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芳的觉察日记: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忍受“不为自己活着”
作者:刘芳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业10年,个案累积2000-4000小时
1
最近一段时间和老大聊天,他有跟我说过几次,他一直在思考,中国的心理咨询将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我因为近期一直在接个案,所以也有了很多对心理咨询的思考。
当然,我自己身处这个时代,这个国家,这个文化背景,本身也是有很多切身感受的。
心理问题的群体共性越来越明显,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心理危机事件就藏着很多答案。
好像每个人都处在一种巨大的催迫和裹挟中,不得不做着什么,不得不往一个方向走。
如果不这么做呢?如果按照自己的本心呢?
就会有一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你这样做,会有很可怕的后果的!”
发出这些声音的人,因为自己不敢,所以也不允许别人敢。
于是,有的人就就听从这巨大的声音,继续被裹挟着往前走;
有的人卡住了,因为内心真实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这个声音和外界的声音开始有了冲突,开始了长期交战,不知如何是好;
当然,也有人可以无视外界的声音,坚定地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真的走出了自己真正想走的人生之路,过出了自己想过的人生。但,在走出这一步之前,他/她一定也是挣扎的,不轻松的。
就像王敬伟老师经常说的,苦够了,也就真的有意愿去改变了。真的有意愿,也就真的有力量了。这个力量,可以抵御外界的压力,可以安抚自己尝试新人生的恐慌,可以支持走一条新路的忐忑。
在坚定地听从自己内心声音之前,真的是要经历一段”苦够了“的阶段。人生完全被卡住,一直在斗争,内耗,不知如何是好。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或者有过这样的经历。
很多来寻求心理帮助的朋友,真的就是困在了这样的阶段里,不知如何是好。
心理咨询其实就是帮助他们把卡住的地方打通,自己的力量更多地流淌出来,然后更敢于为自己活着,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老大说:我们无意中踩到了时代的脉搏。现在社会的解药就是:真实。
2
我经常在想,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忍受,不为自己活着。
这个多大程度,可以更具体地体现为:
人可以多长时间忍受不为自己活着?
人可以牺牲多少健康,忍受违背自己所带来的自我伤害?
人可以失去多少真实,忍受迎合他人和社会的虚假和面具?
我自己在小时候,确实因为学习好,听话,懂事,被很多大人表扬,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我努力到了初中,中考以很高分考进了我们市里的一中。我就感受到自己的那个动力在消减了。
高中学得挺一般的,后来高考也是一般吧,考了一所211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如果按照我小时候的那股子拼劲,我觉得我高考可以考得更好的。但我确实感受到自己欲振乏力了。
毕业后参加工作,也是兢兢业业,但经常会有扔下一切消失的念头。还好是我喜欢的心理学,我也不断在这里面更深地探索自己,否则,我估计都不知道放弃多少次了。
期间在公司做业务,做管理,现在想来,都还是蛮痛苦的。能让我坚持下来的动力,是可以和很多学员朋友有比较深的连接。但总归不是我最喜欢的状态。而且那时候真的经常会有很疲惫的感觉。难以言说的疲惫感。
似乎我还是活在一种被要求的状态中,我认为我应该这么做,我觉得别人喜欢或者需要我这么做。我每天要安抚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压抑更真实的感受,所以,一直都很累。
直至去年开始,我正式决定进入心理专业,不再负责业务和管理等事务,只认真地研究、学习和实践专业,才真的感受到,人生开始进入了新的阶段。
我每一天的工作量比以前还大。有时候真的要工作满12个小时。但我真的不觉得累。好像这一切都是我真的喜欢的。
我想起王敬伟老师有一次说到的,他一天做完五个个案,回到酒店还处理了一些文字工作,但并不觉得累。这里面,是因为一种“一致”感。
所谓一致,即内心是没有冲突的,是真心真意想这么做的,没有勉强,没有说服,没有跟谁交代,只是自己真的这么想,也真的这么做了。
也就是,真的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一点一点做了起来,活了出来。
王敬伟老师就是这样,因为一致,所以多么多的疗愈工作量,也不觉得累;
我感觉自己也慢慢进入了这样的状态,因为真的喜欢,我不管是学习还是觉察、实践,都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每次感觉卡住了,丝毫不觉得挫败,反而真的会更投入去了解,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要怎么做才会更顺畅……
好像真的就到达了一种状态,真心实意的为自己活着,做自己想做的,为想做的好好负责。
3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想到了一个词“空心病”。然后在网络上搜索的时候,看到了两个案例:
1、有个高考状元说,他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19年来,他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所以他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
2、还有一个学生说,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但也不是说因为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个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
我想这样的例子都不会少。甚至,我们很多人,也都是这么活着的。
“活得像一个假人”,“好像一直戴着面具”,“被很多外力逼着往前走,但却不敢停下来,但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往前走”……
这样活着的人,有的变得不怕死,反正也从来没有活过,所以可以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
有的变得很怕死,因为从来没有活过,所以死了就觉得特别遗憾,这辈子难道就这样过了?
百度上对”空心病“是这样描述的:
释义: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症状为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空心病的主要表现:
从症状上可能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
2
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3
人际关系良好,需要维系在他人眼中好的自我形象。
4
对生物治疗不敏感或者无效。
5
强烈的自杀意念,特点并不是想要死,而是不知道为何要活着。
6
尝试比较温和、痛苦比较少的自杀方式。
7
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早期症状是迷茫和自我认同问题。
8
病史较长,一般一年以上。
我还没找到这个注释的正式出处,但确实是对这种现象较为精准的描述和概括。
既然成为了一种病,也都被总结出来了,那说明这样的人真的是很多的。
这个病的一堆症状,简而言之,就是“没有为自己活着”。
4
当然,说到为自己活着,当然没有那么容易。
它的难,就难在,我们内化了他人社会的要求,也变成了对自己的驱迫,自己也不断要求和扭曲自己;
它的难,就难在,我们从小就没有机会去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现在很难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
它的难,就难在,就算我们找到了我们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我们也很难建立勇气和信心,自己有力量去做,有能力去做到……
所以,为自己活着,确实不容易。在咨询室里,我陪着一些个案,真的是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像一个孩子慢慢长大一样,去走这个过程。
但这个过程,真的很值得。
因为,慢慢地,空着的心,开始慢慢弥合,丰满,充盈。
活着,不再是一件费力疲惫的事情,而变成了轻松愉悦的事情。
开始变得有力气,源源不断地,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就是活着,然后充分地,尽情地。
可以不带恐惧地去尝试各种可能性,虽只活一辈子,却好像活了好几辈子一样。
那么,到底如何为自己活着呢?这好像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一下子真的不知道如何入手。
可以试试:从小处着手。
尽量不说言不由衷的话,不做真的不想做的事情,从身边的小事开始练习,慢慢地,感受到真实带给我们的力量。
也许,一点一点的力量汇集,有一天,我们就可以真的为自己活着了。
刘芳芳
我们是抉择者
向上滑动阅览
◇ 擅长领域
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身心失调,抑郁、焦虑倾向等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困扰,个人成长等。
◇ 受训背景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怀众心理内容总监;
> 王敬伟深度疗愈课程福建省组织者。于09年开始组织王敬伟老师课程并跟随学习与成长至今,于2013年开始参加王敬伟宽恕疗愈导师班并接受深度训练和疗愈至今。
> 系统受训于辛思洁人际反馈模式的团体带领者训练课程,对关系、沟通有一个全新视角的认识和训练。
> 跟随李淑充老师学习身心整合系列课程。
> 15年专注心理学的钻研与探索,致力于实践“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以及“如何拥有更有品质的关系”。目前主要通过写作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普及和实践心理学。
> 受训时数:2500小时
> 个人体验:约500小时
> 督导:700小时
◇ 成长感言
随着年岁渐长,随着自己成为一个妈妈,关于一个人“怎样才可以活得好”这个问题,似乎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我们真的会遇到太多的问题,面临太多的关卡。怎么走过去?怎么才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真的一步一步在往前走,也真的一点一滴在解决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候真的很困难,一度在想是不是跨越不了了。但一次又一次,在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愿心下,真的跨越了过去,竟柳暗花明,走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我理解你在这个路程中的艰辛,以及你在这个阶段要去面对和承担的一切;我也因为自己的经历,有更多的信心:我能走过去,你也一样!
这一程,我们一起走。
◇ 对咨询的看法
每次我作为来访者去接受咨询,我就成为一个纯粹的求助者。那意味着,我不再逼迫自己,不再想办法拯救自己,不再焦虑该怎么办。因为,我把这些部分都交给了眼前的咨询师,而我要做的,就只是信任她而已。
那是一种真正的放松和滋养。关乎自己的各种难题,也有了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安放。如果说爱自己,我觉得这是真正爱自己的方式。因为,有一个人,会如此关注我,并且投注了他/她很宝贵的时间在我的问题上。除了解决问题,仅仅这份关注,就特别有疗愈力。
因此,我也邀请你,在人生的某一些阶段,将自己以及自己的所有问题,来这里安放。你值得被认真对待。我也因为被认真对待过,所以,知道如何认真对待你。