河拉纤运往塞外。

澹泊敬诚殿花费工时184481个,相当于五百多人整整干了一年。

耗银七万一千五百二十五两一钱七分,仅运费就用了一万多两。

二、在避暑山庄,乾隆皇帝身边有一个影子——和珅。

和珅在北京有府邸多处,在承德,也不是一个地方,有的是他自己住,有的是他下人住,传说承德枯柳树街上边的庆王府后面有一处,在小南门前戚道尹胡同都有和珅府邸。据承德老人回忆,在南兴隆街花园胡同,也有一处和珅府。这里有一个叫“山子石”的地方,有座四角方亭,建筑豪华气派,院内还残留不少土坑,是当年查抄和珅府,挖掘暗窖留下的。

乾隆每次来避暑山庄,都有和珅陪伴。

在澹泊敬诚殿外檐上方,悬挂有三块匾额,都是乾隆皇帝做了太上皇以后写的。

其中,西边匾额题写于嘉庆二年(1797年),乾隆帝位居太上皇的第二年,时年87岁。

夜雨朝晴行路宜,广仁岭过众情宜。

山庄避暑上皇合,御骑习劳子弟随。

讵为耽吟智仁乐,每勤示政旰宵为。

更思秋狝多年罢,家法绳承莫怠之。

至避暑山庄作(丁巳夏月上浣御笔)”

他总的意识是说,我到山庄并不是为了休闲享乐,而是废寝忘食的处理政务。我尊照祖宗的规制,每年都来木兰秋狝练兵,都是为了让皇家子弟不忘根本。

事实上,这三首诗也表达了乾隆皇帝强烈的恋栈的心情,尽管退休二线,做了太上皇,但十全老人实在是舍不得放权,事事都他管。

比老皇帝还着急的,是此时的和珅。

高阳写《大清皇帝正说》:宋孝宗为宋高宗之侄,且为宋太宗之后,祖宗骨肉间的恩怨,更易造成误会。高宗熟读《通鉴》,深知“太上皇帝”名义好听,而做“太上皇帝”的滋味并不好受。尤其和珅更为自危,非助高宗继续掌握政权不可。

乾隆太上皇帝接见朝鲜特使李秉模时,让和珅宣旨说:朕虽然归政,大事还是我办。你们回国问国王平安。道路遥远,不必差人来谢恩... ...

清人笔记中记董浩轶事:

嘉庆初元,珅势益张,外而封疆大吏领兵大员,内而掌铨选理财赋决狱讼主谏议持文柄之大小臣工,顺其意则立荣显,稍露风采,折挫随之。太傅朱文正公以德行文学受两朝知遇,扬历中外,垂五十年,时以内禅礼成,例得进册,珅多方遏之,既上,珅又指摘之。纯皇帝谕日:“师傅之职,陈善纳诲,体制宜尔,非波所知也。”

旋召公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仁宗作诗寄贺,属稿未竞,珅取以向上皇日:“嗣皇帝欲市恩于师傅耶! ”上皇色动, 顾董文恭公日:“汝在军机刑部之日久,是于律意云何?”公叩头日:“圣主无过言。”上皇默然良久日:“卿大臣也,善为朕以礼辅导嗣皇帝。”乃降旨朱建仍留两广总督之任,旋又改巡抚安徽。是时直内廷者无不色变能恐,文恭独从容谢过,书旨而退,右见《刘礼部集》。

嘉庆皇帝想启用一下他的老师,和珅不让!居然到乾隆那里告状,乾隆居然就听和珅的了,到嘉庆皇帝的想法最终不能实现。

你和珅这不是在作死吗?

乾隆一死,嘉庆就杀和珅,心里这火也不是憋了一天半天了。

三、事实上,康乾盛世后期已经是八面漏风。

看的最清楚的是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接见的英国特使马格尔尼一行。英国使者在承德避暑山庄见证了乾隆皇帝的奢华,回去后对中华帝国做出如下评价: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船“将不会立刻沉没。它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海岸上撞得粉碎”,但“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事实上,康乾盛世的确已经成了一个空壳。

乾隆皇帝改建完澹泊敬诚殿以后,就再也不淡泊了。他铺张无度,大兴士木,仅六下江南,各项有名目的花费总数达2000多万两白银,差不多占乾隆三十一年(1766)全年财政收入的一半,是乾隆元年(1736 )国库存银的2/3。

上行下效,领导喜欢吃喝,下属就都是酒囊饭袋,这是中国人的传统。

乾隆的奢华,极大地助长了整个官僚集团的奢侈腐败。各级官吏,竞相逢迎,事事攀比,谄媚争宠,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方面培育出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另方面使民风日渐奢靡,民财日益枯竭。

皇帝用钱找和珅,和珅自己也不会印钱,就去搜刮下级。他先把好的自己留起来,挑剩下的再送到皇帝那里。

朝鲜使臣回国后给国王汇报时说:

老和珅权势隆盛,货贿公行,庶官皆有定价。诸皇子皆以为和珅之材货若尽取,则天子亦不足贵。

升官需要花钱,每一个职位都明码标价,这也是和珅敛财的手段之一,各级都这样买下来,最后倒霉的就是普通百姓了。

乾隆皇帝的军旅之费、土木游观之费,索之于和珅,和珅所之于督抚,督抚索之于州县,州县索之于黎民。

在和珅的包庇纵容下,朝野内外,贪污聚敛、营私舞弊之风弥漫,几乎无官不贪,无吏不暴,以致乾隆后期贪污大案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越禁越贪,越贪越大。

四、包不住了是这样。

杀了一个和珅,真的没有解决问题,因为和珅改变了大清帝国的政治生态,大清帝国这条“破船”一直在风雨中摇曳。

豆腐、豆腐渣!所有的豆腐渣工程都是有官员在其中牟利,导致偷工减料。

乾隆后期最先表现出来的是水利工程。水利工程水分最大,因为每年发洪水的大小由老天爷说了算,有些水利工程被一场洪水冲去了,花了多少银子谁都说不清,所以,大清很多官员都向水利工程下手。

早在乾隆十一年,胶东大水,就有人家开始卖孩子卖妇女,这是康乾盛世。嘉庆六年,京师大雨连绵,永定河水涨发,直隶所属各州县民田庐舍皆被淹。

皇帝下令赈灾,但各级官员贪污赈灾款项,到灾民手里说的不及十分之三四,这是救灾成本,嘉庆十八年,京畿、直隶又发生旱灾,地方官员又巧立名目,进行勒索。

天灾造成人祸,人祸酿成天灾,一时间赤地千里,流民遍野,各种起义就此起彼伏,内忧外患。

此时,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迅速影响力全世界,1860年,咸丰皇帝就是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签准了丧权辱国的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使我国丧失了大片的领土和主权。

最可怕是下面这句话:

嘉庆过后,道光即位,举国上下没人干事了,都呆着。

曾国藩说:九卿无一人陈时事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缄默!

完了!

华燕检测感谢您关注  老羊铲史

验车到华燕   快捷又方便

地址:承德市开发区东西营(鸡冠山地质博物馆对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