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之涛:邂 逅 鹿 山
邂 逅 鹿 山
清晨,出宜阳县城一直往西,在张坞西过洛河桥,到达三乡村西街,原本走崛山正北的,红军说走官庄塬路很好。上官庄塬的路口不熟悉,就下来打听,一位老大伯指指路口,我们就一路向北上山。官庄塬真是一个好地方,一马平地,麦苗绿油油,一眼望不到边,一条村村通水泥路西北方向延伸着。走出樱桃基地彩门,不远就进入省道洛三路,山势连绵起伏,有的路段还有积雪,车速也慢了下来,在豫西的崇山峻岭中逶迤前行。
将近到中河村时,在一个小路口,转入了更窄的乡村小路,因处在山阴,雪还没有化,车开得小心翼翼。鹿山就在眼前,拐过一个弯汽车吃力的向鹿山爬行,幸好上鹿山的陡坡处于阳坡,山上和路面雪都融化了。
鹿山是这里最高的山峰,乱石密布,静卧在枯黄的草丛间,像一个个潜伏守候的战士。前几年植树造林时,种植了很多柏树,苍翠挺拔,像一个个庄严卫士守护着山岭,山路绕着鹿山南坡的山腰间,像一条玉带。据说,这就是古时候的官道,在鹿山西麓下有一个旧县村,据说这个村在汉唐时期是永宁县县城(洛宁县故城),还有一种说法,说这儿坐落过“麦糠县”的县城。曾经是丝绸之路崤函南道上的一个重要商业集散地,又是春秋战国以来的兵家争夺要塞。它西扼长安,东携洛阳,地域上不乏遗存着众多名人志士的遗迹。
据《唐史》:高宗初,武后因王萧之死,不乐居长安,高宗乃以洛阳为东都,崇饰别宫以媚之。唐高宗显庆初年,武皇后则天因王萧之死而不乐意居住长安,唐高宗乃以洛阳为东都,崇饰别宫以媚之。其沿途驻跸之所,灵宝县有上阳、桃源、翠微三个宫,陕州有绣领宫。唐朝时永宁县城设在鹿桥驿(今该县东宋乡旧县村一带,鹿山西下有石桥,是进城的必经之道),唐代显庆三年(公元685年),在鹿桥驿以西五里处建有专供武则天从西京到东都驻跸的崎岫宫,在县城西三十三里处建有兰峰宫。与永宁县东邻的福昌县有三乡驿,再往东有韩城驿、柳泉驿,宜阳沿途还建有连昌、兰昌二宫。所有缘道之离宫,皆穷极奢丽。
鹿桥驿,西望层峦叠嶂,山道崄巇明灭;东顾龙游鳞翔,大路远接碧空。无论自关中陕西来,还是由豫洛西至,此为必经之地,正所谓管秦晋之门户,扼豫雍之咽喉。据当地人说,鹿山最顶上有一座不大的古寨,是守望和瞭望的前哨。
鹿山下鹿桥驿是个三角岔口,据说古时候,崤函南道上的商旅僧客,从陕县过来,经宫前、头峪、鹿桥驿,在鹿山下三岔路口分手,一路走马庄到官庄村,走鱼脊岭背上,一直到福昌县(今宜阳县)三乡村西北方的汉山,从光武庙前下坡,再顺着洛河川到洛阳。一路沿鹿山东进,过鹿山村、庙下村、王屋头村,到嘉祥驿(大约在刀环村),再正南到三乡驿。
据史书记载,鹿山西麓下的鹿桥驿,就是安史之乱史思明被捉之地。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颇得唐玄宗李隆基信任,且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古幽州、今北京)起兵叛乱。叛乱后,迅即南下攻占洛阳,并于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在洛阳自称“雄武皇帝”,国号燕,改元圣武,封儿子安庆绪为晋王。
史思明和安禄山既是邻居,又是结义兄弟。史思明生于除夕日,安禄山生于正月初一,只差一天。史思明是安禄山叛乱的主要谋划者和参加者。史朝义是史思明的儿子,安庆绪是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在其父称帝的第二年即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就派人到洛阳杀了父皇安禄山,自己在洛阳继承帝位。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三月,史思明又设计谋杀了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以范阳为“燕京”,又大举攻占了洛阳。但是没过三个月,进攻陕城失利退避永宁县城的史思明,又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派人将其逮捕于永宁鹿桥驿,囚禁在“柳泉驿”,并缢死。
鹿山东南,依山座落着鹿山村,几座新建的民舍,门楼高挺,红墙阁楼,鸡犬相闻,公鸡被它臣妾们围拥,闲散傲慢的在雪地里“视察”。车在一处小陡坡处打滑,一位背着钢锨的老农,急忙跑过来推车。多么淳朴憨厚的民风,使我们感激不尽! 【155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