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悖论》——如何做明智的选择
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做选择。当你面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选择、繁杂的工作及无尽的琐事时,当你对未来感到茫然无措时,只有坚守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到当下应该去做的那一件最重要的事,才能一步步实现你的梦想。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却往往将其忽略。其实,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就是选择。
本书介绍
今天的翰林书友会来为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巴里·施瓦茨的《选择的悖论》,他是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沃斯莫尔学院的社会心理学教授,是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之后,又一位将心理学与经济学、决策学结合的心理学家。
本书用心理学解读人的经济行为,是一本涉及心理学、经济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的跨学科著作。
当选择过多时,人的满足感反而会下降,也就是不仅很难做出明智的选择,而且选择之后也常常会感到后悔。要想做到明智的选择,需要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选择上,并且学会做一个满足者。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需要作出选择的情况及我们作出的悖论选择:
第一,网上买东西的时候,商品的留言能不能信?
网上的打分和评价,是一种群体智慧,只有当所有人独立做出判断,综合起来的群体智慧才是正确的。换句话说,那些受了别人影响而做出的评价和选择,并不值得信任。无论是在大众点评、携程,还是亚马逊这样的网站上,只要是我们看到了别人的评价和打分,再做评价的话就会受到别人的影响。同样,你的打分以及评价也会影响其他人。
第二,我们应该怎么点餐更满意?
如果你想在吃饭之前就有满足感的话,那你就点一些之前点过,觉得很不错的菜。因为在你想到这些食物的美味时,你就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了。但是如果你想要一些将来能感到满足的体验的话,那你就要点一些新的、没点过的菜品,而且不要在吃到这道菜之前,提前去想象它的味道。有研究表明,哪怕只是想一下这种食物可能的味道,都会造成“感官溢出效应”。当你想象之后,实际上这个食物从进到你嘴里的那一刻开始,你的满足感就会下降。
那我们一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做出悖论的选择呢?
1、当选择极大丰富时,人们更难做出明智的决策。
选择的过程很难完全做到理性,选择者会受到很多看不见因素的操控。比如:
峰终定律:人们对一段体验的记忆,并不是全面考虑整个体验的感受,而是只跟“高峰”和“终结”这两个关键时刻的感受有关。
锚定效应:人们在评估和决策时,常常受某一印象的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思维固定到某处。
框架效应:同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会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当说法是“损失”而不是“收益”时,人们会格外敏感。
2、当选择过多时,人们经常会为自己做出的选择后悔。
机会成本会使得人们关注被放弃的选项,这不仅使得选择过程更加纠结,还会影响人的心情,也使得被选择的选项在对比之下显得不那么好了。同时,在满足适应的心理影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做出的选择会越发失去光彩,让人觉得花费了那么多的精力去决策很不值得。这就导致了后悔。
如何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呢?
1、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选择上。学会抓大放小,放弃一些选择,只关注对生活来说最重要的选择。
可以先回顾自己最近所做的所有选择,然后逐项列出这些选择采用的步骤、花费的时间,以及选择过程中的焦虑程度。最终问问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
2、成为选择者,而不是捡拾者。
我们要努力做一个选择者,去做出主动的选择,避免像进入自动化程序一样,被动地从给出的选项中选择。
3、做一个满足者,而不是最大化者。
学习成为一个满足者,拥有知足常乐的心态,找到足够好的选项就可以了,不必追求最好的。
4、别太在意机会成本。
为了对抗机会成本带来的干扰,可以有意识地少看些选项。
5、做不可逆的选择。
尽量不要给自己留退路,减少后悔。
6、培养感恩之心。
有意识地使用感恩之心,看到积极之处,让自己心情更好。
7、告诉自己不后悔。
采用“足够好”的标准,不要执着于找到最好的选择。在做决定前,减少选项的数量。多想想所做决定的优点,不要纠结于不好的方面。
8、为适应做好心理准备。
关注现有的事物有多么美好,而不是关注他们没有以前感觉的那样好了。
9、控制过高的期望。
降低期望对提升满意度很有帮助。
10、避免社会比较。
更少地关注他人,更多地关注让自己感到快乐以及让自己生活有意义的事。
11、把选择的限制看成解放而非束缚。
次级决定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能量消耗,让我们专注在真正需要选择的事情上。
你的选择场景其实经常是被精心设计和布置过的,你的选择行为会受到很多看不见的因素的操控,这就是为什么做出明智的选择格外困难。
好了,关于《选择的悖论》这本书中作者对于如何做出明智选择的方法就分享到这里了,读完这本书之后你的明智选择还困难吗?你还有哪些做出明智选择的方法呢?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看法和感悟与我们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