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找事聊诸葛:不神化,不黑化(五)
端午过完,继续闲聊。
曹操插足荆州
(紧接上期)上期聊到刘备、诸葛亮利用刘表家庭矛盾指使刘琦得到江夏太守之职,然后刘备率领所部从新野移防与襄阳近在咫尺的樊城,对襄阳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谋夺荆州的计划开局看上去比较顺利,那么,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呢?
正当刘备、诸葛亮紧锣密鼓地准备实施下一步行动时,曹操突然率大军南征荆州,彻底打乱了刘备、诸葛亮的计划。
曹操为什么会在此时南征荆州呢?要知道,上一年(207年)曹操长途奔袭,北征乌桓,年底才回到邺城。仅过了半年多一点,又要挥师南下。
半年多一点的时间,曹操除了要做好挖掘大型人工湖操练水军,休整部队,补充兵员,筹备粮草,修缮器具等繁琐的战争准备以外,还要做废除三公,设立丞相,清除异己等政治行政事务,太紧张,太繁忙。
曹操不顾才远征归来的疲乏,也不顾时间紧张来不及筹备完善的缺陷,于208年七月匆忙南征,一定是荆州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得不立即南征。
确实如此。孙权西征黄祖取得胜利后,并没有率领主力返回吴郡,而是拥兵柴桑,觊觎荆州。刘备则率兵移近襄阳,对襄阳虎视眈眈。荆州刘表陡然面临曹操、孙权、刘备的压力,忧心如焚,病情加剧,随时有死亡的可能。集团内部也出现分裂。
种种迹象表明,荆州即将陷入一场大乱。如果曹操不及时南征,一旦刘表去世,无论是刘琦,还是刘琮继位,都将给曹操夺取荆州带来麻烦,更可怕的是荆州还有很大的可能落于孙权或刘备之手,那就更麻烦,更会给曹操政权的稳固,希图一统天下的事业带来巨大的威胁和障碍。
如果刘琦继位,以刘琦与刘备的关系,荆州无疑会落入刘备之手。这是曹操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曹操征荆州有两个战略目的,一个是占据荆州,一个是驱逐最好是消灭刘备。
由于刘表喜爱刘琮,刘琦继位的可能性不大。而刘琮继位也将引起局势的变动。
若刘琮是个明君,在荆襄豪门世族蔡氏、蒯氏等辅佐下一展雄风,北上争雄,将给曹操带来极大的麻烦。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刘琮继位后曾对蒯越、韩嵩、傅巽等官员说过:“现在和诸位一起占据荆州,守护先君的事业,凭此以观天下,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表明刘琮还是想有所作为的,只是被亲曹的蒯越、韩嵩、傅巽劝阻了。
但荆州也有反抗曹操的人。刘琮部将王威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刘琮决定投降后仍然劝说刘琮反抗曹操,并恳请刘琮调拨数千人马给他,趁曹操来接收荆州时出其不意地抓获曹操。刘琮没有采纳。并不是说刘琮一定能够战胜曹操,但如果刘琮决意坚守,及时与刘备、刘琦等协调一致,起码可以放手一搏。
若刘琮是个弱主,孙权、刘备就可能乘虚而入取而代之。特别是刘备,可以利用刘琦长子的地位,以立嫡立长的礼制要求刘琮让位,或者以此为理由“清君侧”。
因此,曹操必须赶在孙权、刘备二人尚未准备充分之前提前下手占领荆州,既不给刘备坐大的机会,又能遏制孙权的扩张,为今后一统天下扫除障碍。
曹操大军出动不久,传来刘表死亡的消息,曹操催军急行,直奔襄阳。
刚继位的刘琮当务之急是怎样应对曹操的进攻。刘琮本人并没有投降曹操的意思,首先想到的还是和曹操对抗,但遭到亲曹派蒯越、傅巽、王粲等人的反对,力劝刘琮投降曹操。
傅巽认为,以人臣抗拒人主(于此可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效力)是叛逆;以荆州抗拒朝廷,势力不够;以刘备抗拒曹操,也不能敌。这三个方面都不足,想以此抗拒朝廷的兵锋,必定会灭亡。”
傅巽还直截了当地问刘琮:“将军自己觉得能不能和刘备相比?”刘琮说:“我不如刘备。”傅巽说:“假若刘备不能抵御曹操,就算保有荆州也难以生存。假若刘备足以抵御曹操,那刘备一定不会处在将军之下,将军也难以自保。希望将军不要犹疑。”
一番权衡之后,刘琮最终决定投降曹操。
曹操七月南征,八月刘表病死,同月刘琮投降。刘表近二十年的心血瞬间付诸东流。袁谭、袁尚起码还奋力抗争了几年,刘琮却是望风而降,全无一点血性,怪不得曹操瞧不起刘琮,直骂“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好在曹操没有杀他,还让他做了青州刺史,封列侯,后又任为谏议大夫。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刘琮投降时,刘备还在樊城,既不知曹军已经临近,也不知刘琮已经投降,直到曹军抵达临近樊城的宛城才发现,大为惊吓,紧急派亲信到襄阳找刘琮询问。
刘琮派五业从事宋忠(这个名字有意思,晚来一步真就给刘备“送终”了)来宣告投降的旨令。刘备气得骂宋忠:“你们这些人怎么能这样做事,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如今祸到临头才给我说,岂不是太过分了!”
骂完不解气,又拔出刀来指着宋忠说:“我现在砍掉你的头也不足以解忿,也耻于做这种大丈夫临别时还要杀你们这些人的事情。你走吧!”
诸葛亮犯了个天大的错
面对曹操,刘备一如既往地选择了逃跑。经过襄阳时,诸葛亮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这个错误影响了诸葛亮一生,也是终刘备之年,没让诸葛亮带兵打仗、随军参谋的重要原因。
这个错误就是诸葛亮建议刘备攻打刘琮,占据襄阳。
且不说刘备的实力能不能够攻下襄阳,就算能够攻占,短时间内能否服众,最关键的是面对即将兵临城下的曹操征南大军能不能守住?守不住的可能性远远超过守得住,一旦守不住,再想逃命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刘备否定了诸葛亮的建议,理由是不忍心攻打刘琮。真实的情况不是“不忍”,是不能,也不敢。刘备具备力量能够攻打益州时,有过“不忍”吗?
善于识人是刘备的强项,诸葛亮这个馊主意在刘备心里应该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以至于一生就只安排诸葛亮做政务、外交、后勤工作。临终托孤,也是将军事交与李严,足见刘备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不信任。
刘备没有攻打刘琮,只是在襄阳城下呼喊刘琮出来相见,刘琮不敢。曹操以前屠杀徐州百姓的暴行令襄阳城中许多惧怕曹操的官员、世族、百姓出城跟随刘备逃亡。刘备在襄阳城东刘表墓前拜祭一番后,带领军队和沿途不断加入的民众向江陵逃亡。
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当阳长坂坡大战,也没诸葛亮什么事,此处从略。
刘备被曹军精锐虎豹骑冲击得七零八落,被迫改道抄小路前往汉津(今湖北荆门市),与沿汉江而下的关羽会合,渡过汉水,遇到刘琦率领一万多人马来迎,合兵一起到达夏口,这才躲过一劫,侥幸逃生。
诸葛亮没能完成平等结盟孙权的使命
前面说过,孙权也在觊觎荆州,得知刘表死后,鲁肃立即自告奋勇前往荆州侦察,看是否能与荆州方结盟共同对付曹操(可参阅本号《鲁肃,奇男,伟男,却被《三国演义》描绘成一个弱智,真冤!》),或者寻找一个夺取荆州的机会。还没到襄阳,得到刘琮投降、刘备逃亡的消息,立即改道在当阳追上了刘备,建议刘备投奔孙权。
刘备假惺惺推诿一番后答应了,到夏口后,立即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商谈结盟事宜。最理想的是能平等结盟,实在不行,也只能暂时屈居人下。
以刘备当时的境况,能够和孙权结盟是解决困境的最佳方略。既能依靠孙权的力量与曹操对抗,避免覆亡的命运,又能留在江东,近窥中原。
刘备前半生都是寄人篱下,作刘表的客将和作孙权的客将,对刘备来说没有什么区别。有个立足之地,又能保住性命,对此时的刘备来说,已经足够了。
刘备之所以没有主动提出投奔江东,一是为了抬高身价;二是荆州刘表与江东孙权是世仇,孙权能否接纳自己不得而知,如果主动提出遭到拒绝,局面就难以收拾。
既然鲁肃主动提起,刘备就顺水推舟地同意了鲁肃的建议。从刘备非常高兴喜悦的状态中,可以看出鲁肃的提议正中刘备下怀。
联盟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刘备的生死存亡,诸葛亮能够不辱使命,挽狂澜于既倒吗?
诸葛亮赶到江东时,孙权已经做出了抵抗曹操的决定,既然刘备要来投奔,也可以看看刘备有什么实力和想法,同时也可以给主战派增添信心,给投降派消除疑虑,所以又召集了一次群臣会议。
在东吴朝堂上,诸葛亮的才华横溢得到精彩的表现。
诸葛亮首先把孙权、刘备、曹操三者并列,为争取平等结盟建立基础,然后为孙权分析眼前的形势和可以选择的出路,明言孙权已大祸临头,诱使孙权表态。
孙权并不上当,而是反问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曹操?诸葛亮趁机使出激将法,抬高刘备的宗室地位和不能为曹操之下的傲骨节操,刺激孙权的自尊心。
这次孙权果然上当,勃然大怒,但对刘备的实力还不大放心。诸葛亮又夸大其辞的描述了刘备的实力,并不惜用一些谚语民谣来贬低曹操的实力,此消彼长,证实刘备是有实力和曹操抗争的,并为孙权预测了胜利的前景。
当然,中心意思仍然不忘鼎足之势。开头、结尾都反复提醒孙权和刘备的并列关系。孙权却不傻,同意与刘备联合抗曹,但对是否平等结盟则不置可否。
这个场景十分精彩绝伦,诸葛亮打好根基,步步进逼。孙权最初还有一点心理优势,以守为攻,层层抵御。在诸葛亮环环相扣的逼迫和抽丝剥茧的分析下,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赤壁之战时,刘备和孙权是从属关系。孙权是帅,刘备是将。刘备的军队纳入东吴军队内由周瑜统一指挥。
诸葛亮出使东吴有两个使命:一个是促成孙刘联盟;一个是争取平等结盟关系,这就是诸葛亮和孙权会谈时始终围绕鼎足而立做文章的原因。第一个使命顺利完成,因为孙权本来就要抗曹,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何乐而不为呢?第二个使命没有完成,孙权始终没有答应平等结盟,只是答应接纳刘备而已。
孙权答应接纳刘备,刘备赶紧率军从夏口进驻鄂县(今湖北省鄂州市)的樊口。鄂县是孙权的势力范围,当时的县长是孙权的同学胡综,没有孙权的许可刘备是不可能毫无阻拦地率军进驻的。
作为结盟条件,刘备交出了夏口管辖权,周瑜、程普等率领江东水军进入夏口,以此为指挥部和集结地出发攻打曹操水军。
《三国演义》和其他民间传说为了美化诸葛亮,把孙权抗曹说成是全靠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不是事实,事实是不管有没有诸葛亮的激将,孙权都已经决定和曹操决一死战。
孙权此时是个二十六周岁的年轻人,血气方刚,不愿意屈居人下是可以理解的,再加上江东本身也具备一定实力,可以一试。鲁肃的坚持,周瑜的坚定,诸葛亮的激将,无疑对坚定孙权的决心有重大的作用,但最终的决定应该还是来自孙权的内心。如果孙权自己没有抵抗曹操的想法,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他的决定。
赤壁之战由此拉开序幕。战后,刘备得到与诸葛亮“伏龙”齐名的“凤雏”庞统,大为欣赏,诸葛亮的地位受到威胁,诸葛亮是怎么应对的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