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鑫“脚下常用钩劲”

太极拳练功札记

一江水白

2020年最后一个冬天日子里忽然看到天鹅俩口子带着它俩的孩子们去觅食的视频(截图记之):

越来越觉着,习练太极拳不只是有悟性能吃苦耐寂寞就行的,更得诚心格物,胸怀要再宽广一些,眼界要再开阔一些,最重要的是得有“一根”慈悲心肠,“心肠”好功夫才能更好!(感慨于一群关爱寒冬天里的小天鹅的热心肠的人们)

1、所谓心中横气下降,实质是横膈肌意劲下降,像一大片柔滑的皮囊顺着后背内腔壁向下滑动,过腰部直达尾骨(最后能一直滑降到脚底为最佳)。

它的来源首要是肘节肱骨松开,带动肩胛骨松开,肺腔随之打开,横膈膜松动,引肺气纳入肾。

而后是胯轴松开,引动臀肌、腰腹肌及竖脊肌等变得松活,骨盆立起来,腰脊竖起来,头领项竖,身正体松。

横膈肌意劲一旦下降到尾骨、胯轴时,整个后背腰胯的感觉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2、头面上眼睛四周的足三阳经经下的经筋挑起来,沿面颊、额头向脑后、耳后行走(拉伸收缩)的感觉,意象成将要撒开的渔网;再顺项而下,到达胯骨环跳穴处,此时渔网撒开;再顺腿骨而下,至脚底,此时渔网没入水中。

这是纵向的意象活动,再加上一个横向活动——腹横肌向脊柱抱合,与脊柱抱合的地方融入横突脊骨中。此时,体整如铸的状态就自然出来了,整个身躯既柔和又沉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为心之苗,眼领身随,眼动意动身动。眼睛奥秘无穷也。窃以为,功到此时,方是由繁到简、由博返约的开始。

3、陈鑫在书中提到“脚下常用钩劲”,现在似乎明白了,平常运功时从脚大拇趾到内踝足跟处要走一个如弯月镰刀形的弧形运动轨迹(实质是镰刀劲),两足交互弧形回环运转又引导着胯轴的回环运转,就好像是机械运动里的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运动一个样,一旦运转起来就会无有停顿地持续运行下去。所谓的虚实转换变化就是在两脚下这样产生的,这里的转换变化是弧线形回环运转的,由此而产生出劲力,再顺腿骨而螺旋形上升至胯轴,再顺脊螺旋上缠,直达两膀,抵于手指。

演拳时,主要以眼睛(周围三阳经经筋)、腹横肌、两足镰刀劲(钩劲)为关键点,用意关注,密切合作,协调运转,从头到腰至足形成一个完整的劲力运动。

4、可参考形意的东西。脖子与两膀可以意象成熊膀的样子,两膀根节(肩胛骨下方)至胸口窝处意象成健壮的四肢动物两前腿之间的形状,胯腹腿立起来的时候如马飞涧(松的时候又如熊立),脊骨伸缩如豹子飞奔。用功时久,两肩从锁骨窝深处断开,意劲松入到肩胛骨的下方,两膀松而有劲;两胯根与尾骨断开,身势就能蹿起来。如此用意,趣味无穷。

这些意象一定要走在动作的前面,即先有意象后有动作,这就是动态。一个动态就是一个完整的意象,然后再在这个完整的动态里细细寻味,逐渐细化,找到一个个关键点,最后才能做到“得意忘象”。

5、膀胱经与肾经形成一个回路状,既膀胱经顺腿而下,到达小拇趾,再联络上涌泉,顺脚内侧而上,形成一条完整的回旋路线,上下一气流通。

脾经与胃经,胆经与肝经也各组成一个回路。

练至成熟,三条阳经在腿上聚合成一条经筋,至脚底涌泉,再由涌泉穴沿脚内侧上行,至三阴交穴,三条阴径在此汇合,组成一条经筋,继续上行,最后抵达眼睛眼内疵(眼睛是阳经和阴径的起始和终点)。

6、欲得后背腰胯的折叠,头顶百会与尾骨长强得一线串成,中轴线要稳,这样才能使得前胸腹保持平静,不使劲。

7、胸口窝膻中穴处十字形撑开,撑开后两臂开合折叠劲点就在后夹脊处(两肩胛骨连线至阳穴处)。

8、两腰隙与胯骨尖(髂骨前上缘)能开能合,运功时久,后腰部就能插入骨盆里了,这才是真正的整劲,以后也才能真正做到劲向上窜。

9、肚脐左右两腰隙与尾骨,两肩锁骨窝与后夹脊骨中段,协调运作。

10、眼睛与后脑勺,后脑勺与后足跟,收视返听,就好像眼睛能看到后脑勺,后脑勺能看到后足跟。有妙趣,正如一句拳谚“消息全凭后脚蹬”,由顶至踵(后足跟)说上话,浑身一拧,就是后足摧前足了(这好像就是八卦掌走步的窍要吧)。

教学笔记:

1、斜行:右手臂及肩胛骨折叠,意劲在后夹脊处;身体分左右两半身,左半身在前,右半身在后,运动时左前右后,叫“鱼贯而入”,意即左半身在前面领着走,右半身在后挤着跟进(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切莫把右半身走在左半身的前面。这个动作练好了,开合自然就出来了,即左半身开劲,右半身合劲,先开后合;而后再右开左合。

技击上是左肘开劲,右手臂挤按劲,合起来又可挒劲,变化多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