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之三十五:何以“知鬼神”的辨析
1.《系辞上传》第四章,继“知幽明”、“知死生”之后,提出了第三个“知”,即“知鬼神”,原句是:“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2.对此句,今人学者中,有译为:“精气凝成灵物,游魂变为鬼怪,所以知道鬼神的情状”;有译为:“考察精气凝聚成形物,气魂游散而变为虚无,由此可知晓鬼神的变化形状”。
3.笔者资质愚钝,读之再三,仍不得要领,故查阅了朱熹的相关评注:“此穷理之事”,“幽明、死生、鬼神,皆阴阳之变,天地之道也”,“阴精阳气,聚而成物,神之伸也。魂游魄降,散而为变,鬼之归也”。自揣摩其义,是说:穷究幽明、死生、鬼神之变化规律,离不开融天人地于—体的阴阳变化的总法则。“精气”、“游魂”、“鬼神”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似是解读此句的关键!
4.于是,我重新阅读了今人学者李一卫东先生的专著,《生命终极之门一一〈黄帝内经〉谜局大揭底》(2006年1月第一版,中国长安出版社),深受教益,并就《何以“知鬼神”》为题,做了以下读书笔记。
5.“精气”、“游魂”、“鬼神”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诸多阐述。这部中医学元典的成书时期,与《周易》的成书时期,有相重迭的部分,故在哲学理念上均认同阴阳法则,在具体内容上可相互印证。
6.李卫东先生指出:《黄帝内经》揭示了人类生命系统,除存在着众人皆知的、有形的解剖生理系统外,还存在着少为人知的、无形的与人体共生的藏象生理系统。他说:中医的“藏”,好比是放映机;中医的“象”类似电影的画面,它是“藏”工作状态的反映。银幕就像是人的解剖生理系统,但它不能代替放映机,只能作为电影画面的载体。(常人多半如同影院里的观众,是通过对解剖生理系统的“体检”,来关注自已的健康状况。一笔者所加)
7.“精气”、“游魂”、“鬼神”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唯有在藏象生理系统中才能找到,并得到合理的解释。之所以这样说的依据,来自于《黄帝内经》的重要表述,如《灵枢· 本神》篇说:“肝藏血,血舍魂;心藏脉,脉舍神;脾藏营,营舍意;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此处之肝、心、脾、肺、肾,是藏象生理系统中的五藏(无形的),并非是解剖生理系统中同名之五脏〈有形的)。
8.藏象生理系统中的“精”和“气”,时而同一为“精气”,均指被人体吸纳的宇宙生命素,即由碳、氢、氧、氮等元素构成的有机分子,是藏象生理系统最原始的能量;时而分别使用,强调在五藏中贮存功能时用“精”,强调在经络中流动功能时用“气”。精可正化成气,气亦时可反化成精。通过经络直接获得的,是先天之精,亦称阳精、阳气;从饮食、呼吸中提取的,是后天之精,亦称阴精、阴气。先天之精(阳精、阳气)是藏象生理系统的根本,亦是支配两大生理系统共生关系的中枢,是它决定了人体的健衰和寿命的长短。原句中的“精气为物”其义当是:阴精阳气的凝聚过程,是藏象意义上生命的形成及成长过程,其间阳气发挥着主导“精神舒展至人体各部位”的作用。
9.藏象生理系统中的“神”,是由阴阳“两精相搏”而生。具体有五种: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总称五藏神。但它不同于解剖生理系统中大脑的精神活动,它是以气为载体,随气沿经络而通行至各部位;它因内情、外淫的影响,可发生位移(错位)表现为疾病;它通过控制大脑进而控制解剖生理系统的运行过程。魂魄则是精神变化的具体表观:“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原句中的“游魂为变”其义当是:精神生命体的主要表现是:魂随神而往来之,魄并精而出入之。当魂因神散而游出体外,魄因体内精衰而离开时,其灵魂就由人变成了鬼。
10.精、气、神、魂、魄,是中国哲学和中医学中通用的常用概念,如换成另一个古今中外均能接受的同义词,那就是灵魂。迄今为止,科学尚未有直接且确切的证据来证明灵魂的不存在,爱因斯坦指出:“任何一位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深信,在宇宙的种种规律之间明显地存在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远远超越了人类的精神”。作为人的物质生命是生生死死的,但作为人的精神生命,即灵魂是生生不息的,活着为阳为人(神在心中),死了为阴为鬼(游离体外的魂魄)。原句中的“是故知鬼神情状”,其义当是:这样就能把握生命往复过程中阴鬼阳神在天地间的变化之道!
11.综上所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是否可译成:阴精阳气的凝聚过程,是藏象意义上生命的形成及成长过程,其间,阳气发挥着主导“精神舒展至人体各部位”的作用。精神生命体的主要表现是:魂随神而往来之,魄并精而出入之。当魂因神散而游出体外,魄因体内精衰而离开时,其灵魂就由人变成了鬼。弄清了“精气”、“游魂”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我们才能把握人类在生命往复过程中,阴鬼阳神在天地间的变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