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旧事‖第四十五回 ·李以宁视察怀乡留诗篇 丨戈放牛刊印诗集赠知县

第四十五回

李以宁视察怀乡留诗篇

戈放牛刊印诗集赠知县

西宁文昌桥

话说李以宁听到钟道士的法术没有用到正道上,本想要好好教训一番他的,后来听到钟道士已觉醒,愧恨无限,把有关茅山法的书籍的都烧了,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李以宁与金光绶站在古榕下,眺望远处高大的树林和青翠的竹林,但见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山光尽显。前面不远的地方,景色非常优美,引人入胜,那就是西竺寺所在了。迎着略带寒意的秋风,二人来到了西竺寺。

西竺即天竺。以“西竺”命名寺院,各地都有,大抵以佛教由天竺传入之故。在西竺寺,李以宁和金光绶没有惊动寺里的住持,独自游玩,畅谈佛学。从上午辰时末巳时初(9时左右)到下午酉时中(18时左右),太阳已经收起了最后一缕霞光,他们还不知道下山回去。直到寺里的和尚问他们:“施主今晚是否在寺里投宿?”才发觉应该回去了。

当日好在是农历七月中旬,月色明亮,回城途中,也还隐隐约约看得见路。当晚,李以宁写下了《与金鹿亭游西竺寺》,让仆人给居住在城内忠爱坊的金光绶送去:

簿书聊撇入松关,眺望长林翠竹间。

黄叶踏残穿野径,白云飞尽见秋山。

心逢好友真能道,兴到同游未肯间。

分扫石台谈世外,夕阳西下不知还。

诗歌的大意是:

暂且抛开官府工作到西竺寺走一趟,

在高大的树林和翠绿的竹林间眺望。

踏破地上堆积的黄叶穿过村野小路,

白云散尽秋山呈现出来像洗过一样。

与好朋友真心相逢有说不尽的话语,

兴致来了一起游玩不愿意分开半晌。

分头扫除石台坐在上面共谈世外事,

不知道回去天空已收起黄昏的夕阳。

金光绶读后,大赞好诗好诗!当晚也步其韵唱和一首,于次日送到县署给李以宁。不在话下。

在抗旱救灾、延请廖举人前来讲学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之后,李以宁决定到距离县城最遥远的怀乡视察。

怀乡今属信宜市,位于该市中部,黄华江虎跳峡上游。初唐以前,怀乡居民以僚族为主。盛唐至宋元明末,是瑶人、僮人聚居的地方。如今怀乡的居民绝大多数是瑶民,汉族居民为数不多。由于山高皇帝远,经历了明末清初的动乱后,怀乡人渐渐依仗山深、地险、路远,对官府上门催租、催服徭役不予理睬,长期不交纳田赋,并成为了顽习,最后还发展为对抗。后在官府的劝说和军事震慑下,才补交了部分赋税,其余由官府减免。

怀乡人的生活一直都很艰苦。前知县张溶在《纪俗》诗中,描写了这种情况

翦棘初成路,幽葩缭短垣。

……

地辟田畴沃,年丰树艺蕃。

秋塘浴凫鸭,晚社散鸡豚。

朴啬风仍古,艰难力普存。

野樵担月上,溪网掠波翻。

这几句诗的大意是:

剪除荆棘初步开出了一条路,

幽寂的花朵绕着低矮的围墙。

……

山地坎坷开辟成肥沃的田畴,

庄稼茂盛呈现出丰收的景象。

秋天的池塘水鸭在嬉戏沐浴,

社日的傍晚猪鸡漫步在村庄。

淳朴节俭继承了远古的风气,

艰辛付出普遍换来富足小康。

月色中山野樵夫挑柴回来了,

渔父溪中捕鱼撒网迎着波浪。

李以宁知道,西宁县万历十四年(1586年)从茂名、信宜割入了定康都一图、信丰一图、感化都一图、从善都一图、镇南都一图。但从善都的函口(今属信宜贵子镇)却于万历五年(1577年)就已割入了西宁,西山参将府就在函口设立了函口守御千户所。万历十六年(1588年)函口守御千户所迁移到罗定州边界的䓣沟驿后,次年在感化都属下的怀乡设立了怀乡巡检司。

虽然到了李以宁担任知县的时候,怀乡的情况已不是清初那么复杂,但作为知县必须掌握那里的情况,因此李以宁决定到那里进行视察。

当时已是冬天,李以宁让幕僚了解怀乡的路到底如何走。很快,幕僚就提出了具体的路线:从西宁城上西山大路,向南而行,到达封门(今通门),然后经夜护(今罗定榃滨附近)、函口(今信宜贵子附近),最后到怀乡(今属信宜)巡检司,全长大约360里。

李以宁一行驾着车马,走在西山大路上。虽说是大路,但仍然崎岖难行。第四日旁晚,李以宁一行进入怀乡境,他们这时候真的走累了,于是在路边的一棵大松树下面歇息。

李以宁仰看岭上风中的青松,俯看曲折的黄华江水,觉得这山是那样的青葱,这水是那样的秀美,不由得脱口而出:“好一个锦绣西宁!”

天色渐晚,今晚投宿的村子还在路的尽头。但李以宁似乎一点也不焦急,他在松树下徘徊,半晌,口占一律,曰《怀乡道中》:

连江阴吹起,车马驻松根。

松子岩边落,松风岭上翻。

水回纡石港,路尽接山村。

踯躅残阳下,幽怀谁与论?

诗歌的大意是:

风吹走了江上弥漫的阴暗,

车马在松林里停下来休息。

松树的果实从岩石上坠下,

风吹松林绿浪在山上翻起。

江水曲折来到石砌的码头,

路尽头是一个山里的村子。

夕阳西下在这里徘徊不前,

能够和谁说说内心的秘密?

是夜,李以宁一行就在路尽头的一处山村投宿。打前站的衙役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这是一大户人家,里长早已在此等候。安排好知县一行的晚饭、服侍好各人洗脚后,里长也回家休息了。

有随行衙役保卫,累了一天的李以宁酣然入睡。次日早起,吃过早饭,算过米饭钱给这户人家,李以宁一行向怀乡巡检司而去。

怀乡巡检司前身是开阳巡检司,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朝廷将开阳巡检司迁到信宜怀乡,万历十七年(1589年)设衙门于突垌驿,十九年(1591年)在这里修筑了城垣。

李以宁到过封门守御千户所故城,如今第一次来到怀乡巡检司,发现这里的城子与封门所城子差不多。椭圆形的城池只有东南两座城门,城内有巡检司衙门、分司衙门,城外东面有一个教场,南面不远处还有一座华严寺。

知县前来视察,怀乡巡检司巡检自然热情接待。陪同李以宁视察司城和有关汛地。李以宁勉励巡检司士兵坚守岗位,保卫西宁安宁。

视察怀乡,李以宁的重点不在军事,而是民政。在清初的时候,怀乡村民抗税问题非常严重,李翼鹏亲自撰写《谕顽甲告示》,在怀乡张贴。如今情况如何呢?这是李以宁最关心的。没来怀乡视察之前,李以宁已了解到怀乡如今不再是昔日的怀乡了,百姓安居乐业,踊跃缴纳赋税。如今来到怀乡,了解到怀乡近年粮食丰收,县里推行的礼乐教化工作在这里落实得也比较好,因此怀乡民风大变,村民非但不再顽劣,而且彬彬有礼矣。

李以宁从怀乡回来,绕道夜护城、连滩、封门,顺便视察那里的情况,然后才回到西宁城。

从怀乡回到西宁城不久,西宁就进入了隆冬。一日,县衙里没有什么事,却见戈息捧着四卷《石楼集》来到李以宁知县的办公室,说诗集出版了,特送一套给知县。

李以宁翻看那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诗集,不停赞道:“先生的诗写得真好!”当李以宁看到《登锦石山谒陆大夫祠》时,不禁高声朗读起来:

落日殊方客,东风汉使祠。

苍茫成独立,深树听黄鹂。

草绿不知恨,花明如有思。

巍巍灵石在,非复赵佗时。

读毕,自言自语地说:“落日下,一位远方的客人迎着春天的晚风,来到陆大夫祠拜谒。独立在群山中的大夫祠,笼罩着苍茫的暮色,四面树木茂盛,黄鹂在林中啼叫,婉转动听。碧绿的野草年年枯荣,并不会因为世道更替而有什么遗憾和改变,花朵开得鲜明艳丽,仿佛若有所思。巍巍华表石巍然屹立如故,但时光如流水,如今已经不是赵佗的时代了。”李以宁说到这,闭上眼睛,仿佛完全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之中……

良久,李以宁才说:“东谷先生,一股苍茫的幽思在我胸中涌起呢!”

李以宁继续翻阅,当看到《舟入罗旁》一诗时,又自然而然地高声朗读了起来:

泷江环带水,曲折一舟行。

鸟道沙沿岸,寒山树绕城。

东风杨柳色,残照鹧鸪声。

俨有桃源趣,萧萧野兴生。

“江水如环绕着的带子,我乘坐着小舟在曲折的河道里艰难地逆流而行,岸边都是沙滩,冷落寂静的大山和茂密的树木围绕着西宁城。春风吹拂,河边的杨柳长出嫩绿的叶子,夕阳西下,鹧鸪发出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声。两岸很有桃花源的情趣,我竟然喜爱上了这冷落凄清的自然景物。”

同样是沉醉了良久,李以宁才对戈息说:“东谷先生,我没有理解错吧?”

听到李以宁的赞扬,戈息非常高兴,也有点不好意思。他对李以宁说:“我的诗哪里比得上知县大老爷的呢,你的《石门庵》(四首)随手写来,不着痕迹,却如一幅幅宋元水墨寒梅图!”随即把李以宁的《石门庵》(四首)背诵出来:

探梅共指石门庵,暂谢尘劳半日谈。

妒杀山僧无个事,洞天胜处享云岚。

诘屈层层石腹穿,藤萝翳日树含烟。

南荒最僻泷西地,不信人间小有天。

危石嵚崎绕画屏,竹梢松鬣上青冥,

阿谁点缀烟霞外,几处凭虚布野亭。

南北枝头烂漫开,淡红浅晕蕊珠胎。

分明一树桃花放,洞口渔人得入来。

接着又说:“听说知县大老爷在楚汉任职时写的《峨眉山赋》写得很好,是否可以让戈某一读?”

李以宁从案上抽出一本手抄的诗文稿,给戈息,说:“赋不常写,偶尔为之而已。”

戈息急忙拿过来,一边看,一边读了出来:

绥山先生薄游于楚汉,南有客惠然与处,被服闲都,从容燕语,穷造化之通复,论厄塞之修阻,事无微而弗研,理无端而不举。客前席而请曰:“君子生于巴蜀,习闻蚕虫,嵬嵬三峨,南戒之宗。茹芝采药,考槃在中。幸摅厥略,佑启愚蒙。”先生曰:“伊大块之积气,始突兀于昆仑。恣延宛兮万里,并星宿而东奔行。山盘纡于中原,岷峨作镇于西坤。互华裔兮若限阻,重崄兮如门。星纪则井络曜其上,水源则天津灌其根……

李以宁知道自己这篇《峨眉山赋》有1500多字,像戈息这样诵读,时间会很长。于是对戈息说:“石楼先生,拿回家读吧,这赋1500多字呢。”

戈息于是停止不读。问:“绥山是贵乡营山的一座山,知县大老爷以这山为号?”

李以宁点头说是。

戈息虽然只读了《峨眉山赋》开头几句,但知到这篇赋是以问答形式铺陈,避免了一般赋体平铺直叙呆板,而且气势不凡。于是对李以宁说:“此赋开篇即不同凡响,回家好好读读,学习学习。”

二人互相欣赏一番,完全忘记了知县与布衣的身份。

列位看官,戈息是什么人,竟受到知县李以宁这样欣赏?

戈息,字东谷,一字放牛,人称石楼先生。原为江南广德州建平县人。父亲在永隆顺治中任香山(德庆)少尹,代理县令,辞官后去世。戈息从小聪敏,母亲是香山黄族,教他《孝经》,全部能熟记背诵。13岁学习《诗》经,14岁学习《尚书》,十五六岁后出游名山大川,陶醉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壮年到罗浮山拜师学道,不久带着儿子戈泽到西宁定居,戈泽以附籍子弟身份参加西宁县童试,成为秀才,于是在西宁安家。

戈息是李以宁在西宁的诗友,一日,戈息与别人游龙华寺回来,把所写的《宿龙华寺》一诗拿给李以宁看:

此地堪留宿,群山入榻中。

岩云乘瀑响,霜月到溪红。

乍转三更籁,旋听一枕风。

觉来清梦远,不与下方同。

“躺在榻上可看到青葱的群山。岩上白云飘到哗哗的瀑布边,冬日里溪边的树叶鲜红如染。三更忽然传来山中各种声响,随即几缕晨风又吹到了枕前。一觉醒来昨夜的清梦已模糊,这里真的不同于山下的人间。好诗!好诗!”

看官你道李以宁为何如此擅长评诗?那是因为家传。李以宁父亲李沂是明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科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中庚辰科进士,任今安徽凤阳府颍上县知县。李沂擅长作诗,所著《壶山诗集》脍炙人口,从学者众。李沂将其讲授作诗之诀概括为八字:多读、多讲、多作、多改,作《秋清阁诗话》2000多字,由八字决、劝虚心、审趋向、指陋习、戒轻梓、勉读书6部分组成,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清诗话》就收录了李沂的《秋清阁诗话》,并给予高度评价。

被戈息诗歌所写吸引,李以宁约戈息再游龙华寺,戈息也答应了。不想到了约定的时间,戈息突然有事不能成行,李以宁只好与其他人去前往。并写了《约游龙华寺不果寄答戈放牛》一诗,让仆人给戈息送去:

最好扶筇向野亭,俗缘牢系负山灵。

孤吟不得舆蓝去,众响惟从隔浦听。

紫蟹正肥秋寂寂,黄花初放昼冥冥。

同人竟日寻僧话,莫赋悲秋酒暂停。

诗歌的大意是:

最写意是拄着手杖走向山野的亭子,

辜负山神的期望其实是被困于俗事。

不能与你同游山寺我只能独自吟咏,

各种山响都是隔着水面传到了耳里。

寂寂的秋天味道奇鲜的紫蟹正肥美,

白天遍地开放的黄色菊花一望无际。

同来寺里游玩的人整日找僧人聊天,

没作悲秋诗篇是喝了酒暂时要停止。

诗中流露出对戈息爽约的不快,充分表露出李以宁一行游玩龙华寺的愉快心情。戈息看了李以宁这首诗,大赞颈联“紫蟹正肥秋寂寂,黄花初放昼冥冥”之妙。

光阴似箭,李以宁在西宁任知县不觉已有6年,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李以宁离任,是年春天,史笔担任知县。

史笔,字董侣,贵州贵定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考中举人,由京卫所教授升西宁县知县,他操守廉洁,才思精细敏捷,办公桌上不会有处理不完的公文,审理案件不会让百姓蒙冤,且手法常常出人意表,即使是随手判决,也百无一失,人们都称他为“小龙图”。

史笔十分重视科举和教育,来到西宁后,经常在初一十五到县学调研,勉励生员努力学习,争取考中举人。他勉励生员,常常引用本县科举的励志故事。当他了解到一些年老的生员对参加乡试考取举人的决心不大的情况,就给他们讲黄章老人的故事。他说:“你们应该向我们西宁县的黄章老先生学习,黄章老先生原是顺德人,后来加入了西宁籍,考中了秀才,成为县学的生员。60多岁时参加岁试,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廪生,83岁成为贡生,进入太学学习。康熙十四年(1675年),黄章参加乡试,在灯笼上大书'百岁观场’4个大字,让他的曾孙拿着灯笼走在前面。其他考生见了,觉得奇怪,问他:'灯笼上为什么写观场?’他说:'我今年99岁了,我知道我这次考不上举人,等到我120岁时,一定能够考上!’总督和巡抚两位大人听说黄章的事情,召见黄章,请他吃饭。99岁的黄章胃口还超过一般人!总督、巡抚分别送给他钱物,然后送他回去,鼓励他120岁来考乡试,高中举人。但黄章在康熙三十六年(1696年)去世了,刚好120岁,来不及参加当年的乡试。”

西宁科举不振的情况是史笔心中最大的痛。他进行过统计,这些年来,西宁县学的生员一共参加了7次乡试,竟然没有1人考中举人!前任张溶在风水补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李以宁在延师讲学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科举不振的情况依然不见有什么好转。到底是什么问题导致的呢?史笔还是认为是风水问题。他于是请来堪舆大师,对学宫和县城一带的山川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大师最后说,学宫里面缺少了一座尊经阁的支撑!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敬告读者

《西宁旧事》以章回体小说形式叙述从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建立西宁县起,到民国三年(1914)西宁县易名为郁南县止的一段历史。书中主要以今存的明万历二十年,清康熙六年、二十六年、五十七年,道光十年5本《西宁县志》和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所载事实为依据,参照今存的明清诗文、族谱等材料,坚持“七分史实,三分演义”的原则,力图为读者展现这337年波澜壮阔的郁南历史画卷。限于作者水平,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西宁旧事》欢迎读者转发。但如果在本公众号外的其他公众号和载体转载、使用,必须获得作者本人的书面授权,否则视为侵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