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丹容易“炼己”难?“隐仙”张三丰及其内丹思想浅析

风日清于酒,水云但若诗。

乾坤壶里坐,这个老先师。

——张三丰

01

“真人”求真,隐即是真

三丰派,宗祖张三丰,又称隐仙派。

说起隐仙,仔细想来,张三丰终其一生都在和大明王朝的皇帝、百姓玩“捉迷藏”的游戏,倒无比贴合他的自成一派。

他纵情山水,“游无恒处”,“一日千里”,在“诗和远方”“忽隐忽现”,让钦差大臣追着他的影子“觅之不得”;他和宝鸡人民玩“移魂大法”,“死而复生”阴阳之间来去自由;或“大隐于市”,游说“蜀王入道”,教沈万山“点石成金”;或浪荡市井,为百姓占卜吉凶,“无不灵验”,而不知其名;他算得上超级“网红”吧,上至皇帝老儿,下到黎民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朱元璋到明成祖,为他架观起庙,装修武当,他缈缈然不知所踪,这个世间大隐的游戏,活脱脱像极了他的性格“善嘻谐,旁若无人”。

他在听到皇帝敕封他为“真人”之后,写了一篇听后感:

外达真气,内涵真心,人有真操,出有真守.......窃以真人真君,锡自上帝者为宝,人间敕封何足贵哉!

三丰真人看得真切,从古至今能称得上真人的人,怀真不露,只恨“山不高,林不密”。

在他心中,只有“八遁”——汉代的严光、法真、晋代的陶渊明、戴逵、唐代的卢鸿、轩辕集、宋代的陈抟、林逋才算得上世间真人,认为他们真正得到了隐遁的精髓:

遁之为用妙矣哉!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不谒名公,不逢权贵,不以长生之术分人主励精图治之心,自求自用,自得自娱,望之若白云之在天而舒卷无定也,即之如明月之印水而动荡难收也...

于是“此身长放水云间”,“谁识逍遥物外身”,不仅成为他的“修道”理想,也是他隐仙的风范写照,“携琴劒、整笠蓑,东走蓬莱唱道歌。”描摹出的画面感正是一个“逍遥物外”的人间隐仙。

02

慕道初心,开三丰一派

“别我中年妇”,“舍我丱角儿”,“弃官游海岳,辛苦寻丹秘”,张三丰中年辞官别家,“乌纱改做道人装”,已悟到“出世自觉天地小,成仙始识利名空”,面对朝廷的御敕,他依然保持处之淡然的态度,“行云流水不自收,朝廷何必苦征求。从今更要藏名姓,山南山北任我游。”

所谓不改初心“回思访道初,不转心如石”,对张三丰而言,就像“八遁”一样的世间真人,“还丹九转朝真去,亦是人间孝与忠”才是他追求的风范以及“诗和远方”。

他矢志承隐仙一脉,终开三丰一派。

《张三丰全集·道派》中有这样的说法:

老子一传尹文始,再传麻衣,三传希夷,四传火龙,五传张三丰。

隐仙一脉清风俊朗,江湖之远而知天下。文始隐太白,麻衣隐石堂、隐黄山、希夷隐华山、火龙隐终南、三丰隐武当。孔子曾经说过,老子其犹龙乎?意思说老子像龙一样高深莫测,后人又用犹龙派来称呼隐仙一脉。

希夷老祖陈抟也与刘海蟾交游,是华山学术圈的核心,汇聚文始和少阳二派,所以师承陈抟的张三丰便是并蒂莲上咀精华,遂成集大成者。

03

性命双修,贵在炼己

张三丰矢志不渝的求道,他心中的道是什么呢?

他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坚定实践者,在他看来:

居不夜之天,玩长春之景,与天地同久,与日月同明,此正大丈夫份内事也!

大丈夫“玩长春之景”并不是贪恋世间的荣华富贵,“富贵如风灯草露,光阴似雨电浮沤”,而是要达到“福自我求,命自我造”的超我之境。

慕道终归合道,探求生命的极限与能量,合之于道,实现他心中的“人间孝忠”。所以他“面壁功深似达摩”,“了了忘忘养寸衷”,为的就是“天下有人能似我,愿拈丹诀尽传之”。

这才是他所认为的道!

A【清修为路】

仙道贵生落实到具体,就像张三丰所言“愿拈丹诀尽传之”,内丹修炼是登真朝科的必由之路。在内丹修炼上,他走的是南宗的路,但又不同于南宗。他强调性命双修,但以清修为路: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一阴一阳,说到底只是一性一命。性命双修,才合神仙之道。修道者要修的就是这个阴阳之道。

张三丰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是第一个用“网络语言”的修道者,接地气,他一改修道“高深莫测”的丹经体例,论述修道理论多用《无根树》这样的歌谣体,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却又包含无尽奥妙。

性命双修的思想,他在《一粒黍米说中》讲的直接、直白、直入人心:

日是纯阳之体,内含一点真阴之精,丹书中所谓的“青龙”、“姹女”、“甲木'、“水银”、“金乌、“三魂 ”等是它的别名,指的就是外丹,又称外药。月是纯阴之体,内含一点真阳之气,丹书中所谓的“白虎”、“婴儿'、“庚金”、“朱砂”、“玉免'、“七魂”等是它的别称,指的就是内丹,又称内药 ,人身跟天地的造化一样,人的身体内也可以修出真日月,道在咫尺之间,人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他认为三魂属性,性在天边;七魄属命,命在海底。 内外通来“性命”两个字,了却万卷丹书。

B【根在炼己】

修道漫漫,张三丰对炼己极为重视,认为得还丹容易,炼己最难!

杂念少者得丹早,杂念多者得丹迟 。

炼己,就是对心性的修炼。除杂念是筑基炼己的首要功夫。

“杂念”是指包括人的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情,以及由耳、目、口、鼻、心生发的种种可意识到的和潜在的欲望(俗称五贼)等等。除杂念的目的是为了性定心虚、即所谓的

炼己将五贼平,换景把七情并,制伏的六欲宁,扫荡的三田净。性定自通灵,心虚内照明。

他在《道情歌》里强调:

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自然药材生。

“炼己”初成,“己”又为何物?

老君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婴儿纯阳之体,“其德足全,其精至纯,其气至和”,所谓“己”,就如婴儿一般,“即是本来之虚灵、先天之面目”。“炼己”就像道德经所说的“我独泊兮其未兆,若婴儿之未孩”,目的要回到至真的本性。当炼己到一尘不染,尘俗之心已死,心死则真神活,也就获得了修道的基础之功。

炼丹不炼己,大功始难成。张三丰意识到,先贤修道为何多半途而废,皆因未曾炼己持心。当二候得药、四候进火之时,不知虚空法度,粗心大意,以至于功亏一篑。所以他认为,由浅入深的修行离不开心性的修炼,炼己能否纯熟是影响修道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大隐市尘,积铅尘俗,在俗世中炼己,才能够真正磨练自己的心性。

一箪食,一杯饮,一蓑一衲,隆冬卧雪,淡忘征召,张三丰日常行用无不浸透着他的“炼己”思想。

04

一代宗师 隐仙风范

张三丰不仅开武当三丰一派,而且还是武当内家拳的创始人,他创造性的以“性命双修”的思想内核将内丹修炼与内家武术融合起来,使之成为武当道派修道的独特法门。之所以能成为集大成者,乃因他豁达清隽的高洁之风,求真自然的心性之雅。隐仙者,隐逸高蹈也!他的风范和思想值得再思励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