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读北大背后的秘密
【第238期】教孩子学会学习(139)
脑瘫儿读北大背后的秘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因宫内缺氧,丁丁一出生就被诊断患重度脑瘫。在5份病危通知书以及“将来非瘫即傻”的预言面前,妈妈邹翃燕依然地选择将他留下。
丁丁1岁前,因轻度偏瘫,左脚活动不灵活,有运动障碍,双手没力气,总是流口水,握不住东西,两岁半才勉强学走路,5岁多,丁丁才能双脚同时离地跳一下;对于丁丁来说,用筷子、握笔写字都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上小学三年级前,因为手指不够灵活,丁丁写字慢。考试时不得不申请考试延时,一开始20分钟,逐渐缩短到5分鐘。四年级后,丁丁写字的速度赶了上来,延时才停止……
可就就这样一个孩子,2007年,丁丁以660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年考入哈佛,2017年5月,丁丁从哈佛大学法学院LLM(相当于国内法学硕士)毕业,转身又将投入美国司法考试的准备中……
“妈妈从不辅导我作业。”丁丁说,小学开学,妈妈送给丁丁一本《新华字典》。有不认识的字,妈妈就一句话“自己查字典去”,无形中,丁丁独立学习的能力得以锻炼。
三年级时,老师要求,家长出试卷给孩子做,做完还要检查、打分。妈妈从来不出,都是鼓励丁丁自己出、自己做。然后,妈妈统统不检查就打100分。
一次,丁丁回来闷闷不乐,“妈妈,你今天被我们老师批评了,我做的题明明有两道错的,你还打100分。老师说你不负责。”
“我以后还会天天给你打100分。”妈妈邹翃燕很淡定,卷子既然自己出、自己做,还好意思做不对?我们行动比同学慢一点,那更要保证正确率呀。
从此,丁丁养成了做一道题、就尽量做仔细做对的习惯,正确率越来越高。妈妈邹翃燕后来总结,丁丁能考取北大、哈佛,与小时候养成的这些学习习惯不无关系。
在当下,我们孩子的作业不少做,补习班不少上,回到家中家长还要再辅导,但是,孩子就是粗心加马虎,错字连篇,考试错题……令不少家长和老师伤透了脑筋。其实,这个中原因,不是孩子的恶习难改,而是我们的家教方法出了问题。
有个家长曾对我夸将自己的孩子的聪明,说他孩子上一年级,老师经常让孩子把每个生字都在田字格上写满一页。
他的孩子为了写得快,经常这样写:比如“的”字,先在田字格的左边统一写上“白”,然后再在田字格里统一写是“勺”,这样,写,效率高,写得快,省事多了。
家长说这事时,脸上绽满了笑容。在她看来,自己的孩子真是太 聪明了。
是的,不得不否认,这孩子真是太聪明了,小小年纪,就知道“批量生产”,这样的孩子,如果进行智商测试,肯定会超过140,天才的智商。可惜得是,孩子的“智”用错了地方,而家长却还在为孩子的聪明而沾沾自喜。
我们的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除独体字外,很多字是由多个偏旁部首组合而成,易懂、易学、易记。可是,每个字,就像人的躯干四肢一样,不管由多少偏旁部首,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写字时,是要一气哈成的,不仅字要写正确,更讲究间架结构规范,笔画舒张相宜,字体大方美观。一个字分开来写,如果只看结果,是一个字,其实从孩子写字的过程来说,他写得已经不是一个字了!
孩子这样做,其实就是为作业而作业,是在应付公事,长此以往,孩子虽然一个字写了不少遍,但却对字缺乏一个整体的概念,所以会经常写错字,当然,孩子更写不出一手好字。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家长和老师在给孩子辅导时,却往往忽略这一点,只看孩子作业的结果,而不管孩子作业的过程;在数学学科上,更是只看孩子题目的结果是否正确,却对孩子数字、数学符号、数学表达形式的规范性不太在意,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会习惯成自然,凡事只想着完成,只想着应付家长和老师,自己对对错没有意识了!
要想孩子不粗心,不马虎,就要让孩子形成这样的观念:事情是自己的,不是做给家长、老师和外人看的,凡事都要自己对自己负责;一个字写出来,不但要正确,而且要规范,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观,还要将字写好看;数学做题时,要知道对错,只要会的,做出来就要保证不出错,不会的,尝试着做,如果对了,可及时总结经验,如果错了,在老师或家长讲解时,看自己的思路错在哪里?这样,孩子才算是学会学习!
要做到这样,家长就要像脑瘫患儿丁丁的妈妈邹翃燕学习,管孩子,但不辅导孩子,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对对错做出评判!这样自我训练出来的孩子,无论是平时还是考试,才会不再马虎粗心,这样,孩子才算真正学会学习,这样,孩子才会越学越好,才会一路高歌,进北大,入哈佛!
相关链接:让孩子给自己做作业 孩子作业“磨洋工”咋办?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