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续冬:从世俗到世俗
胡续冬,本名胡旭东,他的正差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他自称首先是诗人,其次是作家、最后才是美食家。他不幸于今年8月22日下午,因癫痫窒息而亡。
中年胡续冬
一、起初是个社会人
他1974年出生于重庆合川县,后来在湖北十堰混社会,江湖人称胡子。胡续冬的性格很奇怪,虽然笨嘴拙舌,但是脾气暴躁,君子动手不动口。在中学时,书包里面装着的不是书本,而是工地上的砖头和钢筋,因为打群架受到各种处分。
年轻胡续冬
二、海子的图腾
在1991年爆冷考入北京大学。为了学好普通话,看王朔的作品,被同学安利了朦胧诗。以《太阳日记》为切入点,接触了海子的作品。在那个时代里面,刚考进北大的小镇做题家胡续冬不可避免地受到海子的影响。
作为一名70后,他进入大学是90年代初,是功利观念的转折点。彼时大学也难以幸免,于是他们企图逃避现实,躲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海子是他们这类人的图腾。
三、戈麦的拥趸
1991年9月,北大“校园诗人”戈麦,因毕业后生活困窘,自己跳进北京万泉河,时年仅二十四岁。
戈麦
戈是9月24日跳的,一直处于失踪状态,10月中旬才捞上来,后来到了10月19日才在污水里发现他抛弃的遗作。这样一件事,让戈麦暴得大名,很多人拿他与躺在铁道上的海子相比。
虽然那时胡续冬还在外面训练,未曾与戈麦谋面,可是戈麦的写作风格被胡续冬继承了起来。其特征有几个:一是逃避现实,二是开辟想象世界;三是发掘诗歌素材中的元素;四是探索所谓“无韵体诗”。
四、背弃偶像:胡续冬的世俗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写作越来越受到当代生活的影响,商品经济社会要求处于其中的人圆滑处世,于是关于生命讨论的“死亡加速度”或者自省的“脊背污点”等话题不再流行,以胡续冬为代表的诗人更多地讨论着如何使用更高超的诗歌技艺去因应复杂的社会万象和记忆的黑暗面。
胡续冬成了各种会议的嘉宾
于是戈麦和海子的诗就淡出了。胡续冬的诗也变得世俗化,即所谓下流诗。《毕业证、身份证、发票、刻章……》是一个,后来这种世俗化延伸到著书立说,有着相似特征的著作《浮生胡言》和《去他的巴西》也相继出炉了。
胡续冬自拍
有人对他这种转变很不满,写诗道:“胡续冬是著名诗人,我却想不起来他写过什么,只知道他是北大副教授。”
胡续冬的人生开始于世俗化,年轻时受到朦胧诗影响追求理想境界,但最后终屈从于世俗。这大概是他人生起承转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