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文徵明《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长卷)赏析
《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
作于1548年
绢本设色
尺寸:31.5 x 541.6cm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与沈周共创“吴门画派”,和沈周、唐伯虎、仇英并称“”明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合称“江南四大才子”,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全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原《后赤壁图》以苏轼《后赤壁赋》为文本,描绘苏轼与二位友人复游赤壁充满浪漫情调的场景。因苏州有人收藏赵伯骕《后赤壁图》,官吏欲索取此卷献给严嵩之子严世蕃,而主人不愿给,文征明劝主人不要因此惹祸,就画了这一卷。
说是仿自赵伯骕,然而画中色调的处理,青绿的铺陈,浓而不腻,已然是元代以后文人青绿山水的画法,山石的结构与堆栈,也非拘泥于装饰性的几何状,尤其是树干树枝,如松柏的纠曲,点叶繁密浓重,由笔法看来,全是文征明自己的本色;图中水浪和卷云,用勾勒法,尤其江面的波纹,作鱼鳞纹细细勾出,都是唐宋以来的传统技法。青绿山水设色既重,山石皴法不宜大繁,从文师此卷仅勾大的轮廓而不作细皴,便能了解原意,只是他可能不想用色太重,将笔趣掩蔽,这也许便是笔墨用色处与原画不同的所在。
文徵明一生较为喜爱和模仿先贤,除了集大成之赵孟頫外就是苏轼。在官场上,文徵明也和苏轼颇为相似,此时的文师已七十五岁,和当年苏轼游黄州赤壁矶的心情,两人共有的那种进退之心是契合的。
人生知己难求,酒也是越喝越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