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仁厚先生 | 新儒家小品《罗田岩之忆》

罗田岩之忆
 
——对田园家人与故乡风物之感怀
文/蔡仁厚
(当代新儒家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

归去来辞 成公亮 - 古琴音乐—广陵琴韵②

 

想到罗田岩,就不免想到故乡风物,更不免想起田园家人。
我家在江西雩都。雩都因雩山而得名。雩山是从互江西中部的大山脉,其主峰在雩都北境。雩,是古时求雨之祭祀名。想来古人常在雩山南麓求雨而有灵验,因名之曰雩山。后来在此建县时,也就命县名为雩都了。(雩都故城在今治东北五里,有灌婴垒,汉初名将灌婴尝屯兵于此。唐初,徙治于今城东二十里贡水南岸潭头墟近侧,现城址已废,唯一城隍庙魏然独存。后再徙今治,在贡水北岸。东门外有牛皋井,乃牛将军随岳飞用兵时所留之遗迹。又文天祥起义师,败元兵于雩都城郊,抗日战争胜利后有一影片《国魂》,即有文信国公领军进入雩都城门之镜头。)
我族始祖于唐宪宗时自浙来县为令,深爱此乡风土,遂落籍为家,不复返浙。千余年来宗支绵衍,遍布南赣。但在雩都,我姓并非大族。照老人的说法,数大分枝,为的是枝荣叶茂。老树根的职分,只是?守先祖之令德?,以为宗支造福而已。现在我才知道,这话是说得多么美善!此番性情又表现得多么敦厚!我是在此千年老树的余荫下根生土长的人,我在此深深领会了我们祖先这一种?地久天长?的情意和心愿。先祖之贤孙,是即天地之肖子;天地之肖子,又不正是一代代一个个堂堂正正磊磊落落的人吗!
我的家世是耕读相续的。到先曾祖父时家道中落。曾祖父学明公学书学剑未能有成,一生困顿潦倒,家产荡然。祖父辅卿公兄弟四人,祖父居长。学明公去世后,叔祖辈各自分居。祖父一面养育儿女,一面还要独立偿还曾祖父生前的债务。及父亲稍长,祖父有了得力的帮手,家道才渐形好转。像我祖父和父亲那样的人,真是中国农村文化陶养出来的典型人物。恺悌慈祥,健朗朴厚,正表征了农村家庭上中两代的性格。我家就是靠祖父和父亲克善克继而日渐兴盛的。
父亲只读私塾两年,而家乡一切礼俗文字之应酬,皆能非常得体。我求学的时间多过父亲七八倍,但我对任事处世的识见才干,与待人接物的规矩法度,比起父亲来,那是差得太远了。父亲二十左右便代替祖父挑起当家的担子。到我出生时,曾祖手上典出的田地已经陆续赎回,祖传的老屋也大部翻新。后来三叔也渐渐成了父亲出色的助手。(二叔于弱冠之年,随父亲远行经商,因时疫而客死异地,父亲怆痛自责,自此之后,便不出远门了。)靠父叔的经营,又起造了一栋后厅,加置了一些田产。有年除夕,祖父看到儿孙绕膝,非常欢愉。对父亲说:常言道,只有子孙屋,没有子孙田。将来你们儿孙长成了,有一天树大枝分,总要准备人人都能分得一个停停当当的居处,这才是当家的正理。至于衣食之事,儿孙自有儿孙福的。这话打动了父亲的心。
几年之后,又在祖居左侧新造了一座厅堂,正栋四间,另加长厅一栋,横屋五间,都是楼房。祖父八十大庆时,除了上寿匾外,同时还上?堂匾?(颜曰:辅卿堂)。祖父真是有福的人,他在他自己的祠堂里接受亲族儿孙的祝寿和跪拜。晚年风光,该是上苍对他一生勤劳的酬谢吧。过了几年,祖父母相继谢世,也可谓?福寿全归?了。
我七岁开始上学。我家离学校一里多路,沿途都是农田,并疏疏落落杂有几处树林。一年四季,只见菜花黄了,秧苗绿了,新谷熟了,枫叶红了。那景致,那风光,真是陶人欲醉。最有趣的是插秧时节,插秧是农村最忙的时候,也是儿时最盼望的日子。田野间男人们插秧,妇女们拔秧,大孩子们送秧,小孩子们则东跑西转,手脚乱来。有时他们还没卷起裤脚管便跳下秧田,挤到母婶姑嫂身旁去乱抓一把秧苗,回头这插一根那插一株。一会儿又跑到田间去看大人插秧,站在田埂上你说这一株插得不好,他说那一行插得不直,有时还要充内行跑下田去修正那几株没有插直的秧苗子。直到人人搞得一身水一身泥,这才尽兴而归。那身衣服,便只有麻烦老祖母来替他们换洗了。插秧时节,大人是不甚管小孩的。一方面是他们太忙,一方面也因插秧是喜事:女人拔秧,乃是把生命的根苗分送到更广阔的田野;男人插上一株秧苗,则是培育一个可爱的小生命。这时候,他(她)们心里充满了喜悦,那还分心去管束小孩子呢?何况孩子的嬉戏捣乱,不也就是更好更可贵的小生命之活跃吗!
我家耕田不少,每逢插秧,总要邀请附近插秧的高手来家帮忙。被邀请的插秧人是不取工资的。他只是要到各家各户去尝尝一年中最好的酒菜。这天的酒,都是头年冬天酿造的(在农村每家都会自己酿酒)。我在插秧时最派不上正式用场。我既不喜到田里去调泥弄水,便只好在家帮祖母摆摆碗筷杯盘打打杂,或替祖父看看酒缸。我好几回都因为看酒缸喝多了,醉醺醺地跑到屋后稻草堆里去睡觉。中午吃饭时家人遍寻不着,直到太阳西下,才被小姑姑拖了起来。但东倒西歪,仍然浑身酥软。那酒啊,真是太美妙了!离家后虽也喝醉过几次,但醉得并不美妙,酒是故乡好,这或者不是偏见吧。
我小学没毕业,便为一位老师鼓励去考中学。那时雩都中学已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校舍,但我们新生还是住在老校舍。这校舍原是昌村中学的旧址。民国初年,雩都有?昌村??雩水?两个中学。昌村的师生都是农村来的,雩水则大部分是城里人。农村人与城市人往往话不投机,听说两校师生常常闹纠纷,甚至大打出手。后来两校停办,才成立雩都中学。到我读书时,老昌村和老雩水都已成了县绅,但仍然积不相能,常起争端。而结果总是昌村人占上风。老雩水们气不过,便另外创办了一所中学,但办得不见起色,连老雩水们自己的子弟,也仍然送到雩都中学来读书。中国历来都是农村出人才,因为人间社会毕竟需要诚直朴厚的人物。到今天,中国弄的不成样子,不正是缺少一种诚直朴厚的精神吗!
我是一个生长在农村的人,农村的人对天地神祗祖先圣贤,特别有一种尊崇敬仰之情意。我开始读书时,家乡已经没有私塾了,但是在小学里仍然挂着孔子的画像,以供师生们行礼瞻仰。记得我入学那天,起得特别早,父亲把我送到学校时,天还没大亮,但老师早已起来,在礼堂里等着。父亲要我再洗了手整整衣,走到孔子像前,恭恭敬敬行了礼,随即更向站在旁边的老师也行了礼。于是父亲对老师说了些话,便把我正式的交给了老师。我并看到其他的学童,也和我一样地做完了一套入学的规矩仪式,在当时我心里究竟有些什么想法,现在已不复能一一记忆。但在我向孔子向老师行礼时,我顿然有了一个异样的感觉,这感觉与我跟着老祖母到各寺庙去烧香拜佛时大不相同,与我向祖先神位祭拜行礼时也不一样。当时我似乎有了一种庄严之感,我只觉得我现在不同了,我仿佛意识到已经踏进了一个新的生命之途程。这感觉这印象一直萦回在我心中,到今天仍然如在目前。
后来到县城读中学,知道那里有孔子庙,便急于约了同学去看看。但是大部分的庙堂墙垣,已被日本飞机炸塌了,我先默默地瞻仰着那些仍然矗立的石柱,和那未被炸塌的?礼门??义路?的门坊;我更坐在泮池的石桥上注视池水,和池水里映现的云天。我静静地,我的同学也静静地。许久,许久,我们又走进了东西两庑看看先贤先儒的牌位,之后再走上大成殿,去瞻仰至圣先师孔子的神位。我们没有说话,更没有议论,这默默无言,这静静无语,我现在回想起来,并不是由于我们不善于说话,或不懂得议论,而只是我们在那里觉得无须再说什么。在我当时看来,那里比起学校来是好得多了,人为什么不能在那里面做个学生呢?
在昌村校舍住了一年,便搬到西郊新校舍去。那里原是一片荒凉的山岗,经过几年的培植,也渐渐绿树成荫了。有时从城里回校途中,看看学校的景色,确属不错。后来一家照相馆把校舍摄成风景照,写上?雩阳学府?几个字,结果销售很广。我身边原有一张的。后来在南昌被一位当初考不取雩中的人抢去悬挂了。我猜想,当别人看到那张照片时,他一定会在旁边说道:这就是我们的学校。因此当我想到那张照片已成了另一个人的向往和怀想时,也就没有失落东西的感觉了。
学校岗下是农田,课余之暇,阡陌间尽是师生们在散步。春天油菜花开的时候,一片金黄色,煞是美丽。走过这片田野就是福田寺。那是很有名的寺庙,但那时里面已无僧尼,只有一些?斋公?(家乡对居士的称呼)在寺内敲敲木鱼念念经。我有时会在那里坐下来,一心听他们敲木鱼,我觉得那声音比一些人拉起胡琴来是中听多了。福田寺再过去是重光宝塔。但那里很少有人去,因为塔身封闭,无法攀登。既不能更上一层以一览全城风景,便不如在远处眺望,反而更好。有一回我在南门对岸过渡,那时太阳已快下山了,举头一望,但见远方山色,近处丛林,衬托出一座巍巍宝塔,那景致直是佳绝!
学校后面是一片茶子树,那是我们课余读书的地方。有时候,可以在那里听到牧童的短笛,和村姑的山歌声。我曾作过一首?阳春野曲?,就是有一次到学校后山散步,忽然触动情思而写下来的。辞曰:
久雨初霁,群儿相逐嬉戏;村外飘酒帘,野老兴来竹杖随。何处吹起歌声,情韵绝妙,胜似竹枝词;一望芳草绿,原是薰风乍到时。
我是喜欢村童野老的。他们平日生活很勤苦,当然说不上什么?生活条件?。可是有谁能告诉我,席履丰厚酒醉金迷的生活,会比他们过得更快活更自在呢。
在雩都中学时,我常常喜欢在心里默唱雩中的校歌。那歌词是这样的:
雩山钟灵,贡水扬清,问何黄从何处登程?
宜修养德智,振作精神,在学校好造就群英。
怀往哲,争光荣,有志竟成。
怀往哲,争光荣,有志竟成。
记得刚上初一,音乐老师教唱这首歌时,曾在黑板上注明:乡贤何廷仁(善山)、黄弘纲(洛村),并为王守仁高足弟子。我当时并不甚明白谁是王守仁,怎样才算是?高足弟子?。但我对?登程?二字常生遐想。小时候我在大河(家乡人称贡水为大河)里坐船,船到河水中流时,看看两岸阔远,水天茫茫。顿然有一种?离家欲归?的感觉。因此当我唱到?问何黄从何处登程?一句时,就仿佛想见两个人从船上奋然登岸的样子。当然现在说起来似乎有点可笑,但我那时确常如此想象。而且我认为这想象还是很可贵的。何黄二先生于阳明殁后,在南都(即今南京)邀约同门会讲。时人称曰:?浙有钱(绪山)、王(龙溪),江(西)有何黄。?在家乡时,我没有看过明儒学案,也没有查过县志;只在城南罗田岩的濂溪祠里,见过何黄二先生的牌位。罗田岩是家乡最著名的胜迹。我十岁左右便曾随着小学的远足队,一天来回走五十里路去过那里。以后读中学时,更是常常去了。
罗田岩是贡水南岸,群山环绕的一个有丰富古迹的胜地。那里有奇岩深池,有佛殿寺宇,有仙佛的故事,有先贤的诗墨,还有那幽深宁远的林泉竹石,和荡涤心胸的山色松风。尤其令人低徊向往的,则是理学人物在罗岩留下的流风余韵。
到过罗岩的人,都知道那大岩壁上有岳飞写的?天子万年?四个大字。岳飞来罗岩,原是要访问一位方外朋友黄龙老和尚的。但他来到时,老和尚已经去之杳杳了。这当然使岳飞惘然若失。于是他咏了一首诗:
手持竹杖访黄龙,旧穴只遗虎子踪;
深锁白云无觅处,半山松竹撼西风。
此诗如今还刻在石壁上。书写这诗的,是王阳明江右私淑大弟子罗洪先(念庵)。
罗岩地方并不大,建筑也很简朴。但大家都非常喜欢那个地方。那佛殿的岩壁上,刻有?居然先境?四个字,传说这就是朱熹夫子的手笔。于此可以想见罗岩的山水之灵和风景之美。比朱子更早而且是有宋第一位理学大师的周濂溪,更是喜爱罗岩的人物。他在那里讲过学。现在濂溪祠前还有他手植的一株老柏树。不过经过千年的风吹雨打,其枝叶已是相当稀疏。树的根干也少了半片,靠砖头砌補,才支持住了这株象征学脉绵流的古柏。
濂溪祠的右侧是罗田精舍。这是所有到过罗岩的先儒,讲学论道的地方。到我乡何黄二先生从阳明学成之后,罗岩的讲学风气,更是极一时之盛。只是时代变了,今天的罗田精舍,仅只是一栋沉寂的瓦房而已。记得精舍的讲堂上有一块横匾,颜曰:?我思古人?,真是先获我心了。
罗岩确是令人怀念的地方。那里的人物,有大儒,也有名将,有仙,也有佛。照中国人看来,文与武永远不抵触,仙与佛也是好朋友。记得罗岩就有这样一副对联:
是仙是佛无二致
名将名儒各千秋
罗岩的故事也是神奇的。除了岳飞访问未遇的那位黄龙和尚有许多异闻外,最有名的还有那个白米岩的故事。在大士殿右侧一块悬岩上有一个小洞,其深不可测。传说从前每天有米漏出,其量恰够寺僧和游客一日之需。后来寺僧贪心,把洞口开大了些。结果漏了三天三夜谷糠之后,白米岩就只是一个神奇的遗迹了。后来不知是谁在那里提了一副联语:
黄龙仙迹今何在
白米灵岩空自传
这或者是发问,但更其是感慨和怀想啊!
说到罗岩的风景,尤其令人流连忘返。所谓:
翠壁有泉山应乡
丹崖无暑日来迟
是诗情?是画意?不知桃源仙境也能胜此些许否?
在我的记忆里,罗岩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故国山河,本无处不可爱;何况江南岭北,那雩山之麓贡水之畔我生长的家乡呢!那里的池塘,那里的溪水,那里的山庄,那里的田园,那朴实的人情,那淳厚的风俗啊!离开罗岩已是六七年了。罗岩是否仍然那样幽深宁远?濂溪祠前的那株神柏,是否依然无恙?岳武穆写的?天子万年?的字,是否会被指为有封建意味而遭破坏!罗岩的一切,会是如何的一番景象呢?时代的风暴是如此劲厉,世界的变化又是如此无常,人类的心灵、性情、智慧,和一种开朗舒坦的心境,都好像远离了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人。然而罗岩会是清醒的。罗岩的人物,原就是各个时代中顶顶清醒的人。有人说,时代像一阵风,吹来了又会吹去的。我真愿乘风归去,以掀动罗岩的清醒之风,来吹开时代心灵的阴霾,让世界所有的人,都能清清楚楚的过生活啊!
民国四十四年(1955)二月十四日初稿
摘自 蔡仁厚著《儒家哲学与文化真理》,香港:人生出版社,民国六十年(1971)十二月增订再版,页253—261。钱娟华女士录入、校对。
作者简介

蔡仁厚先生(1930—2019),原籍江西雩都,台湾东海大学荣誉教授。牟宗三先生嫡传弟子,当代新儒家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获得者。
研究领域:表述先秦儒家哲学、疏解宋明理学、中国哲学史之讲论与著述、综论儒家学术与中国现代化。
代表作品:《孔门弟子志行考述》、《王阳明哲学》、《宋明理学·北宋篇 南宋篇》、《孔孟荀哲学》、《中国哲学史大纲》、《牟宗三先生学思年谱》、《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中庸新诠与儒学反思》等三十余种。
(0)

相关推荐

  • 亲殇

    周东平,49岁,高中语文教师,中学高级职称.1990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从教28年,历任班主任.学科主任.教学办主任等职,学养深厚,教风严谨.兼有公办民办学校工作经历,富有多地高考备考经验,多 ...

  • 简笑丹:春光里的父亲

    导读 略加思索,父亲走到小弟身边,轻轻摸着他的头,说:"不要生他们的气,以后咱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溜冰! 春光里的父亲 作者:简笑丹 春风习习,吹绿了小草,吹开了野花.沐浴着春光,我忆起了父亲. ...

  • 农村俗语:“清明祭祖要四代,祭祖四代财喜来”说的是什么意思?

    再过一段时间,就是清明节了.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句流传在农村里的关于清明节的俗语,这句俗语就是:"清明祭祖要四代,祭祖四代财喜来."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句俗语的意思. 这句俗语的 ...

  • 【老师的样子81】杨兰芳:十一年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十一年 杨兰芳 1997年秋天,我从邵阳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家乡--九龙岭镇任教,那年我二十岁.2008年 ...

  • 轻抚尘封:南开中学给父亲的影响

    南开中学给父亲的影响 鲁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南开中学复校,1946年,父亲考入南开中学,成为复校后第二届高中生.南开中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当时对国家的前途充满困惑.愤 ...

  • 方言与景点(音频)| 东方滢:罗田岩的历史文化(江西于都话)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小时候学习<爱莲说>,才知道北 ...

  • 蔡徐坤新专《迷》4月9日在酷狗开启预约 引爆全网期待

    近日,超人气音乐创作人蔡徐坤发文:"哥是个迷",火速引爆全场热议,话题#蔡徐坤新专辑迷#阅读量随即突破2.3亿.原来是蔡徐坤2021年首张数字专辑<迷>将于4月9日在酷 ...

  • 刘勇强:跪拜(新人文小品小说)

    刘勇强:跪拜(新人文小品小说)

  • 刘勇强:混沌灯(新人文小品小说)

    刘勇强:混沌灯(新人文小品小说)

  • 尹延新虫草小品集欣赏(图)

    尹延新虫草小品集欣赏(图) 博谦斋主人2021-06-07 10:48 "雕虫小技"--尹延新虫草小品集欣赏: 收藏 举报 0 条评论

  • 陈永新山水小品四帧

    陈永新山水小品四帧

  • 第二十六章 新儒家,心学

    第二十四章已经说过,陆王学派,也称"心学",由程颢开创,由陆九渊.王守仁完成.陆九渊(1139-1193年),人称象山先生,今江西省人.他 与朱熹是朋友,但是他们的哲学思想在各方面 ...

  • 第二十五章 新儒家:理学

    程颐死后只有二十二年,朱熹(1130-1200年)就生于今福建省.这二十年中,政局变化是严重的.宋代在文化上有卓越成就,可是在军事上始终不 及汉.唐强大,经常受到北方.西北方外部部落的威胁.宋朝最大的 ...

  • 第二十四章 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新儒家接着分成两个主要的学派,真是喜人的巧合,这两个学派竟是兄弟二人开创的,他们号称"二程". 弟弟程颐(1033-1108年)开创的学 派,由朱熹(1130-1200年)完成,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