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中国,为什么最后只有秦始皇做到了?

短短14年,秦朝国祚,相比后来延续了405年之久的汉朝,这个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风光无限的王朝就宛如昙花一现。

但是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秦始皇以及他一手创立的大秦帝国的评说两千多年以来却从未间断,从司马迁的《史记》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秦朝以及秦始皇一直是历朝历代的文学家以及史学家们笔下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

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也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读史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时至今日,有关秦始皇好秦朝的著作也是层出不穷,在现如今浩如烟海的秦朝历史著作中,华裔作家陈舜臣所著的《秦始皇》绝对是值得一读的。

1

传奇又波折的一生

秦始皇的一生既传奇也波折,以前在中小学历史课本上学到的那些有关他的内容,最常见到的就是“焚书坑儒”“严刑峻法”“大营宫室”,于是大众纷纷对他产生的大多是负面印象:秦始皇就是一个“暴虐成性”的皇帝。

嬴政十三岁继位,整肃自己身边的“隐患”,到后来自创“皇帝”这个称号,又大刀阔斧的颁布一系列革新政治经济等的举措,从统一六国到驾崩沙丘,在这十年间,他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的谜团。

有别于那些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叙述历史的著作,陈舜臣在这本书中不仅仅是分析了秦始皇,更是剖析了秦朝以及先秦时期的点点滴滴,力求将当时的历史风貌完整地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就像他在序言中提到的:“通过揭开时代的面纱,勾勒秦始皇的形象,再借助秦始皇这支璀璨夺目的明烛,照亮那个时代的真容。”

全书各个章节细分为若干个短小精悍的小篇章,几分钟就能读完一篇,很适合当今快节奏生活下人们的阅读方式,尤其适合对秦朝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以及青少年读者。

配以的精美插图旁还有简短的知识点扩展,不仅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书中的段落,也能对之前的知识点查漏补缺。

以往历史类动辄就砖头似的大部头看着让人就头疼,很少有人能耐着性子真正去读完一整本,而陈舜臣则把这些知识点进行碎片化的处理,阅读时给人一种闲聊似的亲切感,不论是在书店,还是在家中,随手拿起一翻,定能获得一些收获。

2

统一中国,只有秦始皇做到了

这本书既没有像普通历史作品那样枯燥平淡地按照时间进程叙述,也没有仅仅拘泥于秦始皇一个人的身上,大家耳熟能详的先秦时期的各个重量级历史人物吕不韦、秦大将军王翦等也轮番登场,作者陈舜臣在创作历史类作品时,都会实地考察一番,就像他创作《太平天国》时,他把广西金田、武汉、南京都走访了一遍。

到写《秦始皇》时,他同样亲力亲为,只身赴西安等与秦国以及秦始皇关系密切的城市和遗址,勘察原址,获得第一手详尽资料,再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大胆推理论证,力求准确地还原秦朝历史上缺失的那些环节,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当时这些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对话场景,帮助读者以全新角度去理解和看待那个时代。

相信很多人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统一中国,为什么是秦始皇最后做到了?

确实,在秦之前有很多国君,他们都没能达到像秦始皇这般成就统一霸业。但在这本书里,陈舜臣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思路。

他根据史料研究分析了赵国国君赵武灵王,还别出心裁地把以后成就大业的成吉思汗和阿克巴大帝都拿来跟秦始皇做了一番比较,找出了秦始皇的为人处世以及性格特征的拼图。

这种跨越国界的视角给读者重新审视秦始皇提供了新的角度,为读者娓娓道来,他完全没有要把自己的观点强行加于读者,而是循序渐进列出自己的分析,对于评价交回给读者自己分析判断。

3

了解秦朝历史,就从秦始皇入手

作为大秦帝国的缔造者,13岁即位,仅仅花费十余年的时间就结束了战国纷乱群雄割据的局面,化身“战国终结者”一举击败其他六国,把这些国家的版图都纳入了自己的手里。至此,古代中国终于结束了多国统治的混乱局面。

关于这一段历史,很喜欢陈舜臣在《秦始皇》一书里所提到的那个有趣的观点,他说:“如果秦始皇没有出现,没有做到一统天下,恐怕中国就会变成如今欧洲的模样——由多个国家组成,每个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

确实,在秦之前所谓的统一封建王朝也只有周朝了,但是周实行分封制,到处赏赐土地,也没有像秦始皇一样做到把权力高度统一的程度,也为日后西周灭亡埋下了隐患。

早在春秋时期儒家经典《礼记·中庸》中就提到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统一观念,但是秦朝之前的所有统治者都没能像秦始皇一样做的这么彻底,直到秦始皇的时候,权利和政策的高度统一,真正切实地把这一政策落到了实处,成功的化解了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在治理上所遇到的难题。

他的这种“统一”思想一直延续至今,融进了我们华夏炎黄子孙的血液里,足以由此可见其当时在“统一”上所达到的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